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刘伯宗,1965年大学毕业,曾在天津市第一机械工业局、天津市第二轻工业局工作,1993年调任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任局长兼党组书记,高级工程师职称。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刘伯宗是一位经验十分丰富的老局长。谈及下一步天津质量技监局的工作打算。他沉思片刻后,微笑着打开了话匣。
他说:在标准化管理和监督方面,要以推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换代为目标,加大标准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力度,在各区县、各行业开展企业产品执行标准大检查,加强标准宣贯,组织对专项标准实施监督检查工作。
在计量管理和监督方面,将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国家级评审确认,强化计量执法监督工作,继续开展对小食品、验光配镜用计量器具、水表等产品的专项执法检查,同时在强化计量器具制造生产许可证、宣贯《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组织计量标准的复查、换证。
人物档案 吴光前,1961至1967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热电工程专业。1983年任河北省劳动人事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1993年调入河北省技术监督局工作至今。
近水楼台先得月。局长会议尚未结束,作为东道主之一的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吴光前便和秦皇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同志一起研究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大会强调,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从源头抓质量上。从源头抓质量,尽管难为,但是从长远发展看,也是可为,而且是必为的。”水木清华,厚德载物,开启一代求实创新之风。吴光前这位文革前毕业的老清华,说话办事依然母校风范。
古老的燕赵大地,三分之一的是没有工业,无厂门可把,是否就无所作为呢?吴光前说,抓质量工作我们有十八般武艺,东方不亮西方亮,废弃一两招还有别的招,而且形势逼我们出新招。下一步,河北省局将在计量检定、农业的标准化推广、名牌产品推进、市场准入、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等方面多做些工作,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寻找新的热点、亮点,占领制高点。
人物档案 尹志清,1943年出生,历任黑龙江省组织部部委委员、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黑河市市长。1997年至今任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都晚上10点多了,真不好再打扰开了3天会的局长们。没想到黑龙江省局局长尹志清在电话中还是热情不减地答应记者:“上来吧,咱们聊聊。”
尹局长思维敏捷,说话东北味十足,他告诉记者:“回去后我们将从省局做起,从领导班子做起,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调整部署。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协调配合,发挥整体优势。”
谈到两家联手,尹局长打算通过联谊活动和“君子协定”,相互交流工作信息和经验,在人才、技术、设备上互通有无,互相参观、学习、借鉴,展开优势互补,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作面宽、量大、技术人才多,检验检疫部门技术设备好,办公设施齐全,两家联手,1+1就能大于2。
“联手最重要的就是领导之间关系协调要好。”尹志清局长自信地笑道:“我与省检验检疫局局长关系不错,会上都已经通过气了。”
人物档案 刘志钦,1969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1984年后到省委组织部从事干部工作。1993年调入山东省技术监督局工作。
吃午饭前,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刘志钦从百忙之中挤出时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刘志钦说,李长江局长在报告中要求各级质检部门都要做好加入WTO的各项准备工作,很好地研究技术壁垒的问题,学习国外先进作法,保护国内企业和国内市场。尤其要求我们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真研究WTO规则及有关国家的法规和标准,促进国内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利用我们的职能、信息、技术、设备、人才优势,做好对企业的有关咨询服务工作。
刘志钦介绍说,山东是一个大省,东部集中了一批像海尔、海信等大中型骨干企业,他们将是最早融入国际市场、接受入世挑战的搏浪者。为了帮助他们做好准备,我们省局将设立专门的研究班子,对WTO的法规条文进行专项研究,还将设立WTO咨询台,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对于具体的产品,我们帮助企业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标准,根据国际市场的需求,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我们就制定怎样的条款。为了激发企业的竞争机制,山东设立了政府质量奖,大力推行地方名牌,促进企业提高质量水平。
山东还是个农业大省,许多农产品都要对外出口,农产品的要求很特殊,它主要涉及地方标准,我们将着力研究国外标准和国内标准的差异,帮助农产品生产企业制定完备的地方标准,引导产品去适应国外市场。山东的农业示范区多,且有特色,它们的重点产品在形成规模后也就成了农产品出口的龙头企业,山东还将扩大示范区培育以优良品种,帮助它们直接达到国外的标准。
最后,刘志钦表示:“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也存在一定困难,但我们一定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好我们的本职工作,为推动山东经济发展做贡献。”
人物档案 孔令志,1969年扬州工业学院毕业后进入大型军工企业工作,1991年任湘潭市市长,1995年任邵阳市市长,2000年
人物档案 仇水旺,1968年从北京地质学院毕业,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工作,曾任青海地矿局局长、湖南地矿局局长、广东地矿局局长。2000年2月到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任局长兼党组书记、高级工程师。
上午的会议刚刚结束,记者就“追”着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仇水旺回到了住处。仇局长拿起心爱的树根烟斗,点着烟,声音宏亮地描述起了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宏伟蓝图。
仇水旺局长说,4月份质检总局成立以后,李长江局长到我们广东视察工作时说,今天的质检部门是一只雄鹰,质量技术监督和检验检疫是它的两只利爪。这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合并是为了适应新世纪面临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新形势,是带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合并。朱镕基总理的讲话、吴仪国务委员的讲话和总局两位局长的报告让我们深深意识到: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一定要形成新的发展思路、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为广东尽快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做出贡献,才能挑好国务院领导交给我们系统的重担。接着,他列出了广东省局的“一、二、三、四”。
一是坚持以质量为主的一条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的实现。二是履行好综合管理、依法行政两大职能。三是在管理上形成三大体系,即以三级技监机关为依托的行政管理体系、以三级稽查执法队伍为载体的行政执法稽查体系、以省、副省级市、地级市为主要依托的技术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广东经济和社会发展。四是在思想观念上实现四个方面的转变:由过去只管事向既管事又抓队伍的转变;咨询服务实现向以市场为取向的转变,把主要精力向抓源头、抓质量转变,推动名牌战略、推动今年5个企业兴市的试点工作;打假实现向查源头、端窝点的转变,把好产品进入市场的关口。
仇局长这次是带病参加会议,但正在谈话的他显得神采飞扬。他认为“工作是干出来的”。看得出来,通过这次会议,他对广东省局将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干劲也更足了。
人物档案 刘景礼,1960年参加工作,曾任工厂厂长、行署副专员、省经贸委副主任。现为高级工程师、高级政工师、高级经济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浓浓的河南腔,高亢的语调,描绘着河南省质量技监局未来的发展蓝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基层建设,河南省质量技监局局长刘景礼始终牵挂着全省197个县级局,转变职能的重点、难点都在基层。
刘景礼十分重视“班子”作用,他强调一定要帮助基层配一个好班子,选配一个好班长,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
同时也要进一步加强对县级局工作的指导,帮助基层理清工作思路,尽快适应职能的转变。
为了给基层局创造宽松的执法环境,刘局长指出要帮助基层局协调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关系,加大基层建设投入,帮助他们改善办公条件、检测条件和生活条件,逐步解决县级局的通讯、车辆和办案工具。
另外,还要加强基层技术机构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加强基层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