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食品安全>>

湖市着力“微改革”全力打造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2018-08-16 17:05:3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为有效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今年以来,巢湖市主动跳出单靠某一职能部门的“小监管”思维,开拓综合“大监管”格局,寻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食药安全工作新途径,将综合监管与属地管理相结合,实现从源头抓起,从细微处抓起,掀开了食药安全单一监管走向协同共管的新篇章。

推行层级管理,压实监管责任

一是强化党政同责。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要求,将食药安全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每半年听取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层层签订食品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市食药安办每季度对32家食药安委成员单位、17个乡镇街道食药安办进行考核。自2016年开始,市政府设立8个食品安全考核单项奖,对食品安全工作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

二是规范属地管理。通过打造标准,示范引领,规范建设,选取烔炀食药安办先行试点,推进全市乡镇(街道)食药安办规范化建设,开创乡镇(街道)食药安办与食药监所合署办公新模式,各乡镇(街道)负责人为食药安办主任,分管负责人、食药监所所长为副主任,进一步整合监管资源,夯实监管基础。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各乡镇(街道)食药安办均配备专兼职人员各1名,负责联络协调、材料收集、知识宣传、检查指导等工作;每年确定3-5元专项经费用于食药安办工作运转。

三是延伸监管触角。推行网格化监管模式,划分一级网格(村、社区)191个、二级网格(乡镇、街道)17个、三级网格(市)1个,全市433名食品安全“四员”齐编满员,定网进格,联动发力,发挥其网格监管、创建宣传、信息报送、协助执法等作用,有效延伸食品安全监管触角。

聚力民生靶向,加强源头监管

一是有重“点”抽。定期举办“快检开放日”,以集贸市场、大中型超市、餐饮单位为重点区域,开展“你点我检”、“你送我检”活动,为公众免费检测农药残留、瘦肉精、苏丹红等项目,进一步增强互动交流,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参与度和感知度。截至目前,共举办“快检开放日”26次,抽检样品312组,合格率100%。

二是不断“线”检。坚持靶向性、全覆盖、质量优先、计划性与专项性相结合等原则,聚焦群众关切度高、抽检合格率低、消费量大的食品,不间断开展监督抽检行动。截至目前,共抽检1154批次,合格率为95.3%,发布抽检结果信息21期,不合格食品处置率、立案率、溯源率、协查率、公示率均达100%。

三是更全“面”建。根据安徽省《食品安全工程实施办法》要求,实地摸排,认真选点,合理布点,在全市17个乡镇(街道)建立30个民生快检室,农残检测仪、食用油品质检测仪、快速检测箱等各类仪器设备和检测试剂配备齐全,2名专职工作人员每日深入集贸市场开展食用农产品抽样检测、结果公示、不合格产品处置工作,实现快检室检测区域、食品农产品检测品种全覆盖。截至目前,共检测农产品36785批次,合格率99.96%。

创新工作模式,提升监管效能

一是行刑衔接强联动。创新设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警务室”,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食药监管、公安强强联合,市公安局每月派驻两名公安干警驻点办公,促进食药违法线索信息共享、食药案件合力共查、食药安全风险预警,有效震慑食药违法分子,实现食品药品涉刑案件全程无缝衔接,食品安全监管进入严查、严管、严惩的新常态。截至目前,已侦破3起食药刑事案件。

二是智慧监管增效率。强化信息化运用,设立信息科,先后投入21万元,一次性配备124部移动执法终端,36台便携式打印机,先后组织128名工作人员参加省市信息化系统培训,邀请科大讯飞、上级主管部门业务骨干,587人次接受针对性强、实用性高的信息化监管业务培训。现场检查中,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终端登录系统,点击选项,拍照上传,打印确认,快速完成检查,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日常检查数据,坚持问题导向,为精准、科学监管提供数据支撑,实现传统执法到科学执法质的转变。

三是问计于民齐发动。开展“食安巢湖”问计于民活动,382名村居“两员”深入乡镇、农村开展食品安全问卷调查活动,收集问卷10000份;面向全社会征集“品味巢湖·我眼中的食品安全问题”32篇文章,梳理问题7条,引导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发动全社会力量,为食品安全精准监管提供方向。(吴俊洁、方敏)

(责任编辑:一鸣)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