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总局动态>>总局动态>>

以“解读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和“推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为主题,市场监管总局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

2020-11-11 09:11:47 市场监管总局网站

11月10日10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解读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和“推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为主题举办例行新闻发布会。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二级巡视员李静: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市场监管总局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解读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和“推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首先,我代表市场监管总局向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今天新闻发布会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认证监管司副司长薄昱民为大家做主题发布。同时,我们还特别邀请到了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副主任、二级巡视员侯延波,他们三位将一起回答记者提问。

现在请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向大家发布前三季度全国市场主体登记数据解读内容。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服务“六稳”“六保”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大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联合三部门发布《支持复工复产十条》,积极推动各地开通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深化“证照分离”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扎实推进,保市场主体政策效果显现,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前三季度,全国共新设市场主体1845.0万户,同比增长3.3%,较1至8月增速提升了2.6个百分点。其中,新设企业589.8万户,增长7.7%;新设个体工商户1242.6万户,增长1.3%;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2.6万户,下降3.6%,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设企业2.2万户,日均净增1.2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6.7万户,日均净增3.9万户。

截至9月末,全国实有市场主体稳定增长,登记在册市场主体共计1.34亿户,较去年底增长9.0%。其中,企业4200.0万户,增长8.9%,企业中的外商投资企业64.1万户,增长2.1%;个体工商户9021.6万户,增长9.2%;农民专业合作社222.2万户,增长0.9%。我国每千人拥有企业数由2019年底的27.6户增长到30.0户,迈上新台阶。

前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新设企业同比分别增长35.8%、13.5%和5.7%。从行业发展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转变。制造业回暖,新设制造业企业增长9.1%,超过企业平均增幅1.4个百分点。受医药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高速增长带动,高技术制造业增长62.8%,远超制造业整体水平。卫生和社会工作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恢复较快,增幅明显,分别为52.1%、34.8%和16.5%。住宿和餐饮业、教育业持续受疫情影响,降幅显著高于其他行业,但较1—8月降幅有所收窄。高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19.9%,增幅较服务业高1.5个百分点,其中检验检测服务、专业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增幅较大。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二级巡视员李静:感谢杨红灿局长。接下来请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薄昱民发布建立实施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内容。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薄昱民: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下面由我向大家发布建立实施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的有关情况。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快递包装行业绿色发展,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积极推动建立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助力行业绿色发展。

一是注重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体系顶层设计。结合快递包装产业发展情况,经过全面研究和广泛采纳吸收意见,今年3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印发了《关于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按照“统一管理、共同规范、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根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和管理,共同组织推动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工作。

二是加快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落地实施。10月30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以联合公告形式发布了《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规则》,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正式落地实施。

首批快递包装绿色认证目录优先选择了在快递行业中使用量大面广的包装箱、胶带等10种产品。认证规则明确了认证依据的标准、认证模式,并对降低认证成本作出优化安排。

从事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认证机构应当依法设立,根据认证业务需要,委托取得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相关检测活动。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应当分别建立认证、检测全过程可追溯工作机制,保证认证、检测各环节和结果可追溯。

三是强化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有效性监管和采信应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加强对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活动及结果进行监督管理;各级邮政管理部门积极推动绿色快递包装认证结果的采信工作,对行业采信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和督促,充分发挥质量认证作用,服务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和绿色发展。

媒体记者朋友们,伴随着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落地实施,相信很快我们就会在收寄快递时,见到印有绿色产品标识的封套、包装箱、包装袋、运单等快递包装产品,同时,带有中国绿色产品标识的快递包装还将承载着中国制造的出口商品走向世界各地,绿色标识将成为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二级巡视员李静:感谢薄昱民副司长。下面,进入记者提问环节。

新华网记者提问:疫情以来全国市场主体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整体趋势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出现市场主体大量注吊销的情况?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疫情以来全国市场主体进入的速度进一步加大,退出市场的数量同比下降。从季度情况看,受疫情影响,我国新设市场主体一季度出现了明显下降,同比降幅为30.6%;二季度即由降转升、增幅为15.9%;三季度涨幅扩大,为19.2%。从月度趋势看,新设市场主体1月份同比出现显著下降,2月份降幅达到最低点58.9%,3月份降幅收窄,4月份之后由降转升,9月份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53.1万户,增幅为20.3%,创出年内新高。可以说,从登记数据上看,疫情以来我国新入市的市场主体数量走出了大幅下降后迅速恢复的v型走势。

在新设数量整体增长的同时,注吊销市场主体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前三季度,全国共注吊销市场主体779.7万户,同比下降7.9%。其中,注吊销企业262.6万户,下降10.0%;注吊销个体工商户507.1万户,下降6.9%;注吊销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万户,下降3.3%。社会一度比较担心和关注的市场主体“退出潮”并未出现。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中央“六稳”“六保”要求,立足市场监管职能,持续推进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长期健康发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提问: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绿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薄昱民: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以《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技术要求》为依据,从资源、能源、环境和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获得绿色认证的快递包装产品就意味着满足了资源节约、环境无害、消费友好等方面的特性要求,比如,采用天然的、可降解或可回收的原材料,严格控制产品重金属含量,无刺激性气味,可多次循环使用,胶带使用少,可回收等。

以常见的纸质快递包装箱为例,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箱必须使用回收纸或回收植物纤维作为基础材料,并对铅、汞等金属含量进行严格控制,产品封装采用卡扣、拉链等设计,少用或不使用胶带封装,产品气味达到国家和行业标准的要求,使用环保的水性油墨印刷且印刷面积不超过规定比例。

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能够解决快递包装绿色治理的哪些具体问题?

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副主任、二级巡视员侯延波: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关系到包装生产企业、电商企业、寄件人、寄递企业、收件人、回收企业等多方主体,涉及包装生产、使用、回收处理全产业链条以及上下游各方面。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国家邮政局会同相关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从完善顶层设计、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强化监督管理、注重试点示范和加强共建共治五个方面,扎实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去年,我们结合行业实际提出“9571”工程,即电子运单使用率95%、50%以上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循环中转袋使用率70%、1万个邮政快递网点设置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四项指标分别达到98%、52%、75%和3万,超额完成,这恰恰说明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今年,我们继续实施“9792”工程,(即:2020年底前力争实现45毫米以下“瘦身胶带”封装比例90%、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70%、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90%、新增2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的邮政快递网点。截至8月底,全国“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94.3%,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68.5%,可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87.2%,新增3.5万个设置标准包装回收箱的邮政快递网点),扎实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

当然在治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表现最突出就是快递包装产品缺乏权威的绿色认证,没有统一标识,造成消费者识别难、寄递企业采购和使用难、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难。开展快递包装产品绿色认证,可以有效化解上述问题,有利于推进快递包装绿色治理工作有序进行。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提问:总局今年以来在帮助广大个体工商户尽快恢复经营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市场监管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个体工商户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市场主体,目前已有9000多万户。针对个体工商户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实际情况,按照国务院部署,市场监管总局及时会商有关部门,认真研究提出帮扶政策举措。出台了《关于应对疫情影响 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指导意见》,从帮助个体工商户尽快有序复工复产、降低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方便个体工商户进入市场、加大对个体工商户的服务力度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措施。《指导意见》下发后,我们一方面做好政策宣传解读,扩大政策知晓度;另一方面积极跟踪调研,督导政策落地。3月至10月,市场监管总局会同相关单位先后分四次共赴20个省(区、市)调研,并开展全国个体工商户抽样调查,了解个体工商户经营状况和政策落实情况,督促各地切实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举措。全国31省(区、市)和新疆建设兵团积极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个体工商户稳就业的作用。此外,在减税降费、金融支持、社保减免、房租减免等方面与相关部门一起研究出台了更为细化的扶持政策举措。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242.6万户,实现同比增长1.3%。根据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10月开展的个体工商户经营情况第三次跟踪调查,全国个体工商户经营情况持续好转;平均从业人数较两个月前有所提升,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盈利情况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与前两月相比盈利的受访者比例提升了8个百分点,亏损的受访者比例下降了7.6个百分点。税收减免、社保优惠及金融支持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与两月前相比,应缴纳税费的受访者中享受了税费减免优惠的比例提升了2.7个百分点;参保受访者中享受社保减免或缓缴政策的比例提升了1.1个百分点;有融资需求并且获得金融支持的受访者比例提升了5.2个百分点。

北京电视台记者提问:建立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对推动快递包装行业绿色发展有什么意义?

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副司长薄昱民:质量认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质量管理、提高市场效率的基础性制度,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治理工具。其本质属性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被形象地称为质量管理的“体检证”,市场经济的“信用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党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明确将绿色产品认证作为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培育绿色产品体系和绿色市场的重要抓手。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快递包装行业绿色发展有关精神,市场监管总局、国家邮政局联合推行了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制度。此项制度是我国统一绿色产品认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实施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是增加绿色快递包装产品供给,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快递包装行业绿色转型升级,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目前,对快递包装实施绿色认证,在国际上尚属首例。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出口大国、物流大国,率先推行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也是我国积极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展现大国担当的重要体现,为推动全球快递包装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我们也会积极地向国际互认体系提供中国的优良实践。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提问:下一步,国家邮政局将采取哪些措施推进绿色认证相关工作?

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副主任、二级巡视员侯延波:年初,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邮政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认证目录(第一批)》和《认证规则》,国家邮政局印发了《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技术要求》。应该说,一意见、一要求、一目录和一规则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基本建立了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框架。下一步,重点是结合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抓好推进落实。一是积极开展认证政策的宣贯。提升全行业对绿色认证工作的认识,积极引导生产企业自愿申请绿色认证。二是推进认证结果采信。纳入《邮政快递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积极引导寄递企业采购使用经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快递包装,逐步提升绿色包装比例和应用规模。三是强化配套支撑建设。配合市场监管总局组建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技术专家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检测服务能力,解决供给不足问题。四是做好日常监督管理。此外,我们还将建设相关信息系统,将绿色认证管理纳入其中,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

欢迎广大媒体朋友帮助我们加强宣传,同时也欢迎大家开展监督。

市场监管总局新闻宣传司二级巡视员李静: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们的记者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欢迎与我们新闻宣传司联系。

再次感谢几位发布人,也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

(责任编辑:莳伊)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长江三峡库区是黄连、半夏、玄胡、木 ...

  • 福建省龙海市漳州福德福食品有限公司 ...

  • 临近“双11”顺丰速运海口美兰中转 ...

  • 配备1600万像素的步步高家教机S ...

  • 南疆戈壁燃起智能制造星火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