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 投诉建议
  • 联系我们

雷士照明618销量再登照明行业榜首

2023-06-21 16:42:58 中国质量新闻网

日前,雷士照明公布618销量数据,拿下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等电商平台“照明品类”销量冠军,618整体零售GMV同比增长14%——其中,拼多多零售GMV同比增长45%;抖音零售GMV同比增长53%。 雷士照明健康照明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710%,智能照明产品销额同比增长55%,各产品线销量全面开花。

image.png

数据来源:京东商智、苏宁数据易道、唯品会中台•魔方罗盘等电商官方数据平台

雷士照明在618的出色表现,体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度,是“老百姓用手投票”的结果,充分证明了雷士照明在C端影响力不断扩大,实现了从B端到C端“影响力外溢”的关键跃升。

雷士照明CEO林良琦表示:“雷士照明在618的取胜秘诀很简单,即从‘用户视角’出发,尊重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618不是加油打Call,也不是投票打榜,是需要消费者付出真金白银购买商品。影响618销量可能有很多表面因素,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雷士照明一直在聚焦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全心全意打造消费者能用、好用、爱用的照明产品,用照明科技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18中国品牌巨头崛起,助力行业发展趋势

今年的618在中国品牌强势崛起与新消费、拉动内需等趋势叠加的影响下,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可度明显提升。在京东、天猫等平台发布的618销量榜单中,众多品类的销量冠军都由国产品牌摘得。

京东《2023中国品牌消费趋势》显示,2019年至2022年在具备一定销售规模的品牌中,县域市场中国品牌占比提升10%,一线城市中国品牌占比提升8.2%。事实上,在当下的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者正在崛起,相比80/90一代,95后与00后们更青睐于国货,这也为中国品牌引领行业提供了长期且得天独厚的增长契机。

image.png

产品&品牌双轮驱动,雷士照明25年势能持续迸发

照明行业是一个低门槛、低集中程度的分散型市场,但雷士照明却能一直保持行业地位,得益于其25年深耕中国的发展,积累的产品硬实力和品牌软实力。

一方面,雷士照明618销量top10的产品,集中凸显其智能化、人性化、定制化的特点,彰显了其产品科技硬实力。其中,雷士照明在智能赛道上的表现尤其突出,智能灯具销售额同比上涨55%。事实上,智能赛道作为当前照明行业最有潜力的细分赛道,早已成为各大照企的必争之地,雷士照明智能灯具的销售表现得以能率先突围,是其产品科技化、智能化硬实力的综合体现。不仅如此,雷士照明一直从用户视角出发,根据需求为用户“打造整体照明解决方案”,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人性化、定制化的全屋光环境定制业务及配套服务,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

不仅如此,雷士照明的全渠道硬实力也不容小觑。据了解,雷士照明在全国拥有33个运营中心、2700家品牌专卖门店和10万+五金销售网点,覆盖中国照明市场的每一个微循环网络,通过体验式、服务式的人性化销售模式,让用户充分感受到品牌的“温度”,实现了品牌与用户最后一公里的互动交流,为用户提供了实用与情绪“双价值”。

image.png

另一方面,除了企业硬实力的成功,雷士照明在618的出色同样得益于其软实力的赋能——即战略实力与品牌实力的持续构建与升级。在品牌价值上,最新一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显示,雷士照明以565.67亿元的品牌价值再登照明行业榜首。除此之外,雷士照明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打造了中国航天照明科技实验室,以航天光谱、航天照明的“技术加持”。

据了解,雷士照明将在未来推出更多航天照明产品,将航天科技深入应用到2C产品之中。对此不少慕名而来的消费者纷纷表示期待,一位宝妈晒单:“我刚入手了雷士照明护眼落地灯,接近太阳光质感,晚上我两个娃识字看绘本不累眼,还能增进他们姐弟俩感情。”还有一名在京东下单的小红书博主表示:“听说他们马上就要出航天系列的照明产品了,航天级别,这技术确实会让很多人望尘莫及,到时候台灯、吸顶灯这些产品还会用上航天级别的光谱,真的狠狠期待住了!”

image.png

雷士照明凭借其软硬综合实力,多年来牢牢占据并巩固了中国照明行业地位。而最近几年618的成功,则证明了雷士照明已经在享受“马太效应”的反哺,逐渐形成“品效合一”的良性循环,在强者愈强的行业演变中,逐渐成长为行业巨头。

在新的消费环境和消费M型发展的潮流下,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发掘一片蓝海,而是是否能在红海中依然脱颖而出,穿越过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周期。而雷士照明过硬的产品渠道实力,以及牢牢占据用户心智的品牌软实力,在未来必将成为其腾飞的双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航天科技与自身软硬实力的多重加持下,雷士照明将收获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也将助力中国照明行业继续腾飞。

(责任编辑: 加贺 )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