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质量工作中,作为预防、把关和出具检验报告的质检机构,是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技术保障。特别是加强对基层质检机构的质量监督管理,对于加强食品小作坊监管,解决农村和城乡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管理效能,笔者就监管内容、监控手段、实施方法进行浅析。
【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
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个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实体进行监管,并对已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处理的过程。质检机构的质量监督是内部质量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实验室产品质量满足要求的重要手段,也是质量管理的难点。质量监督管理活动的范围涉及检测过程的各个环节,即从抽样、送样到检验报告发放的全过程,其重点监管所抽样品、检验过程、检验报告、设施和环境条件等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质检机构的质量监控】
检测结果是实验室关注的重点,检测过程是质检机构质量体系运行的主要过程。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有效,质检机构应有适当监控程序和质量监控计划,以监控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因此,质检机构应经常利用内部手段,如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的可靠性,并借助外部力量验证检测能力。在检测过程中,不是不允许出现问题,而是需要发现问题并控制它,找出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改进措施。为了提高质检机构检测数据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准确性,笔者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所抽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产品抽样单或委托单内容要充分,填写规范,签字齐全,检验类别准确。
相应的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要齐全、现行有效并受控。
检测样品标识、样品流转必须符合要求,样品的管理和记录规范,样品制备要按标准进行。
所用检测仪器设备的量程、精度要与所检样品的项目相适应。仪器设备不仅要在有效的检定或校准周期内,而且使用、维护、保养也要有记录可查,保证操作人员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化学试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化学试剂安全管理规定执行,特别是剧毒试剂支领手续一定要齐全。
检测过程要对同一样品的同一检验项目进行平行实验,同时进行空白实验,以减少随机误差和试剂、杂质引入的误差。实验中的各个测量值要如实填写。
检验报告是质检机构的最终产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检测机构的形象和信誉。检验报告的质量监控是质检机构质量监督管理的难点。
质检机构应经常利用内部手段,如留样检测、人员比对、方法比对等验证检测的可靠性,并借助外部力量验证检测能力。在检测过程中,不是不允许出现问题,而是需要发现问题并控制它,找出原因,针对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不仅要有消除安全隐患的安全防护措施,更重要的是具有出现偏离方针程序时应采取的反馈和纠正措施,并且有专人负责对实施结果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检测人员应经过与其承担的检验、检测项目相适应的教育、培训,并有相应的技术知识和经验,经技术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必须熟悉掌握检验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质检机构应具有对客户申诉、投诉的处理措施和纠正措施,并有专人负责落实。
质检机构应严格履行保密承诺,保护用户的知识产权。
【质量监督管理的实施】
编制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质量手册》是质检机构的“根本大法”。《程序文件》是质检机构的行为准则,相关文件的制定都必须由全体员工充分讨论达到共识,最后形成的文件由所在单位最高管理者批准后才能实施。《作业指导书》是质检机构在领会标准的基础上,针对标准方法或规程的疑点和难点编写的一套具体指导实验人员操作的方法和要点。
明确质量监督管理的职责分工,制定年度质量监督计划,完善监督的方式、项目、频次、要求等。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编制质量监督记录表,对监督内容文件化,设置对检测活动进行评价以及对不符合检测工作提出处理意见。
质量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并详细记录活动内容,对发现的不符合项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即时处理和反馈。
质量管理部门对监督结果加以收集、汇总、分析、报告、评价,最后上报最高管理者,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进行处理。《监督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