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财经>>产经>>

2023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在京发布

2024-02-22 15:08:07 中国质量报

2023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在京发布

H股上市公司表现优于A股

□ 本报记者 丁 莹

近日,由中国环境记协、北京化工大学主办的中国上市公司环境责任信息披露评价报告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发布2023年度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结果,联想集团、宝钢股份等表现突出,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提升显著,但A股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表现整体亟待加强。

这是主办方第11年发布此系列报告。

上市公司气候行动CATI指数由IPE编制,得到中国环境记协的指导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持,绿色江南、南昌青赣和芜湖生态中心等多家环保组织参与本期评价工作。

据介绍,为便于投资者理解,CATI指数评价结果以AAA、AA、A、BBB、BB、B、CCC、CC、C进行表示。其中,A级表示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信息披露和温室气体减排水平较高,B级表示已在一定程度上开展针对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信息披露和温室气体减排,C级表示自身运营及供应链的信息披露和温室气体减排有显著欠缺。

多数企业需提高气候信息披露

2023年度企业气候行动CATI指数评价,共覆盖880家A股和H股上市公司。对比连续两年纳入评价的497家企业的CATI评价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气候行动取得良好进展:A级企业增加到4家;B级及以上企业的比例从9%增加到17%;CCC级和CC级企业占比分别增长5%和7%,表现相对落后的C级企业从65%减少到45%,更多企业加速减排进程。在2023年评价的全部880家企业中,B级及以上企业增加到12%,但表现相对落后的C级企业仍有56%。

本期评价涉及A股和H股上市公司,其中H股(含AH股)上市公司表现优于A股上市公司。IPE分析认为,港交所对上市公司气候信息的披露要求相对于A股原本就更加明确,继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后,港交所更是明确表示有意实施强制披露。

2月8日,在证监会统一部署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分别就《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公开征求意见,拟规范可持续披露框架,其中就包括气候信息披露要求。IPE对照《指引》征求意见稿中披露主体的标准,将预期纳入披露范围的161家企业在CATI指数评价中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其中,3家获评A级,约26%的企业进入BBB至B级,表现相对落后的C级企业约占32%。纳入披露范围的上市公司气候披露水平整体高于平均水平,但面对披露新规,多数企业仍需大力加强相关能力建设。

IPE主任马军表示,2023上市公司CATI指数的评价结果是信息披露新规发布前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气候披露的“本底值”。IPE将持续关注A股气候披露新规的进展,期待新规能够有效推动中国上市公司气候信息披露,并引导上市公司加强减排行动。

总体评分较上年实现提升

本期评价涉及的央企上市公司,2023年平均分相较于2022年显著提升近3分,其中,宝钢股份、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进步较大。

本期评价显示,在治理和管理方面,超过90%的评价企业已经发布气候宣言,制定气候方针。在测算披露方面,近70%的企业测算并公开披露碳数据,披露总量达37.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在目标设定方面,23%的评价企业已设定并披露范围1和2减排目标,隆基绿能等26家企业进一步设定包括范围3在内的碳中和目标。企业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分为3个“范围”,范围1排放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的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2排放指企业使用外购电力、供热/制冷,或蒸汽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范围3排放是企业价值链中的所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本期评价显示,约九成上市公司开展不同规模的减排行动。其中,71%的参评企业通过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提升、工艺调整、投资碳汇等项目,减少自身运营(范围1&2)的温室气体排放。8%的参评企业还借助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等方法识别排放热点,并与核心供应商开展试点减排项目。

本期评价的上市企业涉及36个行业,既有能源、钢铁、有色、石化等高耗能行业,也包括IT、纺织、电商、食品饮料等消费品行业,还包括光伏设备、电池、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从分行业评价结果来看,钢铁等行业进展相当突出,得分同比提升54%。IPE绿色供应链总监丁杉杉认为,这体现了宝钢股份等企业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等平台,响应“双碳”政策要求、回应市场对低碳钢铁需求所作的积极努力。

在总体取得进展的同时,本期评价也显示,获评B级以上的企业比例仅为12%,显示中国上市企业的总体气候表现有待提升。IPE分析认为,当前九成参评企业已制定和发布气候政策,但多数企业尚待将其转化为有效的气候行动,企业有待基于“双碳”目标,完善自身治理和管理机制,对标全球温控目标和各国自主贡献目标,科学设定企业碳中和目标,并公开披露年度进展;企业同时亟需增强组织及产品层级的碳核算及信息披露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并推进行业脱碳技术研究和规模化应用。

相关各方应有效开展气候行动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3年排放差距报告》,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2℃目标,2030年的预计排放量必须减少28%,而实现1.5℃目标,排放量减少42%。IPE上市公司CATI指数评价负责人朱紫琦表示,一方面作为碳排放重要主体的上市企业,应清醒认识社会各界期待和自身减排压力,对标国际国内的良好实践,有效提升气候行动表现。另一方面,投资者也需尽快完善融资企业气候信息披露要求,通过专业工具识别、量化气候风险,追踪企业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此外,金融机构亟待基于对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和排放特征,制定相应的气候投融资方案,开发多元化的融资机制和工具支持企业加速绿色低碳转型。

IPE方面表示,作为基于数据的独立评价体系,CATI指数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参评企业气候行动的进展及在“双碳”行动中所处的态势,就加速推进气候治理、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形成共识;CATI指数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份开启气候行动的路线图,引导其在制定气候治理机制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从开展温室气体核算、创建温室气体清单开始,识别热点排放源,设定量化的减排目标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减排方案,将减排目标分解至主要生产环节及价值链,依据所在行业的减排路径开展规模化减排,追踪并披露目标完成进展,同时带动和赋能上下游合作伙伴开启气候行动。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河南省方城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年货市场 ...

  • 山东省无棣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你 ...

  •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黄平县举 ...

  • 广西来宾市场监管部门维护年货市场秩 ...

  • 春节期间北京市旅游收入约286.5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