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地方动态>>

浙江省“三服务”活动月度十个好典型(之七)

2020-11-12 11:44:25 中国质量新闻网

案例一:宁波鄞州区建强海外仓撬动外贸出口逆势上扬

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和研发智慧健康办公产品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在企业试水跨境电商初期,依托亚马逊等国外电商平台,经常出现等订单、等物流、等客服的情况,因缺少自主仓储的支撑,企业跨境电商业务“有市无钱”,每年平均亏损不下1000万元。

针对上述情况,宁波市鄞州区深入企业开展“三服务”,大力引导企业创新打造海外仓模式,加强自主创新,赋能产品核心竞争力,帮助乐歌等外贸企业快速建立了跨境电商新业态。一是引导海外建仓,畅通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对在国际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开展跨境电商出口业务的企业,按当年度跨境出口额进行奖励。在做大跨境电商业务基础上,鼓励企业加快推进海外仓建设。如鼓励“乐歌”实施“公共海外仓创新综合服务”项目,在原有3个海外仓的基础上,逐步增至10个海外仓,实现全美电商物流“一日达”,建成后可为40家以上大型海外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海外仓租赁、物流等服务,辅助培育200家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预计可帮助上述企业实现年销售金额20亿美元。二是赋能自主品牌,充实核心竞争力。积极对接高校、院士、博士后工作站等资源,引导企业“借智”研发生产自主品牌。协调“乐歌”与宁波大学大健康研究院合作共建人体工学实验室,加大自主研发投入,成功研制了智慧办公升降系统、智能电脑架等健康智慧办公类产品,有效融入物联网、大数据、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智能控制系统。目前,该企业拥有全球专利800多项,企业的自主创新有力支撑了海外仓优选精品,其海外仓的货源全部为“乐歌”制造,涉及款型200多个,存货储备量都保持在3个月以上。企业的海外仓也从原来的“百货店”转型为“专卖店”,疫情期间跨境电商B2B接单总体增幅超过了30%。三是落实风险防范,稳定外贸业务。上调外贸企业投保出口信保的补贴比率5个点,提前三个月启动小微统保平台,并点对点做好系列宣讲活动,积极应对外贸企业订单延误、取消等风险。在鄞州区政府协调下,中信保宁波分公司已为区内44家理赔企业送去赔款,涉及金额达1056万美元。区内不少骨干企业在出口信保的保驾护航下,不断拓宽出口业务,如宁波良业电器有限公司在买方普遍要求延长付款账期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出口信保服务的延伸项目,追加授信金额超过500万美元,疫情期间该企业仍保持25.9%的稳健增长。

1至6月,乐歌人体工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一般贸易出口同比增长52.5%,跨境电商同比增长90%。

案例二:湖州南浔区担当作为全国首创加装电梯地方标准

近年来,浙江省一些地方的群众对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国内现行标准体系中尚无加装电梯管理的相关标准,加装电梯在老旧小区建设推广过程中常常“四处碰壁”,直接影响了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

湖州市南浔区高度重视该民生“堵点”,由区市场监管局牵头,省标准化研究院、市电梯行业协会、区住建局、区城投集团、区电梯科创中心以及10家电梯龙头企业共同成立标准工作组,正式启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标准规范编制,首创加装电梯地方标准。一是调研走访,群策群力“理思路”。成立调查小组开展调研,实地走访辖区内12家电梯重点企业,初步梳理“代建总包方资质、职责问题”“业主意见一票否决问题”等10项现实难题。同时,赶赴上海市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六社区、八社区调研多类型加装电梯完工项目,围绕具体问题与上海技术人员进行探讨,基本理顺解决方案,为解决标准研制难题提供思路。二是多方研讨,集思广益“定细则”。采取多方合作的方式,加快标准规范编制进程,分别由省标准化研究院负责技术支撑,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负责梳理标准,市电梯协会、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恒达富士电梯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确认标准。2月形成初步草案,后经两次系统性研讨,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于6月23日正式召开标准评审会,最终形成标准规范报批稿。三是建设落地,实战检验“做样本”。在推动加装电梯规范标准制定的同时,积极探索练市镇湖滨花园启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建设试点经验。历经统一意见、方案公示、设计图审、部门联审、开工报备、联合验收等建设流程,及时组织参建单位实时总结工程技术经验,将“速度波动范围”“电梯运行噪音”等技术标准升级加码,为推进加装电梯标准提供现实样本。

8月2日,该区在杭州发布了全国首个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标准——南浔区地方标准规范《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实施指南》和湖州市电梯行业协会团体标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规范》,填补了全国加装电梯地方标准领域的空白,为加装电梯工作提速增效。

案例三:衢州衢江区“三个聚焦”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衢州市衢江区开发区在“三服务”活动中了解到,该区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大晨显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2亿元建立年产5000万片显示屏项目,但该项目对厂房要求极高,区内符合条件的厂房却极少。经过摸排发现,区内优质高新企业普遍缺少标准厂房,而一些低产低效企业占用的资源却处于闲置状态。

对此,衢江区通过开展“低散乱”整治,做好“三个聚焦”,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一是聚焦企业整改提升,推动企业转型。按照年度认定情况,建立工业低效用地管理库,实施动态管理。通过组团联企、服务员驻企、专家指导等方式建立“一对一”帮扶模式,帮助企业家借助数字化技术、工艺改良等方式进行转型升级。通过组织企业家代表赴宁波奥克斯、一舟集团、爱柯迪股份等知名企业学习借鉴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先进经验做法,坚定企业通过走数字化道路来整改提升的信心。二是聚焦企业整合入园,推动企业改建。小微园是小微企业成长的沃土,一方面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降低产业配套成本,形成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对于达不到入园标准却又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小微企业来说,可以借此机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抱团等途径整合入园。针对整合入园意向强烈的企业,安排驻企服务员全程跟踪服务,在了解企业对厂房面积、高度、用水用电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协助寻找合适的厂房,促进入园协议的签订。目前,衢江经济开发区西片区和东片区两个小微园已投入使用。投资12亿、可容纳150家小微企业的万洋众创城项目已全面开工,一期预计明年三月份投入使用。三是聚焦土地回购收储,加快企业“腾笼换鸟”。对购而未用、长期闲置、长期停建、长期停工等工业用地,按照细化的“一企一策”以及业主提交的申请,衢江经济开发区、资规局、土地储备中心等部门联合勘察审查、上报审批后,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评估,确定收储价格,从而盘活企业资产,加快“腾笼换鸟”步伐,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目前已有8家数字经济企业集体入驻腾退区块。

通过帮扶,已将收储的企业闲置标准厂房提供给大晨显示公司使用,该公司计划于今年9月投产,预计亩均税收将超100万元。今年开展“低散乱”整治以来,衢江区已回购收储企业34家,开展整改提升企业72家,开展整合入小微企业园企业53家,其中已入驻小微园企业12家。

案例四:嘉兴市精准帮扶助力企业抢占海外市场

因疫情期间居家办公、线上学习的情况大量出现,国际市场对墨盒的需求量骤增。与此同时,再制造墨盒因价格低、寿命长、质量可靠等特点供不应求。嘉兴维柯打印技术有限公司是嘉兴综合保税区内的一家旧墨盒维修再制造企业,该公司抓住市场机遇,国际订单猛增,发展前景向好。但因通关用时较长,企业出现了产品出关需排队等待的情况,极有可能因此错失抢占新兴市场的良机。

嘉兴海关在“三服务”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坚持靠前服务,因企施策,全力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一是刀刃向内,服务更高效。为满足企业缩短进出货周期的需求,嘉兴海关克服一线人员紧张的困难,推行7*24小时通关验放制度,自加压力增加查验班次,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全流程监管要求,在保证监管质量的前提下,第一时间协调完成企业进口原料以及出口成品的现场查验,做到企业原料、成品“当天到、当天查”,确保企业生产不断档、出货零延迟。二是对症施治,物流更通畅。针对企业设立时间短、海关账册核销业务操作不熟悉等情况,嘉兴海关多次开展实地调研,详细了解企业ERP系统操作流程,结合账册核销业务操作要点,帮助企业有关人员尽快掌握要领,保障货物更加顺畅地进出综保区。三是因企制宜,帮扶更精准。维柯公司的再制造墨盒主营欧洲市场,产品对国外的通关时效较为敏感。嘉兴海关针对企业这一特点及时开展研判,分析得出若企业通过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认证,将在互认国家的进出口业务中获得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通关服务。据此,嘉兴海关加大对企业的信用培育力度,统筹杭州海关关区认证资源,辅导企业加速AEO认证进程,助力企业尽早在海外享受通关优惠。

在一系列海关政策的帮扶和引导下,成立仅一年多的维柯公司业务量呈现井喷之势,上半年公司维修再制造业务的海关进出口监管货运量达213.9吨,进出口货值8791万元,位列嘉兴综合保税区A区生产型企业第三;其中二季度出口值3364.6万元,环比增长129.5%。

案例五:杭州富阳区暖心服务保障“新富阳人”安居乐业

富阳区人社局在对一些企业开展“三服务”时发现,一方面,外地员工因享受不到与本地员工同等的生活保障而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疫情期间区内企业又普遍出现招工难、留人难的情况。

为有效打破地域、户口、身份等藩篱的限制,增加“新富阳人”归属感,富阳区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进一步激励外地员工去富安居乐业的“15条新政”,让这个群体充分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一是保障住有所居。自今年起,对首次到富阳工作或创业、无房且未享受住房补贴的“新富阳人”,给予2000元/人的租房补贴,具有中级职称(技师)的给予5000元/人的租房补贴。对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且住房困难的“新富阳人”家庭,参照该区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按300元/月•户发放公租房补贴,保障期限为3年。二是保障业有所成。进一步扩大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共享范围,为失业的“新富阳人”免费提供适应性和职业技能培训。在该区创新创业者可申请不超过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并享受贷款贴息政策;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并入驻该区创业陪跑空间或大学生创业园的,可享受房租补贴或免租优惠。同时,通过给予招工补贴鼓励企业多渠道吸纳人员就业,企业每净增1名首次到富就业外地员工,即给予1000元补贴(最高不超过30万元)。三是保障病有所医。加大医疗和生活困难救助力度。因患大病导致医疗费用特别巨大、生活困难的,可给予最高限额10万元的特殊医疗困难救助。因重大疾病等突发性事件导致家庭生活严重困难的,给予当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倍以下临时救助;特别困难的,按最高不超过当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倍予以救助。总工会给予困难职工2000元/人的帮扶救助金。四是保障幼有所育。对“新富阳人”随迁子女来该区就读,设置2年过渡期,并轨执行两套招生政策,安排更多的随迁子女在该区入学。同时根据后续学位富余情况,进一步放宽入学条件,继续招收“新富阳人”随迁子女。优先安排具有中级职称(技师)及以上的“新富阳人”子女就学,切实解除其后顾之忧。同时,在交通出行、参政议政、评先争优等各个方面予以政策保障,激发更多“新富阳人”留富发展、安居乐业的信心和干劲。

截至目前,富阳区财政保障“新富阳人”政策预算资金达3188万元,已全部落实到位。该区还创新政策享受渠道,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及时兑现补贴政策。

案例六:浦江县“宽、智、准”助推水晶产业转危为机

水晶产业是浦江县的传统支柱产业,县产水晶制品在全国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众多水晶企业的发展计划。疫情初期,员工返程难、客户进不来、产品出不去、库存积压。后疫情时期,又出现部分海外订单取消、流动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问题,企业发展信心有所下降。

为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战”,浦江县通过靠前谋划,精准施策,念好“宽、智、准”三字经,助力水晶企业渡过难关。一是紧扣一个“宽”字,拓展国际国内市场。转变传统销售思维,引导传统水晶企业通过直播带货等新形式加大水晶制品推广力度,如在杭州、义乌开展浦江水晶专场“飞地直播”,并通过举办培训、论坛、沙龙等活动,营造浓厚的直播经济发展氛围;持续培育本地优秀电商,出台鼓励扶持政策,打造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促进水晶企业进军阿里巴巴国际站、中国制造网等平台,完善产品供应链,如浦江华德水晶通过在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开设店铺,走出了线上线下双向销售的新路子,外贸销售额从每月2万美金增长到5万美金左右。打通线下销售渠道,利用浦义同城优势,通过组团对接、商贸洽谈等多种方式,吸引和鼓励当地水晶企业对接义乌“货郎先生”,通过其遍布26个省市的700多家零售门店销售水晶制品,拓展新的消费市场。二是紧扣一个“智”字,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机器换人”推进智能化生产,实现了从纯手工打磨到智能化切割的转变,降低对人工的依赖,提高了产品质量,如浦江东洲水晶提前上马自动化设备,没有遭遇太大的“用工难”,复工初期复产率达到了90%以上。引导水晶企业加大产品的研发和设计投入,产品类型由工艺品转变为高端日用品,改进全国领先的水晶冷加工工艺,打造更多产品质量过硬、品牌优势明显、产业体系完善的水晶制品。同时,对“一企一线”试点改造提升项目和“企业数字化制造、行业平台化服务”改造提升项目进行补助,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已有3家水晶企业列入试点项目。浦江县水晶产业园区成功获评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三是紧扣一个“准”字,发挥政策辐射效应。积极引导国有企业垫资建设水晶小微企业园,为水晶龙头企业保障土地要素供给,提供个性化智能厂房建设,目前已有8家企业签约;积极落实“五减”政策,总占地面积794.7亩的四个水晶产业园区共为企业降本减负6600余万元;针对水晶企业“融资难”问题,相关部门联合14家金融机构举办金融集市,积极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实现融资1200万元,惠及企业31家。

目前,浦江县大部分水晶企业已经恢复有序经营状态。今年以来,全县508家水晶制品企业累计出口6827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3%。

案例七:舟山定海区全力以赴助力远洋企业解困纾难

舟山市定海区受疫情影响,部分远洋渔业企业发展面临着鱼货滞销、鱼价下跌、冷库仓储饱和等困难,辖区14家远洋渔业企业普遍亏损严重、处境艰难。

针对上述问题,该区瞄准企业诉求,迅速行动,多措并举对企业进行帮扶。一是积极引导,推动协会开展行业自救。第一时间引导区远洋渔业协会快速行动。已召开3次远洋渔业专题会议,邀请远洋企业31家次,围绕产品销售、船员难轮换、渔船检修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指导,为企业解困纾难、提振信心。二是加大推广,助力企业摆脱销售困境。梳理各远洋企业产品滞销现状,积极对接新闻媒体,帮助宣传推介远洋渔业产品,拓展国内营销市场。搭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通过产品推介会、网上交易会等活动助力远洋渔业产品特别是金枪鱼产品的销售。三是多管齐下,破解企业资金难题。针对企业疫情期间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积极推进远洋渔业项目验收,加快完成国际渔业资源开发利用补助资金发放,共计下达财政资金超1.9亿元。此外,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协助企业完成资金贷款,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为下步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提供资金保障。

在一系列政策帮扶和引导下,定海区远洋渔业成功实现逆势发展,截至7月底该区远洋渔业总产量9.2万吨,总产值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79%和38.13%。远洋渔业产品国内销售量显著提升,其中龙头企业浙江大洋世家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销售额7.43亿元,同比增长13.1%。

案例八:省药监局等部门跨层级接力助“新冠”试剂上市

安吉东方基因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是以研发、生产、销售体外诊断试剂和基因治疗产品为主的医疗器械企业。疫情发生以来,该公司迅速调整方向,集中力量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因医药行业特殊性,新品在国内外市场销售需经产品研发、国家审批、美国授权等三大关口,流程多、周期长,直接影响产品上市时效。

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企业情况后,聚焦关键环节,多部门创新协作,建立服务机制,全力保障企业新品研发并快速审批,为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上市许可全程保驾护航。一是专班全程指导,开通服务直通车。年初一,省药监局即接待该企业负责人和技术合作伙伴,指导企业准备应急申报资料,帮助企业向国家药监局推荐申报,指导安吉县市场监管局、县科技局、县人才办等单位组成联合专班,围绕临床试验、注册审评、型式检验等方面开展指导和对接12次,帮助企业整改问题16个,避免二次检查,提高了审批效率。二是专家集智攻关,打造研发加速器。省科技厅与安吉县科技局加强对接,促成该企业“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新团队与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杭州医学院、杭州丹威生物公司成立项目组,在1个月内推动该项目列入省重点攻关项目,3个月获得国家科技部立项。三是专员对接服务,搭建审批快车道。省药监局安排4名技术审评专家和应急检查员全天候全环节帮扶指导,协调样品送检、临床试验、现场核查、申报资料预审、专家视频会审等,推动该企业产品纳入国家应急审批通道。市、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科技局两级负责同志一同担任服务专员,县专班派2名专员3次赴企业开展型式检验样品抽检并连夜送样北京,仅用2个多月时间完成了至少需两年以上的常规审批程序。四是专门协调解难,畅通产品出口关。因医疗防疫物资出口政策调整,该企业生产的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面临出口受阻和国内未注册不能销售双重压力。省药监局及时走访企业听取诉求,抓住国家督查组来浙督查机会及时反映情况并提出优化解决方案,会同商务、海关等部门召开5次协调会,最终协调解决了企业出口受阻问题。

5月21日,东方基因“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通过国家药监局应急审批,成为全省第二获批企业。紧接着在5月29日,公司控股企业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FDA”)签发的紧急使用授权(简称“EUA”)。目前,该公司已成功打入美、德、法、意等多个国际市场,业绩快速提升,上半年企业实现产值12.7亿元,同比增长636.7%,实现净利润约4.6亿元,同比增长1294.1%,拉动所在地规上工业总产值5.9个百分点。

案例九:省公安厅科技引领率先实现跨省户口网上迁移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扎实推进,人口流动愈加频繁,跨省户口迁移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长三角区域每年户口迁移达40万人,其中由沪苏皖迁入浙江7.2万人、浙江迁往其他三地2.7万人。省公安厅在“三服务”活动中了解到,群众普遍反映跨省户口迁移流程繁琐,特别是“两地(跨省)跑、多次跑”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

对此,省公安厅坚持问题导向,主动牵头推进长三角区域跨省户口网上迁移,着力从政策规定、工作机制、技术保障等方面破解难题,实现方便群众、减轻基层负担的“双赢”。一是共谋措施。结合省内户口网上迁移的经验做法,深入调研评估政策风险,多次会同上海、江苏、安徽公安部门研究跨省户口迁移瓶颈性问题,共同签订“长三角区域跨省户口网上迁移工作协议”,明确办理流程、责任分工、推进计划,并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业务规范,努力形成共商聚力、协作共赢的区域警务协作格局。二是试点先行。鉴于每年安徽与浙江省户口迁移量达5万人,主动对接安徽省公安厅,明确在7个设区市开展先行试点。试点过程中,坚持科技引领,依托公安部跨地区户口迁移信息查询平台,以核查平台的迁移信息替代纸质迁移证件,以信息内部流转取代群众跑腿,使群众不再“两地跑、多次跑”。已落户湖州吴兴区的新浙江人汪雨天,在为母亲办理好跨省户口网上迁移的居民户口簿后感慨说:“以前户口迁移要两地来回跑,花一个月时间;现在只需跑一次派出所,不到一周就办好了”。三是有序拓展。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专程赴上海市公安局协调对接浙沪跨省户口迁移推进工作,特别是协同加快“户口迁移信息流转平台”研发,努力将其与“一市三省”人口信息系统相对接,全力实行户口迁移信息“一键式”流转、检验,并着力建立便捷高效的信息流转机制,切实为全面实现长三角区域跨省户口网上迁移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浙皖两省跨省户口网上迁移数量呈稳步上升态势。按照推进计划,今年底前“一市三省”将全面实现跨省户口网上迁移,届时将惠及更多群众。

案例十:丽水援川工作组凝心聚力突出产业协作助农增收

丽水援川工作组在“三服务”活动中发现,对口帮扶的四川省巴中市、广元市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种植技术落后等情况,两地经济效益亟待提高。

针对这一情况,丽水援川工作组积极调研,以“三服务”理念和方法推动产业协作发展,引领东西部扶贫产业协作,帮助帮扶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一是把高效产业复制过来,帮助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帮扶地之所需,丽水市之所能”,谋划实施一批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就业带动强的产业项目。将丽水市松阳茶叶、缙云茭白、遂昌电商、青田侨商、龙泉中蜂等高效产业复制到帮扶地,帮助调整产业结构,打造“空中、地上、水里”立体产业扶贫体系,以公司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带动帮扶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引导60户东部企业到帮扶地完成产业投资27.6亿元。二是把致富技术推广开来,帮助提高技能水平。针对帮扶地已有的茶叶、肉牛等基础产业,通过最新技术改造提升质量,更新和升级原有低质低效的种养殖产业。针对新复制的茭白、杨梅、电商等产业,及时派遣优秀人才长期蹲点开展指导,培训贫困人口13172人、创业致富带头人2312人次,帮助当地群众掌握增收致富技能,技术人员被群众亲切称为“茭白师傅”“杨梅伯伯”。三是把产品市场开拓出来,帮助扩大销售消费。充分借助丽水市的平台等优势,打造“东部西部联动”“海内海外联销”“线上线下融合”多维销售市场,引进“丽水山耕”等新零售巨头到帮扶地建设营销网络,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1062个、网店2000余家,覆盖贫困村237个,形成“贫困户(产)+合作社(收)+网店(销)”产销链条。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方式推动农特产品进丽水机关、进食堂、进社区,累计销售2.1亿元。

截至目前,丽水援川实施产业合作项目103个,建设产业园区9个、种养殖生产基地71个、援建扶贫车间54个,带动贫困人口45870人,产业经济效益普遍提高5至8倍,丽水产业元素深度植入帮扶地产业扶贫体系,真正实现扶贫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鲁利军)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宁波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来到 ...

  • 福建省龙海市市场监管局开展“双11 ...

  •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基层所长开展集 ...

  • 第10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 ...

  • 市场监管总局马甸办公区举办消防安全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