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夏局长,您好!在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请问江苏省质监局提出了什么工作任务?
答:自8月23日国务院专项整治电视电话会议以来,我省质监系统上下联动,围绕“把江苏建设成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省份之一”这个目标,迅速掀起了专项整治行动的高潮。在这次专项整治中,我省质监部门主要提出了以下五项工作任务:
一要全面检查,摸清底数。全面掌握本地的企业分布情况、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找准问题,明确主攻方向。
二要突出重点,全面治理。把生产基地、加工企业、贸易市场等进行规模生产和经营的单位作为重点,尤其要狠抓重点区域整治,确保不出质量安全问题。着力抓好小作坊整治,确保抓到位、见成效。
三要依法查处,从严打击。严厉打击各类产品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继续强化社会监督,加大侦破查处力度,坚决端掉非法生产经营的源头窝点,摧毁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基地、分销网络和批发市场。
四要环环相扣,严格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源头性问题,追根究源,把整治引向深入。
五要总结经验,建立机制。不断总结专项整治的经验,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标准化水平,规范台账和索证索票制度,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反应灵敏的监管网络,完善相关制度,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研究建立长效机制。
问: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之初,江苏省就提出了认真落实“三个一”的工作要求,这“三个一”主要指什么?
答:认真落实“三个一”主要指:检查对象一个不漏,确保实现无缝覆盖;检查项目一个不缺,确保全面掌握情况;检查态度一丝不苟,确保情况真正见底。
问:江苏省质监局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做了哪些工作?
答:我们着重是牵头、带头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从8月23日国务院、省政府部署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我们举全系统之力,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专项整治工作进展迅速、成效显著。
一是勇挑牵头协调重担。国务院明确这次专项整治由质检部门牵头,各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质监局。全省系统抓住机遇,各级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统筹安排,精心组织,为各级政府指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当好参谋助手。在相关市局的宣传、推动下,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南京市召开市委常委会、扬州市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专项整治工作,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南通市丁大卫市长对专项整治提出明确要求,连云港市刘永忠市长亲临一线检查,推进专项整治行动。
二是带头开展专项整治。省政府电视电话会议后一周内,省局就制定了质监系统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把两大任务细化为食品、农资、建材、汽配、家用电器等10类消费品、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共六项具体任务,逐一落实牵头处室和配合单位,明确序时要求和监管责任。全省系统集中行动,较短时间内就基本摸清了企业底数,然后开展整治。省局及时进行督查和暗访,还派出了13个工作组深入一线指导。各市局认真落实省局部署,抓3个100%目标推进、抓重点区域整治、抓大案要案查处,发挥了专项整治主力军、先锋队作用。
三是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各地在专项整治中坚持边整治、边巩固,涌现出许多好的做法。如无锡、镇江、扬州、连云港等市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占有一定的分值;南京、盐城市通过在基层设立质量安全站和质量安全员,进一步完善了监管网络;一些地方拨出专款,用于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泰兴市吸取“TD”甘油事件的教训,全面建立监管档案,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等等。这些都为建立长效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问:江苏省质监局所承担的3个100%目标任务进展情况?
答:我们紧盯本系统目标任务,定时间、定任务、定人员、定措施,层层分解责任,序时进行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整治进展顺利。根据对食品企业的核查,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有7257家。我们一家不漏地发放《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告知书》,督促企业主动申领生产许可证,并提高工作效率,将企业现场核查和发证检验时间分别缩短为3天和5天。目前,全省已有6985家食品企业领取生产许可证,取证率达96.25%。
二是食品小作坊整治效果明显。经过清查摸底,全省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齐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共有6021家。我们在食品小作坊全面推行质量安全承诺书制度,已有6000家证照齐全的小作坊签订了质量安全承诺书,完成比例达到99.65%。盐城市还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小作坊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检验、统一供销、统一品牌的路子。
三是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10类产品整治成效突出。启用江苏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企业质量档案管理系统,以10类产品生产企业建立质量档案为重点,全面推进全省工业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建档工作。目前10类产品生产企业建档率已达100%,提前完成了任务。
问:夏局长,您作为江苏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江苏的专项整治有什么特点?
答:江苏的专项整治有4个特点:
一是发动基层深入。认真贯彻吴仪副总理“把专项整治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基层”的要求,着力强化一线力量。政府层面,市、县、乡镇三级政府层层分解责任,制定整治方案,认真组织实施。13个市的主要领导都发表了电视讲话,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都能把食品小企业、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饮店作为重点,积极投身专项整治行动;部门层面,7个牵头部门普遍组织监管人员到各自的监管点,逐一查找问题,组织整改,落实专项整治的各项要求;社会层面,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发动,把村委会、居委会的力量吸纳进来,把协管员、信息员、巡查员的作用发挥出来,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二是督察力度加大。省政府副省长、省领导小组组长张九汉率队对苏南、苏中、苏北的专项整治工作进行督察。省政府组建7个督查组,具体督查指导13个市的专项整治工作。7个牵头部门都针对各自的目标任务,采取突击检查、现场督办、明察与暗访相结合、调阅资料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等方式,加大了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工作的督察力度。省质监局对暗访情况适时进行通报,严肃处理了专项整治工作不力地区的责任人,对负领导责任的基层局负责人进行了停职检查的处理。
三是坚持打扶结合。坚持一手抓打击、严惩制假售假行为,一手抓创建,营造放心消费环境,提高了专项整治的有效性。一方面,对于问题突出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特别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15个,移送司法机关18起,查获各类案件货值8153万元。另一方面,大力开展创建活动。推广邳州市创建全国优质人造板生产基地的成功经验,扶持指导宝应县争创有机食品、扬州邗江区争创优质旅游用品、常州武进区争创优质地板、丹阳市争创优质汽摩配件、宜兴市争创优质电缆生产基地。大力开展“放心消费”、“放心药房”、“安全食堂”创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建设活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
四是“三上”特色形成。“三上”即“上手”、“上档”、“上墙”。“上手”,就是将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12个100%整治目标、有关常识性的内容等编成宣传手册,发至基层干部以及每一个监管对象和有关人员手中,让他们切实掌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精神实质,熟悉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上档”,就是建立健全监管对象的档案资料,主要包括产、经、销等各个环节的索证索票记录,做到任何质量问题都能追溯到源头,查得出是哪个企业生产的,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上。“上墙”,要求监管对象的两证一照、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特别规定等方面的内容全部公示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11月14、15日,我省在宜兴召开专项整治现场会,部署、落实“三上”工作。明确要求各地围绕“三上”,在工作重点上夯实“三基”,即抓基层、强基础、苦练基本功;在抓好落实上做到“三定”,即每个监管点都要做到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在舆论宣传上组织“三进”,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户;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三高”,即建立高效率的监管体系、高质量的技术体系、高水平的诚信体系;在工作作风上抓好“三下”,即领导干部指导重心下移、部门监管工作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责任重心下移,确保不留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