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贾书哲
7月中下旬,素以稳健著称的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斥资1.04亿元,以每股4.17元的价格收购了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定向个人股东2496万元的股份,从而持有桂林漓泉38.4%的股份,成为该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桂林漓泉更名为燕京啤酒(桂林漓泉)股份有限公司,此举意味着在国内啤酒业中的著名品牌燕京啤酒开始逐鹿大西南市场,并加快了进入世界啤酒行业前10名的步伐。据悉,这也是燕京在全国收购的第12家啤酒企业。
收购水到渠成
曾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由于青啤和华润先后在华南和西南大肆圈地,从而引发了燕京的广西并购行动。实际情况是,燕啤早在青啤之前就将目光投向了南方市场。从1999年开始,燕啤先后在江西、湖南和湖北收购或合资设立了5家企业,并做过一些进入广东市场的尝试。作为北京的龙头企业和国内啤酒业霸主的争夺者,燕啤在经营策略上并没有特别的改变,收购漓泉啤酒水到渠成。
去年底,青岛啤酒投资受让广西南宁万泰啤酒30%的股权,南宁万泰一变而为青岛啤酒(南宁)有限公司。统计资料显示,广西年啤酒消费量在32万吨~45万吨之间,其中桂林漓泉占有55%的市场份额,是当地啤酒的第一品牌,南宁万泰旗下的主打品牌———万力啤酒,在南宁市场拥有约35%的份额。“对于燕啤来说,并购使其接过了漓泉在广西的资源和市场,并在这一市场一举超过青啤。而对于漓泉来说,找一个大集团安身是行业和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业界人士这样评价说。
并购原则不变
据了解,燕啤今年计划将收购2~4家企业。燕啤董事长李福成曾表示,燕啤今年计划要达到190万吨的产量已经超额完成。为实现这些目标,实施步伐坚定,稳扎稳打的对外扩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近3年来,燕啤每年产量增长30万吨以上,完成了作为一个北京市地方企业向全国跨地区大集团的转变,并在全国市场的战略性布局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燕啤的并购政策一贯强调强强联合,对要并购的目标企业在市场、水源、设备、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而桂林漓泉的条件正符合燕啤的要求。燕京啤酒发布的公告显示,漓泉股份位于广西桂林市,年生产能力25万吨,有高中低档5大系列啤酒产品。截至去年12月31日,根据未经审计财务数据显示,漓泉股份资产质量良好,去年实现销售收入64322万元,利润总额5357万元,净利润3672万元,在广东和贵州的部分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
战略布局精心
据了解,燕啤此次并购漓泉决不只是为了扩大产量那么简单。截至2001年12月31日,漓泉的总资产为5.597亿元,总负债为3.1765亿元,计算出的净资产是2.4205亿元。按照燕啤公告所说的2496万股占总股份38.4%的数据来计算,桂林漓泉的总股数应是6500万股,得出的每股净值约为3.72元。而燕啤公告的收购价格为4.17元,比这个净值高出0.45元。就算加上这半年多来漓泉的盈利及其无形资产的价值,这个价格也应当是比较高的,而去年燕啤收购年产量达40万吨的三孔啤酒52%的股权才花了1.2亿元。
“以这么高的价钱收购漓泉股份,燕啤显然是有其战略方面的考虑,”行业人士分析说。
扩张借此跳板
针对此次的并购行动,业界人士分析认为,燕啤真正目的在于通过湖北、湖南及广西对西南半包围的形势抢占西南市场,并借机向越南等东南亚市场进军。据了解,由于美洲和欧洲的啤酒市场已趋饱和,燕京啤酒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东南亚地区,其中未来几年在香港市场的销售量将达到1万吨左右,台湾应该是燕京进军东南亚市场的第一站。似乎为验证这一说法,8月5日,燕京啤酒在台湾登陆,预计装船15万箱,由具有丰富零售经验的台湾泰山企业代理销售。很显然,燕啤所图不是台湾一地,而是看中了台湾背后广阔的东南亚市场,以便实施国际化战略。
对啤酒市场志在必得的决心,使目前盈利水平居国内同行业之首的燕京啤酒,采取了灵活多变的经营战略,牢牢掌握住了西南市场的主动权,同时意味着一场硬仗已经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