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房产资讯!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房产资讯>>山西>>头条>>

完工101座!太原市圆满完成2023年公厕建设任务

2024-02-02 11:05:49 太原市城乡管理局

image.png

安装无障碍扶手,设置婴儿护理台,坐便器旁安装有紧急呼叫按钮……在我市,不少地方的新建公厕安装上了“高大上”的新设施、新设备,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如厕服务。

厕所方寸小,民生事为大。2023年,市城管局、市环卫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公厕革命”整体部署,逐年制定“公厕革命”年度实施方案,持续加大公厕建设力度,把解决群众“如厕难”列入民生实事。各县(市、区)及开发区共同努力,全市公厕数量不断增加,群众“如厕”环境逐步得到改善,缓解“如厕难”取得了成效,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了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公厕建设任务。

想尽办法建公厕

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新建二类以上公厕100座”,各县(市、区)、开发区按照市环卫中心的任务分解全面展开选址、资金申请、手续办理、设计、施工等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完工101座。

为实现公厕更加方便市民使用,我市市、区两级环卫部门努力开发临街资源。近年来,我市主动对标先进城市经验,持续加大沿街单位卫生间对外开放协调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市公厕数量少、分布不均匀的问题。2023年各城区继续加大临街单位卫生间对外开放协调力度,已完成70家临街单位的登记备案工作,全市登记备案单位开放卫生间达814座。

根据公厕建设全年工作计划,我市在加大补齐公厕短板力度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群众如厕条件,努力为群众创造优美、舒适的如厕环境。在实际工作中,我市全力推进旱公厕“清零”。2023年1至9月拆除改造116座,9月后拆除改造148座,基本实现了旱公厕“清零”目标。市环卫中心负责人表示,旱厕改造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后仍将进一步排查,做到发现一座、整治一座,最大努力改善城乡接合部、厂矿企业居民区、棚户区的人居环境。

按照标准建公厕

2023年我市新建公厕采取“市下达任务,各区、县、开发区领‘活’”的形式进行,各县(市、区)、开发区的任务数量不同,但标准是统一的,都要按照二类公厕的标准建造。

据了解,二类公厕的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男女厕所的洗手设备要齐全,并且需要配备感应水龙头。有强制通风设备的公共卫生间,其换气效率需达到每小时能够更换室内空气两次以上。同时需要有明显的禁烟标识或者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牌等。马桶要及时清洗,干净无异味且保持洁净状态;蹲坑也要清洁卫生,无明显污垢和积灰,不能有堵塞现象。

此外,二类公厕还应该设有清扫工具的存放装置并保证封闭完好、摆放整齐。对于地面应平整或采取防溢、渗漏措施。在易结露部位设置防潮材料。墙面光滑便于保洁。各项设施及周边环境做到无蛛网、无垃圾纸屑残留等现象。公厕内必须设立专人对内部进行管理照看,确保市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时可以及时得到帮助处理。二类及以上等级别的旅游厕所应当至少配置一名管理与服务人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着装应该规范统一,佩戴工作证件。工作人员还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教育,熟悉业务技能以及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需要对使用后的粪便污水实施合理有效的净化处理方式,避免环境污染的发生。

同时,二类公厕还需要在一些特定的场所增加残疾人专用间、第三卫生间等相关配套设施。可以说,二类公厕的整体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好,不仅满足基本使用功能,还注重环保健康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问题。

努力提高公厕“便捷性”

在公厕建造过程中,市、区两级环卫部门考虑各地具体实际和财力能力,努力提高公厕“便捷性”。环卫部门积极对标上海等先进城市公厕管理经验,结合区域特点、人员相对聚集等情况,在主干道十字路口、人员密集地等场所适当增加公厕配建数量。同时不断优化公厕男女厕位比,探索设置“可变式厕位”,让部分男厕位可以临时供女性使用。在新建改建大型商场、文化体育场馆、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公厕,增加适幼、适老、适残等设计。在大型商圈、商业街、夜班通宵车始末站周边公厕、在居民社区中发挥居家厕所功能的公厕,优先实行24小时开放。

环卫部门还在工程建设配套设施中增加“新元素”。在道路建设、新区开发、旧城改造、新建大型住宅小区等建设时,由相关建设单位同步规划建设配套公厕,做到同步设计、同步开工、同步投运,所需建设资金一并纳入建设工程费用,建成后可移交相关环卫部门统一管理。

目前,小店区、迎泽区、清徐县、中北高新区等地建成的部分公厕已经投入使用,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运,其余县(市、区)的公厕也将在配套工程、设施建好后尽早投入使用。

“小厕所,大民生。”公厕事关城市的文明形象和卫生管理水平,直接体现对民生的关注和改善程度,市环卫中心将聚焦公厕总体数量和分布现状,优先补齐人员密集重点区域公厕短板。聚焦舆情民意,强化重点场所公厕建设力度,加大已建成公厕日常管护监管。聚焦公厕最大功能化发挥,紧扣民生需求,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聚焦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创建和乡村振兴要求,有序推进城乡接合部、旅游场所周边、村镇公厕建设。

(责任编辑:崔立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