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理论研究>>

高质量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副中心建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12 14:46:28 中国市场监管报

 

阅读提示

优化营商环境,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北京发展新“两翼”之一的城市副中心,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副中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高质量营商环境建设的发展要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始终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推进落实简政放权、市场准入、强化监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在服务城市副中心建设发展上创新举措、积极实践,努力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新高地,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的创造力,全面促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副中心营商环境便利化、法治化、国际化,通州区市场监管局聚焦副中心战略定位,围绕营商环境、商事制度改革等开展调研,并就下一阶段持续优化副中心营商环境提出工作设想。

北京通州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副中心建设发展的实践探索

2019年是全面实施城市副中心控规的第一年,也是北京市级机关正式入驻的第一年,更是市场监管部门机构改革重组后的开局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构,市场监管部门始终承担着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任,步履不停地持续优化副中心营商环境,为开局之年打下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上半年,我们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实践、优化服务、强化监管,连续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通过实践探索,多项举措走在全市前列,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全区营商环境评价名列全市第五,较上年前进5名,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截至9月底,通州区实有市场主体160547户,同比增长4.09%

,注册资本总量1.0919万亿元,同比增长18.74%,主体总量居全市第4位。2019年新设市场主体12609户,同比增长17.36%,新设数量位居全市第4,新设主体持续多年平稳较快增长,为副中心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

深化改革创新服务举措打造便利化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程电子化”登记、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行容缺受理、企业简易注销登记等各项改革措施相继落地,为优化副中心营商环境注入了持久动力,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

一是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企业开办进入“一时代”。借助科技支撑,压缩办理时间,提高开办效率。通过“e窗通”服务平台,整合优化网上登记、税务、银行开户、人力社保等业务,大大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从2018年的5天到3天,再到如今的1天全办好,城市副中心企业开办正式迈入“一次申请、一个环节、一天办完”的“一时代”。今年,全区新设主体12609户,同比增长了17.36%。

二是推行全程电子化,实现足不出户“无纸化”开办。企业开办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申请人通过互联网、手机即可轻松完成办理,不必再到登记窗口提交纸质材料,真正做到企业开办足不出户。自推行以来,全程电子化登记量迅速提升,其中新设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登记已达到登记总量的97%。

三是实行容缺受理,解决“缺件办事难”问题。本着为企业提供便利的原则,实行企业开办业务容缺受理机制。对通州区重点企业,建立“一对一接待审查”机制,“一企一策”“一事一议”,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已有千余家企业受益。

四是简化注销程序,企业退出更加便捷。扩大简易注销范围,优化注销流程,调整注销公告时限和方式,在方便办事人的同时,切实减少企业注销的时间和费用成本,共为2720户企业办理注销业务。

五是加大登记分中心建设力度,服务下沉到街乡。结合副中心发展形势和区域特点,先后在基层所设立6个登记分中心,企业办理业务无须再跑登记大厅,有效增加了企业准入服务供给,将审批服务下沉到乡镇街道,真正实现了“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

创新实践提升服务品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在积极落实商事制度改革的同时,紧紧围绕城市副中心功能定位,创新服务方式,大胆先行先试,力争走在全市前列,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副中心样板。

一是建立自助服务厅,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在优化服务上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全面推行自助服务模式。去年年底,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市率先建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厅,配备智能服务设备,办事人可在自助服务厅进行企业开办全程电子化、自助打印营业执照以及相关信息档案查询下载等业务。同时,不断升级服务,进一步扩大自助服务的范围,率先启用了自助取照柜,受到了办事人的认可与好评。目前,80%以上办事人通过自助取照柜领取执照公章。24小时自助服务厅为办事人提供了不间断服务,大大提高了企业开办的速度和服务效率。

二是推行“政银合作”,实现在银行网点开办企业。2019年3月,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先后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9家银行的通州支行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全市率先推出了“政银合作”工商登记“直通车”,依托银行的服务体系,拓宽了企业开办的渠道,办事人可以选择就近的银行网点直接办理企业开办业务,不用再跑登记大厅,切实为办事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三是实施“政企合作”,在全市率先设立北交所分中心。2019年6月14日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签订合作协议,“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交所企业登记分中心”正式揭牌,将企业产权转让服务与登记注册服务相结合,一门办理、限时办结,方便办事群众,解决企业办事“最后一公里”问题。同时,积极推广副中心企业开办及招商政策,吸引优质资源,服务副中心产业发展。

强化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持续加强法治市场监管建设,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打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坚决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确保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企业发展少了后顾之忧。

一是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科学制定随机抽查计划,将类金融、房地产经纪机构等风险较高的行业企业列入定向抽查范围,严格按计划开展随机抽查,将抽查结果纳入被检查主体信用记录。同时,有序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完善信用监管机制。与税务、公安等部门建立长期联合惩戒机制,共享失信“黑名单”等数据库,构筑“联合惩戒网”,累计有18703户企业被列入异常名录,3620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黑名单。不断发挥信用协同监管的约束作用,逐步形成市场主体“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监管新格局,持续优化副中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

三是强化重点领域市场监管。重点加强食品药品领域专项整治,关注民生计量,强化超市集贸市场、加油站、医疗卫生单位等领域监管执法,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强化广告导向监管,加大互联网广告监测和治理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配合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对“保健”市场、校外培训机构、违规群租房等领域的专项治理。

四是健全投诉举报处理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整合部门职责,加强投诉举报平台建设,做到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统一口径。重点抓好12345热线办理工作,建立健全“日报告、周调度、月分析”机制,强化“五办”(即专班专办、接诉即办、快结快办、专项督办、重点联办)措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提高诉求解决率和群众满意度。妥善处置群体性投诉举报,及时发布风险和消费预警,研究构建长效治理机制。

五是加大执法办案力度。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虚假违法广告、不正当竞争、无证照经营等违法行为,加大生产经营伪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化妆品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截至目前,共办理各类案件8014件,罚没款总计1679.51万元。

凝聚改革合力高质量优化营商环境的思考

聚焦“便利化”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

一是继续深化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改革。借助“互联网+政务服务”,扩大“全程电子化”改革范围,推进企业变更、备案、注销等业务实现无纸化登记,精简事项、精简环节、精简材料、精简时间,不断提高办事效率让企业和群众用最短时间办成事。

二是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继续深化“一天全办好”“24小时自助办”、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证照分离”等改革举措,探索研究将公安、住建、商务等部门涉企证照事项统一整合到营业执照上,落实“多证合一”,为企业开办和成长提供更加便利化服务。

三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研究整合市场监管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计划将食品、药品、器械等90余项审批事项分三批次、6个月完成深度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精简审批流程、缩减审批时限,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我局已于9月1日前实现第一批15项事项的整合,目前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整合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四是继续深化“政银合作”、“政企合作”机制建设。加强“政银合作”工商登记“直通车”服务体系建设,做好政银对接,提高银行网点业务办理覆盖率和办理效率,不断扩大“政银合作”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办事人真正感受企业开办的轻松便捷。深化与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合作,完善分中心建设,方便办事群众。同时,借助北交所优质资源,吸引国有大中型企业及高精尖产业入驻通州,服务招商引资,助力副中心产业发展。

聚焦“法治化”不断创新监管方式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正的法治环境

一是加强市场监管,形成监管合力。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体制。继续开展覆盖面更广、抽查效果更显著的双随机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5%。有序推进跨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坚决杜绝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强化信用监管,与税务、公安等部门建立长期联合惩戒机制,共同构筑联合惩戒网,逐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监管格局。

二是运用科技手段,创新监管方式。在当前日益艰巨的监管形势和任务下,研究借助科技手段,寻求更符合时代精神的监管模式,充分整合、应用现有信息化建设资源,大力推进市场远程监测调度指挥中心建设,远程监控覆盖市场监管对象中特种设备、食品药品、计量等市场监管重点领域的违法行为,有效预防监管风险,避免发生重大事故。

三是发挥职能作用,打击违法行为。以机构改革为契机,促进内部融合,整合执法资源,以市场秩序问题突出、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行业和领域为执法重点,以查办大要案件、行业系统案件为执法方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查处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不正当竞争、虚假违法广告、食品药品违法、网络违法、价格违法等各类违法行为,确保副中心市场经济秩序平稳有序。

聚焦“国际化”借鉴先进经验做法以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为标杆营造接轨国际的营商环境

一是提高站位,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走向世界的名片,副中心功能定位为优化营商环境带来“抢跑”优势,要积极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以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为标杆,充分发挥、深度挖掘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作用和服务手段,全方位提升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努力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促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努力跻身一流营商环境城市行列。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自身建设。要准确把握自身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定期开展自查,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在思想观念、服务意识、简政放权、监管执法、能力水平等方面查找自身问题,对照问题加以整改,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只有在思想意识、能力水平等方面向国际一流看齐,坚持打造一支高标准、高水平的市场监管队伍,才能为优化副中心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是借鉴先进经验做法,提高服务水平。全国各地都在深入贯彻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步伐。北京、上海作为营商环境的标杆,多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走在全国前列;东莞“银政通”企业开办全程智能服务一体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开办全流程一体化办理;杭州特色小镇践行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般的“店小二”服务理念,这些都值得学习借鉴。要想高质量优化副中心营商环境,就要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对标先进找差距,学习先进找不足,深入思考、拓展思维、融合创新,把好的经验做法融入优化副中心营商环境工作实践中,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北京市通州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高树田

(责任编辑:六六)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