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房产频道!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房产频道>>江西>>品牌>>

科技赋能 安全生产,碧桂园“新工地”原来是这样的

2022-01-24 16:47:15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文/图 李心怡)提起建筑工地,你会想到什么?漫天灰尘,还是堆放如山的工程材料?近些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普及应用,传统的工地也在悄然发生着“质”的变化。

工地开放 尽显新天地

在万载碧桂园珑樾项目的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施工人员紧张作业,俨然一派火热的繁忙景象。这个场景,出现在2021年建筑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现场观摩暨全县建筑施工安全防范工作会上。此时,在工地的一角,从四面八方赶过来的参观人员,正在围绕着一个测量机器人啧啧称奇。

“这个机器人真的比人工更准确吗?”

“这个APP叫什么名字?怎么使用,复不复杂?”

“这个移动地泵是做什么用的?”

面对热火朝天的人群,项目经理王楹锋一直保持着热情友好的微笑,耐心认真地给他们做着介绍。

“这个软件叫质安通,可以对现场安全、设备、质量三大方面进行管控,同时针对材料进场实时举牌验收资料收集与上传,非常方便。这个机器人是测量机器人,我们对他的精度已经进行了设置,准确率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大家可以放心。”

“我们项目充分考虑周边区域居民日常生活,采用了移动地泵吸音棚进行降噪。施工现场所有喷淋用水均采用基坑降水,全方位节水节电,节约各类能源,降低建筑过程对城市的污染。”

宜春市住建局副局长刘明忠参观完工地后表示:“这就是建筑工地应该有的样子。”他充分肯定“智慧工地”能借助科技力量来监督安全生产过程,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

走进施工现场,刚刚从脚手架上爬下来的施工人员老张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说:“这个项目的工艺水准没话说。就拿这个水吊卡底座来讲,我们特地进行了预埋,这样能减少后期的破坏,增加建筑的美观。我干这行几十年了,什么样的工艺好,什么样的工艺差,我这双老眼一看就能看个七八成,错不了!”

珑樾项目在质量控制管理上严格把控,从主体结构工艺,到传统木模工艺、砌体工程、屋面工程、内外墙抹灰,各方面均严格实施质量控制管理,推动建筑工地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融合,确保工地实现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经济合理、质量可靠。

科技赋能,给够建筑人安全感

除了关注工程质量以外,安全,一直是碧桂园关注的重点。

众所周知,建筑工地正是安全事故高发地,事故总量已连续多年排在工矿商贸事故高位。当前,建筑工地的工人平均年龄不断上升,项目对工友的安全管理、健康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碧桂园的智慧工地大数据系统,让安全隐患无处可逃。

“智慧工地”通过信息化手段,采集项目施工信息数据,实现工程可视化管理。对所有进场的工友,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汇总工友年龄、性别、工种、当天工作时长等关键信息,对劳动时间明显超长的工友发出提醒。

另外,数据监控平台可清晰展示施工工地的施工人数、施工情况、是否带安全帽、是否有违规操作等情况,当吊塔有异常情况时可快速发出预警。运用大数据的力量,将安全生产真正做到可防可控。

万载碧桂园珑樾项目安全员说:“我们会定期开展安全大会,对项目上的工友进行安全宣贯,在日常工地生产的过程中还时不时给他们出点小题目考考他们。

工友开玩笑说:“没想到来工地搬砖还要考试,天天讲、天天看,想不记住都难。”这样无处不在的安全教育,也让碧桂园的施工安全多了一份保障。

小康是一名刚刚入行没多久的技术员。虽然来到碧桂园只有3个月时间,但是他已经下定了要在这里工作下来的决心。“施工中发现安全质量问题,我们就可以现场拍照上传进智慧工地系统,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跟进整改,整改后的照片还会通过系统传递给我们,非常方便。”小康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智慧工地”系统一边说道。

“我以前在好几个项目做过,都是小公司,工地不太规范,有的连安全设施都偷工减料,虽然给的工钱不低,但是我总觉得提心吊胆。自从来了珑樾项目,各项安全管控措施制度里都写得明明白白的,我可算是踏实了。”他笑着说,舒心的感觉溢出眉眼。

这些只是碧桂园通过科技创新为建筑工人们创造安全感的切面之一。事实上,碧桂园早就已经将有温度的科技、高安全的施工、高质量的管理贯穿进了智慧工地的每个运行环节。

碧桂园高度重视安全文明管理,坚守质量安全“生命线”不动摇,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持续加强建设工程监管,在工地设置安全体验区、健康体验区、可视化监控区、消防角、急救箱等,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让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安安全全回家。

碧桂园作为我国房地产业新型城镇化的身体力行者,也将迎来更多工程管理和监控新课题,而逐步完善的“新型工地”,必将为碧桂园参与新型城镇化添加翅膀,为其品质提升提供强劲助力。

(责任编辑:崔立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39548。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