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六版>>
食品企业寻找“黄金搭档”
2006-07-11 07: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7月3日,国内最大的果汁饮料企业汇源集团在京宣布,法国达能集团等4家外资企业以2.2亿美元的战略投资,换得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汇源)35%的股权。其中,达能将独家持有中国汇源22.18%的股权。
   这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品牌联姻,也是一次强强联手的战略合作。不仅汇源集团总裁朱新礼肯定了这一“黄金搭档”合作的巨大潜力,而且达能中国区总裁秦鹏也明确表示,成为汇源第二大股东的达能将会对汇源销售渠道、工业技术等方面进行整合提高,使得已经发展很健康的汇源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

提升品牌价值


   汇源此次资本整合不过是冰山一角,事实上,饮料行业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资本并购热潮早已是风起云涌。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有些企业当属勇敢自救型,比如青岛啤酒,虽然企业经营一度陷入困境,但青啤集团近年来在国内跑马圈地,迅速将48家企业并购到自己的麾下,把被并购企业的原有品牌与青啤品牌联姻,使其纳入青啤品牌体系中,提升原品牌价值,再施以专业的技术、有效的管理和必要的资本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盘活被并购企业的原有品牌价值和其他资源,同时使青岛啤酒品牌价值得到扩张和延伸。依靠品牌优势,用较少的资本投入轻而易举地实现了难以想象的并购规模。青岛啤酒的一系列战略性并购迫使燕京、华润等也进行大并购,从而引发了啤酒业的大整合。
    当然,还有一些企业的资本整合属于锦上添花型。比如说眼前的汇源,虽然正处于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但为了使品牌走得更远,汇源一直在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借以助力,实现加速领跑。此次获得巨资助阵,实在是皆大欢喜的结局,虽然汇源并没有高调透露如何大展拳脚,但众人对其品牌前景已憧憬无限。作为行业领跑者,汇源此番资本整合是否同样会引发行业突变?又或者,通过不同途径实现资本整合,在品牌之路上另辟蹊径,就是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

品牌是重组的基础


   食品企业管理专家崔凯认为,近几年来,中国食品产业保持了持续稳定高速的发展势头,使得食品产业的投资价值凸现。目前国内国际资本的运行主要方向是投入产出水平高的行业,如肉业、乳业、啤酒、葡萄酒、软饮料、巧克力等行业。自2004年以来,消费升级、政策推动、标准重建以及外资涌入等内外因素的叠加使得食品产业低集中度现状加速改变,行业并购不断加剧,食品产业进入了全面并购时代。
    食品产业作为完全竞争行业,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比例高,技术水平低,同质化严重,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也相对狭小。以汇源所在的果汁及果汁饮料行业为例,虽然行业正处于持续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但全国人均消费量不足2升,与发达国家40多升的消费量相差甚远。与此同时,市场上品牌林立,产品包装、味道、价格也大同小异,要想脱颖而出,还需亮出资本整合和品牌战略的双刃剑。由此看来,汇源的资本整合已是大势所趋。
   适度的资本整合无疑会让企业品牌走得更远,反过来说,品牌正是资本重组的坚实基础。达能方面曾表示,之所以投资汇源,主要是看好中国果汁市场的发展。虽然是首次在中国内地介入果汁饮料行业,但达能认定汇源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品牌,也许达能在中国的饮料市场还不如汇源这个本土品牌优秀。
   除刚刚联姻的达能和汇源之外,回顾一下近两年并购热潮中的本土食品企业,确实不乏行业的佼佼者。崔凯认为,随着行业整合及行业成熟度的提高,行业利润向大企业迅速集中,行业龙头企业将担当起行业资源整合的重任。特别是WTO时代,本土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和本土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将是中国民族经济能否在未来真正立足于全球经济的基本保障。并购要服务于食品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目前,国内食品企业的资本运作大部分还停留在粗放型并购,主要并购动因除了财务并购外,多为市场、资源争夺性质的并购,缺少精耕细作、消化吸收,大部分企业的运作尚未注重实质整合。行业分工明确,经营细致有效,战略思路清晰,必将成为未来食品产业整合发展的趋势。要促成如此发展格局,不仅需要有一批顺应食品业发展趋势的企业家与行业、技术专家,还需要一批既熟悉行业并购与资本运作又能对食品产业有深刻认识与理解的复合型专家,以充分融合各方资源优势,体现并购的魅力和价值。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