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计量管理>>

中国国际互认校准和测量能力居全球第四、亚洲第一

2018-05-21 15:00:1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5月20日电 (记者 刘长忠)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20日在北京表示,经过多年努力,中国获得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已跃居全球第四、亚洲第一,在长度、温度、电学等国际单位重新定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5月20日是第19个世界计量日。当日在北京举行的“5·20”世界计量日活动上,张茅表示,计量发展“进”无止境。当前,特别需要梳理计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各个领域的计量潜力。计量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各有关部门、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他说,市场监管部门既要履行好计量的政府监管职能,把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又要利用好计量的技术优势,正确引导和服务企业,为企业降本增效、优质生产提供高质量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

张茅称,历史上,每一次计量单位制演进,都直接或间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米制公约”的签署,有力支撑了工业化进程。“秒”和“米”的量子化变革,催生了激光测长技术,成就了数万亿美元的卫星导航定位市场,推动了信息技术、精密科技、纳米材料、装备制造、太空探测等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发展。

中国将抓住这次国际计量变革的重大机遇,加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计量基础研究、前沿性研究,制定量子化时代的中国计量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今年世界计量日的主题是“国际单位制量子化演进”,蕴含着时代的变迁、计量的变革。1875年5月20日,法、俄、德等17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签署“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并确立以实物基准向各国传递量值的基本计量制度,包括时间、长度、质量、温度、电流、发光强度和物质的量等7个基本单位的国际计量单位制逐步建立,为其后100多年世界各国测量量值的溯源和准确一致、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可靠的计量保障。

随着量子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以来,时间长度“秒”、长度单位“米”等逐步由实物基准转变为量子基准,也带动其他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变革,不断催生蓬勃的科技革命。(完)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