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风华二十载,中国空调行业蜕变至“韧性时代”

2023-08-24 15:46:56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3年8月23日,由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指导,中国家电网主办的“风华二十载 再谱新篇章 2023-2024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在大连举办。包括奥克斯、卡萨帝、长虹、GMCC&Welling、海尔、海立、海信、统帅、康佳、美博、美邦•霖界、美的、松下、TCL空调等在内的空调企业和上游零部件企业,以及独家会议渠道合作伙伴京东家电家居、特约内容合作平台知乎等参加了本次会议。

image.png

大势变盘行业仍可巧借东风

会上,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首先对中国空调行业高峰论坛给予行业的贡献表示了肯定,她提到,论坛举办的20年也是中国空调行业欣欣向荣的20年,在20年间论坛发挥了分享发展之道,汇集市场信息,凝聚行业共识,支持行业进步的积极作用。而未来伴随着宏观环境与空调行业使命与责任担当的新变化,希望论坛能够再接再厉,继续为行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image.png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

她同时还提到,近年来空调市场销售波动较大,但大家在关注市场短期行为的同时,还应着眼于行业中长期趋势进行产品技术储备,尤其是在全球变暖,极端天气频发的大环境下,空调正在从提升居室环境舒适度的可选品,变为在极端酷热天气中守护用户健康的刚需产品。产品角色转变也将重塑行业的成长使命和社会责任,她呼吁空调企业在关注产品舒适健康等技术提升的同时,也要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节能、环保、降碳等议题。

image.png

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

作为论坛主办方代表,中国家电网总编吕盛华回顾了空调行业近20年发展历程。他提到,2004年我国家用空调国内零售量仅为2300万台,而到2022年,这一数值超过5000万台;2004年,我国空调出口约为2200多万台,而到2022年,这一数字达到6200万台。而在20年间,空调也从我国家庭的可选消费品变成必选产品,中国家电网不仅是行业的观察者和记录者,也是中国空调健康发展的推动者。而面向未来,中国空调的发展依旧“在路上”,他从四方面阐述了影响产业未来的四大因素,分别是人口、能源、科技和气候。他表示,市场的需求来自于人,人同时又是生产者,人口特征将对空调的需求和生产,规模和趋向等产生长期影响。再有能源也会从供给和政策监管层面影响空调业,比如国家双碳战略的落地,就为行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另外,科技已成为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科技创新正在重塑空调产业未来。同时作为“靠天吃饭”的空调业,气候的变化进程也将深度作用于行业的未来。空调企业应从上述四方面出发,思索如何更好地面对和迎接未来。

image.png

资深产业专家蔡莹

面对空调行业发展新形势,资深产业专家蔡莹从宏观经济发展的大势和细节中对产业进行了剖析。蔡莹表示,未来一段时间,消费在“三驾马车”中的定位可能被提得比较靠前,这是我国市场发展动向和发展模式决定的,这种定位变化会进而影响国家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可以成为家电企业施为的指引。此外,他建议企业关注农村安置房、农村地区的渠道下沉和县域物流最后一公里的打通,以及城镇的宜居改造、适老家居改造等民生保障工程,或有施为空间。

他同时对行业面临的一些风险进行了提示,他提到,我国社会的消费结构正在从生存型模式变成发展型模式,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在社会整体消费中的占比逐步降低,由此观之,如何提升产品吸引力,保持企业市场份额,亟待思考。第二就是家电行业如何突破存量瓶颈,创造新增量来源,也是当务之急。同时,他强调,企业还是要关注外贸订单。

聚焦普适性品质升级 挖掘新赛道

image.png

奥维云网总裁助理兼研究创新部总经理赵梅梅

会上,奥维云网总裁助理兼研究创新部总经理赵梅梅就今年上半年的空调市场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就家电市场看,上半年家电全品类零售额增长4.4%,同期空调零售额增长19.5%。赵梅梅认为,下半年空调增速已经进入收窄区间,预计空调行业全年增幅约在9.1%。而就具体渠道表现看,上半年空调全渠道零售量达到3727万台,同比增长18.8%,零售额1302亿元,同比增长19.5%;其中线上渠道销售量额亮眼,零售量2129万台,同比增长33.0%,零售额662亿元,同比增长35.8%;线下零售量1597万台,同比增长4.0%,零售额640亿元,同比增长6.4%。可以说,线上承担行业规模扩张作用,线下则成为企业推高卖新的主战场。她提到,以冷年统计口径来看,2023冷年空调市场增速达到了5年来的高点。

而从细分市场看,空调K型消费分化仍较突出,用户高端需求持续强化,同时中低端需求构成了“普遍的大多数”。不过即使在K型曲线的下端,用户对产品的追求也在从“性价比”向“质价比”过渡,分级下面有升级是行业大趋势。而从产业升级看,健康除菌、新风等新卖点渐成企业提升产品溢价的制胜武器,而诸如功能集成型产品、大匹挂机以及中央空调、嵌入式解决方案、厨房空调等细分需求表现出色,成为企业增长新亮点。总的来看,2024冷年需求虽有透支压力,但长久来看,行业仍处于正常的循环发展周期。

image.png

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章大全

在嘉宾的分享中,频繁提及天气对行业的影响,而今年我国多地出现的极端高温、极端降水情况也令大家心有余悸。而在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章大全眼中,这些极端天气的出现绝非偶发,他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特征的持续关注,以及全球范围内气候变化的总结,认为气候变暖正在加剧全球高温浪潮的风险。

image.png

京东家电家居空调业务部中央空调负责人张延鹏

京东家电家居空调业务部中央空调负责人张延鹏为大家介绍了京东渠道的空调销售情况,他提到,2023上半年京东空调销售增速跑赢大盘,而下半年,京东将围绕“家场景”下用户需求的变迁,从双栖用户、内容导购、服务优势、趋势赛道四方面来规划空调的操盘思路。

这里提到的“双栖用户”指的是青年回乡就业浪潮带动下,小镇中产和小镇青年的快速增长,针对此,京东以专卖店为核心,加强了下沉市场布局。他提到,对于双栖用户,他们的空调购买与家居装修几乎同步,因而拉通家电与家装布局,方便用户一站式选购成为京东专卖店近两年升级的重点。而在空调的品质服务方面,京东除了提供更好的安装体验外,还与各品牌商合作大力推进以旧换新工作,据悉,上半年京东空调的销售中,刚需置换占比接近五成,以旧换新正在成为一个大市场。围绕这一点,京东推出了空调首年只换不修,首年免费清洗1次和空调延误补贴100元等举措,进一步升级用户体验。而关于趋势赛道的发掘,京东发现,新风空调、大匹量挂机、风管机,以及聚焦厨房场景的厨房空调,都在京东空调体系中表现出较好的增长速度,这些子赛道存在突围机会。

不惧周期起伏 以创新致远行稳

image.png

卡萨帝空调品牌负责人白骏

卡萨帝空调品牌负责人白骏表示,上半年海尔系空调聚焦稳规模、促零售、提结构,全渠道零售额同比增长17%,高端份额占比突破40%。成绩背后,是海尔在产品和技术领域的超前布局,在技术端围绕好空气、好性能、好品质,进行室内空气品质改善,外观精细化,UI界面提升等突破,实现了从产品技术到上市呈现到用户体验的“三线合一”,为用户提供了更好体验。公司开发的射流匀风科技,解决了空调出风冷硬,直吹用户容易出现空调病等弊端,实现了出风更柔和,使用更舒适。此外,在空调性能提升方面,海尔空调从用户需求着手,自主研发出可变分流这一革命性绿色科技,通过对传统制冷系统的重新设计,将单一固定的冷媒流路变为柔性可变,使空调制冷制热效果发挥到最大,实现高效制冷且节能省电。

image.png

海信空调预研技术部副总经理张旭

海信空调预研技术部副总经理张旭提到,共情用户需求,回馈良好体验,正在成为海信与客户形成共鸣的对接点。通过用户调研,他们认为空气、空调和用户构成了家庭的小生态,以往行业主要研究空调如何调节空气,却忽略了空气对用户产生的影响,而通过用户共情,他们发掘了空调的多维空气管理因素,让产品成为家庭“温、湿、风、净、氧”五维空气管家。譬如,人类体感舒适度受温湿度影响很大,有时只降低房间湿度而不降温度便能营造舒适环境,对此海信开发了温湿双控技术,在不降温度的同时通过提升除湿率营造更舒适的环境。

美的家用中央空调研发总监张浩提到,美的空调正在布局全屋智慧空气解决方案,通过空间高效利用、好空气、定制化,让每个家庭享受智慧、舒适、健康的生活。从长远看,中国空调正面临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绿色低碳已经成为行业重要的进化趋势,中国空调企业需要不断研发更加低碳环保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环境友好型产品的需求。此外,智能家居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给空调行业新的憧憬。

image.png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海龙

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海龙表示,空调行业当前有两大主流走向,一是健康舒适,二是低碳发展。随着消费者对家居环境健康关注的增加,松下进行了空调健康舒适技术的大量探索,如在产品中应用专利纳诺怡技术,进行新风、富氧产品开发,而在2025年他们还计划推出一款可实现无水加湿功效的空调新品,有效提升干燥环境中居室舒适度。另外,2022年4月松下从集团层面制定了2025,2030和2050年的短中长期减碳目标。而就空调产品而言,应用环保冷媒如R290将成为企业的重点考量,R290的安全使用将会增加,而消费者对此却并不会有直接感知,企业需要自行化解成本增加的负担,对于企业而言属于践行社会责任。据悉,目前松下在欧洲已经开始了R290市场化探索,未来将在日本和中国市场逐步推动R290冷媒使用。另外,松下空调也在推动再生材料的使用,同样再生材料成本比普通材料高出30%左右,如何在不增加消费者支出负担,且产品功能不降低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社会责任需要行业形成共识。

(责任编辑: 加贺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