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总局动态>>总局动态>>

张茅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消费者权益

2019-03-16 20:27:36 人民网

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消费者权益

  3月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张茅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就“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消费者权益”话题与网友进行交流,欢迎关注!

  访谈回放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人民网2019全国两会访谈。今天在演播室为各位请到的嘉宾是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张茅,欢迎张局长的到来。张局长您好。

  张茅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对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作的支持,也谢谢大家收看我们的节目。

  主持人

  欢迎张局长。今天我们要和大家聊的主要话题是如何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我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知道2018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提到“六个一”,其中第一项就是企业开办时间要再减少一半。这一年过去了,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一年我们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如何?

  张茅

  压缩企业开办的时间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内容。2018年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一半,我们2018年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我们把企业进入市场的登记环节从七个压减到四个,企业进入的时间,在一些直辖市、省会城市、重点大城市从22天压缩到8.6天,这8.6天是怎么来的?实际上是OECD国家的,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基本上平均在8.6天。由于准入时间压缩了,企业进入更加便利了,在去年诞生了市场主体是2100多万家,增长11%,商事制度改革以来,连续两位数的增长。去年一天诞生的企业是1.84万,以前是6900家企业。大量新企业的诞生,对于促进我们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新增企业大部分部分都是民营企业,都是新的业态,像互联网、创新企业,对于我们新旧动能的转换提供了动力。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世界银行对营商环境评价有九项,第一项是准入环境,把我们国家市场准入环境提高到28位,共有180多个经济体,一下提高65位,这也是我们这几年商事制度改革排位提升最大的一年。我们要继续努力,在上半年在全国普遍实现8.5天的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实现开办企业5天。总理原来说过本届政府达到5天,我们现在有条件地方已达到5天,这样进一步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的活力。

  主持人

  我们也注意到,去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查办的反垄断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而且案值也是很巨大的。请问反垄断执法是否对于中外企业的标准是否是一致的?

  张茅

  反垄断这件事情本身是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的一个重要工作,这次机构改革有一个特点,原来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工商总局的三家反垄断机构合并了,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工作。过去三家对外交流都很不方便,国外的反垄断机构拜访我们三家,我们到国外开会,人家一家发言,我们三家发言,很不便于协调,包括标准的掌握、监管的交叉、空白等等。

  反垄断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美国、欧盟和中国三大反垄断司法辖区,因为我们的反垄断的数额确实比较大。我们的反垄断工作,实际上是按照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针对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针对对公平市场竞争环境影响最大的这些案件,当然也有举报进行反垄断的工作。根据市场经济的规则,所谓竞争中立的原则,我们竞争中立、监管中立、公正监管。所以我们的反垄断案子的处理,对于中国企业、外国企业,对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一视同仁的。比如,去年我们处理的反垄断案件,40%以上是国有企业,实际上外资企业只占了总量的10%多一点,说明我们是一视同仁的。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研究,现在新的业态不断出现,比如互联网企业。对于这种新的业态,究竟垄断的界限在哪里?往往因为技术的进步、新技术的快速发展,造成了市场的占有率的扩大,这种和传统意义上的垄断是不同的,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技术的创新。我们这方面,一个是研究我们新的业态的特点,再一个,加强国际交流。因为毕竟反垄断在中国的历史还不长,需要向国际先进经验学习和交流。

  主持人

  张局长,马上3.15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现在新组建的市场监管总局在加强消费者投诉的新的渠道或者新平台,是不是也会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我们消费者投诉的渠道有没有增加或者有没有更方便和快捷?

  张茅

  今天是3.14,明天就是3.15。3.15是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我们国内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重要的时间节点。这次机构整合以来,因为过去消费者投诉的渠道各有各的渠道,比如工商总局的渠道、质监局的渠道、食药局的渠道、价格监管的渠道、知识产权局的渠道,起码是五个渠道。今年整合为一个,投诉渠道电话号码就是12315,方便消费者。另外,我们要保证渠道的畅通,事事有着落,件件有人管,加快渠道的整合,保证投诉渠道的畅通,同时建立快速的解决机制,使消费者确实感到消费环境在改善,进一步改善我们的消费环境,增加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也让人民群众消费得更加放心。

  主持人

  我们现在只要打12315,每一件事情都能够有解决的方案。

  张茅

  对,有人受理了,我们会很快回复。解决纠纷,进行回复。

  主持人

  刚刚您说到现在我们新的业态不断地在增加,其实我们也看到,市场监管部门对于虚假广告的治理,一直都没有松懈。但是,虚假广告仍然存在,而且新的业态,像互联网时代,很多互联网企业,我们看不见商品究竟是什么样,也给一些虚假的传播有了可乘之机。比如现在像朋友圈、微博、微信这些地方都可能是有虚假广告存在的地方。如何整治这些虚假广告的存在,我们现在有没有新的或者进一步的措施?

  张茅

  虚假广告确实是危害性很大,误导消费者,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治理虚假广告,特别是互联网的虚假广告,这是市场监管总局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就是要加强对广告的监测,特别是互联网广告的监测,因为它和我们实体的广告还有区别,我们也建立了互联网广告的监测中心,能够通过大数据,通过在网络上的一些新的技术,监测到互联网广告的情况,并且及时发现哪些是违法广告。

  再一个,我们要依法处理这些违法广告。比如,我们去年处理的违法广告案件大概在4万件,其中56%都是互联网的虚假广告。这样的结果使得互联网广告中违法广告有所减少,比如我们前年互联网广告的违法率在1.7%,去年降到了0.58%,效果还是好的,当然,刚才你说的各种形式当中还在广泛的存在,还有一些我们确实需要通过高技术、大数据的办法进一步进行整治。同时,我们的媒体如果传播了互联网广告的违法广告或者实体的违法广告,也要承担责任,因为有些媒体在群众当中传播很广泛。对于虚假广告,对于虚假互联网广告,要形成高压态势,长期进行整治,整治力度一定要大。另外,将来惩罚的力度也要大。现在讲到的,为什么假冒伪劣的违法广告多,就是因为违法的成本比较低,现在我们要依法提高违法的成本,让你付出你付不起的成本,这样我们的广告市场才能进一步净化。

  主持人

  我们现在消费者对于一些产品的召回工作很关注,因为召回了我们就知道哪些产品的质量是有问题的。比如近年来速腾断轴、宜家抽屉、高田气囊等等问题,大家也很关注在2018年我们国家究竟召回了多少样的产品,召回的总体工作是如何的?

  张茅

  产品召回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汽车,一类是日用品。去年召回的汽车是1208万台,当然,有各种的原因,召回的日用品大概737万次,这里包括十大类产品,主要比如说有儿童用品、电子产品,还有一些文体用品。召回这种制度,是一种企业对自己质量负责任的行为,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企业自己纠正自己的质量问题,自己主动承担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我们应该提倡和支持企业解决自己的问题。

  主持人

  召回的范围是不是也会再扩大?

  张茅

  是会扩大。各个领域都应该提倡。因为这种做法在我们国家也是新的,也是借鉴国外先进国家的做法。过去误以为一召回就以为这个企业有什么问题,实际上是他自己主动的做出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大家作为消费者应该是支持,持欢迎态度。

  主持人

  接下来请张局长和我们一起关注一个最近或者近期很关键的一个话题就是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而且我们看到,很多媒体隔三差五就会报道出一则校园安全事故。孩子们的成长对每个家庭来说实在太重要了。对于这样的食品安全频发,我们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打算如何严防,严格彻查这些学校出现的问题?

  张茅

  食品安全,特别是校园食品安全,关系重大,不能有丝毫的闪失,涉及到每个家庭,所以,校园食品安全是我们整个食品安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于食品安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惩罚、最严肃的问责,进行监管。除此之外,在校园食品当中,还有其他措施,比如校长、园长是第一责任人,比如,对于校园食堂的明厨亮灶的比例现在明显高于全国,全国是在20%左右,校园是50%,今年我们要再提升到70%,明年我们希望能够全覆盖。通过这样的办法,达到有利于监管的目标。

  再一个,我们发动社会共治,比如说,组织家长、社会各个方面,对于校园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现在食品安全的问题反映较多的是制假售假、卫生环境脏乱这种情况。比如刚刚发生的成都某中学食品安全事件,目前原因正在调查之中。如果调查清楚以后,一定会尽快的依法严肃处理,并且及时公布处理的结果。

  另外,中央最近发布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这个规定有一条很有力的措施,就是把这个责任压到了地方党政领导身上,食品安全首先保证校园安全,这次在处理成都某中学食品安全事件上,地方的政府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相信,校园的食品安全状况能够逐步得到改善。

  主持人

  接下来我们关心的话题也是大家很关注的,就是认证乱象。现在社会反映比较多,比如未经批准就非法开展认证的活动,还有买证、卖证、虚假认证,以及在关键认证环节走过场了,根本没有真正的做一些认证方面的工作。无论是给我们企业还是个人都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这方面我们市场监管总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证认证不出现乱象?

  张茅

  认证本来是一种第三方机构向社会传递信任的一个过程,但是现在,群众的反映、社会的反映,就是我们在认证环节乱象丛生。刚才说到的,虚假认证、买证卖证,有人在屋子里根本不去现场就认证了。比如前些日子曝光的绿色食品,实际上不是绿色食品,认证以后没有监管,群众就反映你这个是不是绿色食品?我们觉得这个问题确实也是当前群众关心的问题,损害了群众利益。

  一是要进一步深化认证领域的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使认证机构在公平的市场竞争的环境当中真正发挥作用。在市场竞争当中,淘汰那些虚假认证机构。

  再就是开展认证的整顿的工作。我们在前些日子开展整治乱象的工作当中,取消了14个认证机构的资格,人员资格大概有189人,撤销一批不合格的认证机构。对于认证市场要保持一个长期的较大力度的监管,不是说我们整顿乱象一阵子,或者一次行动、一段时间,要保持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对于存在认证乱象的机构和个人,也要依法加大惩罚的力度,提高违法者的违法成本。罚得你倾家荡产。有人问我,成本高是什么标准?我说标准就是没有人再敢去违法了,没有人敢去违法了。认证行业也应该是这么做。

  主持人

  我们也要各方面共同来加强。可能不仅仅是某个行业的事情。

  张茅

  不仅仅是政府做,应该是一种社会共治。当然,你这个机构、企业的自律,另外,被认证的企业,被认证的机构,也要担负着监督的责任,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发挥社会共治,就能够更好地形成行业的自律。

  主持人

  而且我们新闻媒体的责任也很重大。

  张茅

  新闻媒体非常重要。

  主持人

  我们经常看新闻媒体报道当中打击某一个传销势力,现在我们国家打击传销的形势如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没有进一步打击他们的力度或者措施?

  张茅

  规范直销、打击传销,这是我们市场监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实际上现在传销也和过去有新的变化。过去往往是在化妆品、保健品这个行业,是有商品的传销。现在往往没有商品了,搞一个概念,走向金融诈骗,甚至是洗脑,带有经济邪教的色彩。而对象往往比较多的是老年人,退休的老同志,传销人员会对你进行关心,经常上门问寒问暖,组织你出去旅游,另外利用一些人想快速致富的心理。实际上传销,洗脑的力度还是很大的,一下就让人家相信他了,经常组织很多人的聚集。打击传销,确实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

  我们要做的工作,一个是进行监测。我们现在也有专门的监测手段和监测中心,有若干数据,利用大数据,发现什么地方出现苗头。当然也有内部举报人,我们鼓励内部举报人。

  再一个就是加大对传销的打击力度。去年大概传销案件超过四千起,案值是80多亿。另外,移交公安机关500多人。当然,我觉得实际数字远远大于这个,因为它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在传销人员内部,大家有时都觉得是在做好事。

  第三,加大宣传的力度。加强正面宣传。特别对于老年人,不要相信那些传销人画的天上掉馅饼,做梦一夜之间就致富了。宣传工作是我们共产党的长处,我觉得我们应该深入的宣传,通过各种媒体,通过各种公益性的广告,让人们警惕传销,远离传销,抵制传销,这样我们才能够逐步的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它已经是个社会毒瘤,造成很多人受害。一个大案子破了以后发现很多人受害,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都丧失了。

  主持人

  可能现在一下子把传销组织一网打尽这个难度还是挺大的。

  张茅

  这个难度大,因为欺骗性、隐蔽性强。有的时候我们接触过一些参加过传销的人员,比如请他来进一步谈一谈,进一步举报,他就会说,这些人我接触过,这些人大家彼此都很友好,我们不愿意去揭发,我们不愿意去举报,说明传销欺骗性强。所以,我觉得一网打尽还得有个过程,需要我们做深入持久的过程。再一个,以案释法,把传销的案件给大家公布出来,怎么搞的,造成什么样的损害,怎么违法了,把这些案件公布,公开透明,大家就不会上当了。短期之内,先控制传销蔓延的势头,然后再逐步缩小,逐步的消除。

  主持人

  谢谢。今天非常感谢张茅局长和我们一起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即将到来的时候,和大家分享如何更好地加强市场监管,用哪些手段、哪些方法,我们社会上的一些乱象还有哪些特点,和我们一一作了探讨,让我们的消费者将来如何维权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非常感谢您的到来。谢谢您。

  张茅

  谢谢大家,欢迎对我们市场监管工作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

(责任编辑:车车)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