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产品可靠性报告》>>

质量兴市拓展质量工作新视角

2007-10-26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质量兴市活动的目的所在。
   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为例,2002年,该区被确定为江苏省质量兴市(区)试点单位,2005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质量兴市先进单位,2006年9月又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区”称号。这些荣誉,都是质量兴区对经济发展贡献的最好印证。
   邗江区目前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国家免检产品9个、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1家。另有江苏省名牌产品25个、江苏省著名商标16个等。初步形成了一批以扬州市名牌为基础、江苏省名牌为骨干、中国名牌为核心,创新能力和经济带动力强的品牌集群。邗江区包括中国名牌、驰名商标在内的知名品牌数量在扬州5个县(市、区)中名列前茅,在全省也处于领先位置。
 
    不可或缺的政府力量

   政府的推动作用。从邗江质量兴区以及全省质量兴市的实践看,笔者认为,只要政府重视了,质量兴市工作就能够顺利推进。否则,活动极有可能将流于形式和口号,甚至夭折。
   市(县、区)政府作为质量兴市活动的领导者和推动者,其作用体现在:质量兴市列入当地的五年发展规划,将质量兴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提到了战略高度;通过强化宏观质量管理职能,在全社会营造了质量是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区域竞争力,确保经济快速、全面、协调发展的动力加速器理念,增强了全民质量意识;通过制定质量兴市专项规划,并建立目标考核机制,使相关部门和各类企业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
   质监部门的协调和组织作用。质监部门是质量兴市活动的主力军,质监部门的作用发挥得好,质量兴市工作就可以得到持续推进。
   质量兴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设在质监部门,履行这一机构的职能,要求质监部门必须发挥好协调作用,把质量宣传搞得更深入,把质量意识树得更牢固,把质量兴市喊得更响亮;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使“大质量”观念深入人心,调动相关部门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与此同时,还要细化质量兴市的考核工作,研究解决质量兴市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质监部门作为质量兴市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应积极拓展质量工作新视角。要运用质监部门的产品质量监督、安全监察、打假治劣等职能,同时运用质监部门特有的标准、计量、认证等技术手段,严格质量把关,为企业质量管理打牢基础;要增强质监工作辐射力,在抓好产业产品质量工作的同时,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工程、服务和环境质量管理,提升整体质量水平,促进质量和谐,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要积极推动品牌战略,引导企业重视品牌建设,打造强势品牌,大力发展品牌经济。

    质量兴市的深化

   江苏的质量兴市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笔者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和质量工作的要求,认为质量兴市工作还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深化:
   质量兴市向质量兴企、质量兴业延伸。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07年上半年对114类产品质量的国家监督抽查情况,在抽查的6362家企业生产的7200种产品中,抽样合格率为80.9%,其中大、中、小型企业的产品抽样合格率分别为93.1%、84.2%、72.9%。这说明,我国大型企业的产品质量基本能达到标准要求,中小型企业的产品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
   深化质量兴市活动,要向质量兴企、质量兴业延伸。质量兴企、质量兴业的推动者是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而质量兴企的组织者是企业,参与者是企业内各部门;质量兴业的组织者是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参与者是行业内的所有企业。
   各级政府要像推动质量兴市一样,在加强宣传的同时,引导企业、行业制定质量兴企、质量兴业实施方案,做到有专门机构牵头、有专人负责和明确的考核目标。可以借鉴国家和各省制定质量兴市试点单位和先进单位验收细则的做法,出台质量兴企、质量兴业验收办法;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在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使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持续推进。
   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应确立质量第一的观念,积极参与到质量兴企、质量兴业活动中去。企业负责人也应是质量兴企的第一责任人,应做到机构落实,人、财、物到位,切实抓好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做到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和谐发展。
   名牌战略向培育品牌、发展品牌经济延伸。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因其具有技术、品质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能给消费者带来满足感和超额利益,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我国很多企业从事贴牌生产,只能赚取低廉的加工费,而品牌拥有者则获得超过加工费数十倍的收益;美国拥有世界100个最具价值品牌中的50多个,这些知名品牌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超过了40%。可以说,知名品牌是企业获取超额利润的重要武器,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和发达水平的象征。市场由产品竞争向质量竞争过渡,质量竞争最终表现为品牌的竞争。谁拥有强势品牌,谁就更容易拿到消费者手中的“货币选票”,进而获得市场优势和超额利润。
   最近两年来,我国企业开始重视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营销战略、企业文化等品牌要素有了很大提升,加之国内消费者消费能力和品牌消费意识增强,使我国企业基本具备了培育品牌的条件。在品牌构成要素中,技术、质量是核心要素,而技术目前还是我国多数企业的短腿。因此,在质量兴市活动中,政府部门应在帮助大企业申报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的同时,引导企业重视技术和管理创新,占领技术制高点,获取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提高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品牌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中小型企业同样也要重视品牌建设。对企业而言,在完成工商登记或商标注册时,其品牌就存在了。而品牌价值提升的过程,就是企业研发、设计、质量、营销、服务以及文化等要素综合作用于市场,并获得顾客(市场)认可的过程。因此,中小型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以创新为突破口,从品牌要素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着手,脚踏实地培育品牌,逐步提高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的价值。
   集群品牌也不容忽视。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各地形成了一些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可以选择集聚程度高、有一定影响力和产品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例如杭集镇的牙刷集群等,作为培育集群品牌的重点。政府应鼓励集群内的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参与集群品牌的培育,带动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共同打造集群品牌,让集群内的企业共享品牌收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