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房产资讯!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房产资讯>>上海>>品牌>>

一个月内回收46亿元现金 世茂集团处置“港沪广”资产

2022-01-27 11:14:15 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丽新

一个月内,世茂集团连发三次资产处置公告,快马加鞭卖掉三笔核心资产,包括香港维港汇项目、上海北外滩项目,以及12年前曾成为全国地王的广州亚运城项目部分股权,三个项目售价合计约为46亿元。

1月24日,世茂集团宣布出售广州亚运城项目26.67%股权,总代价约为18.445亿元。世茂集团方面表示,此次交易预期出售收益约7.16亿元,拟将所得款项中约80%用于降低负债,约20%用于一般企业用途。

对此,有接近世茂集团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去年底到现在,世茂集团多措并举加快回笼资金,凭借配股融资和处置资产等方式,已于近期回收现金约80亿元,多用于偿还债务及保证正常企业运营。

昔日全国地王易主

两纸公告,昔日全国地王的控股权易主。

1月24日,世茂集团公告,以18.445亿元的价格出售广州亚运城项目合营公司26.67%的股权,所得款项八成用于降低负债,而接盘方来自央企巨头中海地产。据悉,目前广州亚运城项目仍有超过180万平方米待开发面积,即便考虑包含小部分商业物业因素,世茂集团上述权益对应货值也至少在100亿元以上。

1月21日,曾经的“华南五虎”雅居乐,也宣布将其在广州亚运城26.66%的权益出售给中海地产,总价18.44亿元。这两笔收购完成后,加上原有权益,中海地产在广州亚运城项目的权益占比将升至73.33%。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亚运城这个“巨无霸”项目从地块出让至今已有12年历史。2009年12月份,该项目由富力、雅居乐、碧桂园三家联合体以255亿元的总地价竞得,曾位列“全国地王”。2010年6月份,世茂集团通过入股的方式获得广州亚运城项目20%的权益。此后,经历中海并购中信、富力退出的变动后,该项目由中海、雅居乐、碧桂园、世茂集团四家公司持有,持股比例分别为20%、26.6%、26.7%、26.7%。如今看来,昔日全国地王已易主。

除此之外,世茂集团旗下位于深圳的在建地标建筑项目“世茂深港国际中心”也正在出售,对外报价为151.43亿元,世茂集团已经利用其融资92.7亿元,包括土地抵押、在建工程抵押和100%股权质押。更早之前,传闻世茂集团将出售估值百亿元的位于上海南京东路的世茂广场,但经《证券日报》记者核实,目前该项目还未正式签订出让合约。

“世茂集团出售的资产都很优质,只要有接盘方,就能度过难关。”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然,近一个月出售多笔资产,谈判话语权会降低,出售的资产也会被打折,甚至可能出现低于企业实投资本的现象,但只要能卖出,就不会出现流动性危机。不过,世茂集团是TOP10民营房企之一,虽然偿债压力不小,但因为资产较好,不会有系统性问题。

国资房企并购扩规模

从去年年底至今,世茂集团出售资产的力度较大,公司也表示,加大处置物业力度。有媒体报道称,世茂集团将旗下36个项目做成推介资料进行推广,以推进销售,合计报价超过771亿元,当中包含该集团单独操盘的项目,也涵盖部分合作项目。

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世茂集团的证实。但此前接近世茂集团人士也向《证券日报》记者直言,确实有一些项目在谈,包括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商业资产及部分项目,多是国资背景房企接触谈判。

值得一提的是,从世茂集团目前公告的三笔资产接盘方来看,除了香港维港汇项目外,其他两个项目的接盘方均为国企、央企。其中,上海北外滩项目的接盘方为上海国资委全资子公司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而广州亚运城项目的接盘方为央企中海地产。

“中海地产善于逆市扩张,信用评级高,可发大规模低息债,加上并购贷不计入‘三道红线’,手握大量现金。”宋延庆向《证券日报》记者称,所以,目前市场上只要项目好,中海地产这类国资背景房企,只需要注入少量资金就可以盘活项目,对其扩规模非常合适。

“央企、国企在通过收并购对流动性困难的民营房企纾困,也是对监管层鼓励央企、国企对出险房企项目进行收并购政策的落实。”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央企、国企收并购民营房企项目,增强民营房企流动性,避免发生债务违约。

但更重要的是,在刘水看来,如果市场销售不能回升,金融机构避险情绪没有改变,房企的偿债压力依然较大,不排除仍然会有房企发生债务违约。如此一来,民营房企市场份额将明显收缩,部分民营房企,面临债务违约风险及降负债压力,将会明显收缩房地产业务规模。届时,有较强开发经营能力、产品优势及融资优势的央企、国企将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实现更大规模发展。

(责任编辑:崔立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