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房产频道!
在线投诉 | 维权投诉: weixin.tousu.cqn.com.cn
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房产频道>>浙江>>深度>>

赛格广场晃动背后:中国300米以上建筑近百座 限高令抑制无序生长

2021-05-20 15:22:29 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9日电 (薛宇飞)18日,深圳华强北第一高楼赛格广场大厦发生震动引全网围观。19日,一份由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发布的情况报告在网上流传,专家初步认为,赛格广场大厦震颤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耦合,主要是受到风,以及地铁运行和温度的影响。广东省应急厅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了该文件的真实性,但也表示,该报告仅是初步调查结果,专家组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赛格广场震动一事,也引发外界对超高层建筑的关注。有数据显示,经多年建设,中国200米以上的建筑物已经超过800余座,300米以上的也有近百座,成为全球拥有高层建筑物最多的国家。高层建筑带来土地集约利用的同时,又要面临修建成本高、能耗高、维护成本高的难题。住建部、国家发改委于2020年发文称,要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

多因素耦合致使大厦上下震颤?

这份名为《深圳市福田区华强北街道赛格广场大厦摇晃的情况报告(续报二)》的报告称,经省市专家研判,初步认为:一是深圳赛格大厦系上下震颤而不是左右摆动;二是造成震颤的原因是多种因素耦合,主要是风的影响,还有地铁运行(两条地铁从楼下经过)和温度的影响(近两天气温升高,温差达8度,对钢结构影响大);三是经专家现场踏勘和会商研判,赛格大厦主体结构是安全的,内部结构坚固,各种附属设施完好。

报告称,目前,深圳市已设立现场指挥部,并组织有关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工程抗震方面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赛格大厦进行沉降、倾斜和震动等监测,进一步拟定应急处置方案。

报告表示,经专家测量,目前赛格大厦倾斜率位于0.01%-0.02%之间,小于允许倾斜0.2%,远远小于规范要求,专家一致认为赛格大厦没有倾斜。深圳市将根据楼体结构排查情况,研判大厦恢复开放时间。鉴于该大厦未安装阻尼器,专家建议,下一步可以考虑安装阻尼器以提高防风防震能力和舒适度。

据了解,阻尼是一个物理学名词,指的是力的衰减和能量的耗散,有缓冲的意思。阻尼器则被认为是“定楼神器”,被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之中,当强风来袭,它可以削减晃动,帮助超高层建筑保持楼体稳定和安全。2018年8月,超强台风“利奇马”登陆华东地区,中国第一高楼——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的阻尼器,就出现了自2016年正式启用以来的最大摆幅。

上述报告虽然认为造成震颤的主要原因是风的影响,但根据深圳市气象局18日下午的通报,赛格广场当日最大阵风只有9.9米/秒(5级)。

由于赛格广场内有许多出售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矿机的商家,还有推测是因为矿机运行导致楼梯共振。不过,有业内人士直言,这只是“段子”。

振动的不止赛格广场,深赛格的股价应声而动。19日,深赛格股价低开低走,跌幅一度达7%,截至收盘,收跌4.88%,公司总市值近60亿元人民币。

全球超4成高层建筑在中国

根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的标准,超过300米的建筑即为超高建筑。公开资料显示,赛格广场由深圳赛格集团投资兴建,于1999年建成完工,总高355.8米,总建筑层79层,地上75层,地下4层,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

落成之时,赛格广场是深圳第二高楼,仅次于高度约384米的地王大厦,建成多年,赛格广场都与地王大厦并列深圳摩天楼的双子星。直到2011年,441.8米的京基100大厦建成,赛格广场才退居第三。

之后,人口不断聚集、土地资源又相对稀缺的深圳,开始不断向“上”生长,平安金融中心(约600米,现为深圳第一高楼)、春笋大厦等超高层建筑在近几年相继投入使用。据CTBUH统计,深圳市150米以上的建筑达297座,仅次于香港的482座,位居全球城市榜第二位。其中,深圳200米以上建筑达104座,300米以上达14座。

这并没有完,深圳的海拔还在不断升高。在建的龙岗大运中心世茂深港国际中心,此前传出建设高度将达到约700米,不过至今没有正式宣布。华润湖贝塔,最初的设计高度达到830米,之后传出降至500米。

放眼中国,许多大城市都正不断涌现摩天大楼。CTBUH发布的《2018高层建筑回顾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拥有200米及以上的高层建筑678座,占全球总数的45.9%。该机构发布的《2020高层建筑年度回顾》显示,2020年全球建成了106座200米及以上高度的建筑,其中中国就完成56座,占比超一半。其数据显示,中国150米以上的建筑达到2395座,200米以上建筑达823座,300米以上达95座,三项指标均保持全球第一。

但是,随着建筑越来越高,外界的反思也开始增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宋晔皓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称,经过多年的实践,修建超高层建筑已经没有过多的技术难点,但要考虑是否需要。在寸土寸金的区域修建超高层建筑,可以缓解用地紧张的状况。而对于很多城市与区域而言,其土地开发强度并没有那么大,是没有必要修建超高层的,企业、政府等相关方则是出于各自的考量,产生了这种冲动。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成本高,运营与维护成本大,但租金、售价的回报却不见得很理想,还要面临着消防安全等不可预知的特殊情况的挑战。

就遍布各个城市的高层、超高层住宅而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撰文称,高层住宅是高消耗、高成本、高碳排的建筑形态。在建造环节,高层住宅需要消耗更多的建材,由于交通、消防和结构造成较低的建筑实际使用面积率;在运行和维护环节,电梯、保温、照明的能耗更高,设备更新的难度更大;在拆除环节,其成本、难度和废物产出量也很高。从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效应和全生命周期的财务成本分析,高层住宅是高消耗、高碳排放,高建造、高使用与维护成本高的建筑形态。研究表明,与多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的建设成本要高出50%到100%。

“限高令”抑制城市海拔

为抑制各地对修建高层建筑物的狂热,2020年4月,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出,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各地因特殊情况确需建设的,应进行消防、抗震、节能等专项论证和严格审查,审查通过的还需上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未通过论证、审查或复核的不得建设。

通知还称,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确需建设的,由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结合消防等专题论证进行建筑方案审查,并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严格执行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批制度,与城市规模、空间尺度相适宜,与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中小城市要严格控制新建超高层建筑,县城住宅要以多层为主。

对于该政策的影响,CTBUH认为,2018年至2019年间,中国200米以上建筑的产量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地下降,从92座下降到57座。与十年来达到的峰值相比,并结合2016年发布的针对“过大、异种和怪诞”建筑物的政策,以及随后地方政府出台的限高措施和遏制债务支出的协同努力,很可能会减缓中国超高层建筑建设的进程。

在过去两年间,已有多个规划中的超高层建筑被“削高”。中海地产曾计划在成都修建一座677米的超高层建筑,但拿地后,这一地标建筑并无过多进展,之后传出高度遭削减的消息。今年5月14日,该项目在北京通过超限审查,最终建筑高度为488.9米。宝能集团在沈阳打造的宝能GFC,计划修建高度为568米,是东北第一高楼,到2020年4月底,该建筑物的高度降至500米。

今年3月底,住建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出,限制县城居住建筑高度。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占比应不低于75%。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加强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这类政策能够约束高层建筑的开发,将县城绿色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住宅建筑规划等进行更好地协调。(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崔立明)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金科华中:以细节证匠心 高质量交付 ...

  • 2021陕西楼盘交付档案

  • 半山终章 至此再无

  • 滇池星空双塔

  • 交付档案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