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要闻>>地方要闻>>

宿州市质监局“八围绕、八推动”做好2017年质监工作

2017-02-10 16:38:12 中国质量新闻网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2017年,宿州市质监工作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质监局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标准化战略,深化“十二字方针”,紧紧围绕“质量强市”这个目标,全面推进质量品牌提升工程,突出 “抓好党建转作风、服务经济强质监”两个重点,服务经济建设大局,落实质监工作八个方面任务,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和消费品质量安全。

(一)围绕质量品牌提升工程,推动“质量强市”工作开展。一是制定质量发展纲要2017年宿州质量建设行动计划。明确年度质量工作重点任务、工作举措和目标,做好任务分解、工作落实。二是做好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相关工作。做好我市的质量状况分析,市民质量的满意程度调查,拟定创建计划、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责任分解,出台支持城市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等。三是开展“质量专家”进企业专项活动,对各县区、园区首位产业质量开展精准帮扶,组织质量专家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对市开发区的制鞋产业、埇桥区的人造板产业、泗县的服装产业、砀山县的水果加工产业、灵璧县的农机制造产业质量提升实施精准帮扶。四是开展质量月大型宣传活动,下发《质量月活动实施方案》,举行质量月活动的启动仪式,表彰宿州市名牌和第四届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同时开展宿州市名优企业产品集中展示活动。五是开展质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在学校建立质量品牌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质量品牌教育作用。指导宿州学院加强质量品牌教育,建设全市质量品牌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二)围绕农业两区建设,推动地理标志等认证产品的培育申报工作。一是推动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建设,促进我市农业产业升级。在已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基础上,今年力争每个县区新增一个有机产品认证示范试点单位。国家级萧县葡萄、萧国圣桃、砀山酥梨,省级萧县孙圩子胡萝卜、砀山灵璧无公害肉鸭、泗县无公害山芋和绿色草莓、埇桥区无籽西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要逐步推进有机产品认证,使其达到规模化、现代化、规范化生产,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二是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在正在培育的宿州国口窖酒、砀山黄桃罐头、夹沟香稻米、泗县中草药布鞋等产品中选择2-3个申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是推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识推广使用。举办地理标志产品推介日活动,全方位推介宿州地标产品,深度挖掘其巨大市场价值,深入企业实地了解地标产品发展态势,探寻解决地标产品申报瓶颈的方法。

(三)围绕民生工程建设,推动标准化和计量基础性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宿州市标准化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各项工作,2017年重点选择2-3个重点领域,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行动、安全生产标准化行动、民政标准化行动、旅游标准化行动等相关标准化行动。二是落实标准化改革工作,成立埇桥区板材专业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板材生产与加工行业团体标准,填补我市无团体标准的空白。三是培育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选择一个县区培育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等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的工作力度。四是强化企业标准自我公开申明落实、监督工作。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我市公开自我申明的企业标准进行评估、评价。五是完成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1项、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3项、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4家。六是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2017年全市创建诚信计量示范单位39个,其中AA级10个、A级29个,另外从通过AA级评价的单位推荐3家报省局评价AAA级单位。七是继续实施全市社区、乡镇医疗机构医用计量器具和集贸市场固定摊点电子计价秤的免费检定。八是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对年用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开展能源计量检查和审查等能源计量工作。指导企业按国家标准配备和管理能源计量器具。开展能源计量检查,重点用能企业检查率达到100%。

(四)围绕首位产业发展,推动名牌产品培育工作。一是加大品牌培育力度,落实好“十三五”期间的品牌培育计划,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创建一批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和名牌产品。组织企业参与2017年度安徽省名牌产品的申报和复审工作,加大服务业安徽名牌的创建力度。二是组织开展2016年度、2017年度宿州名牌和第四届政府质量奖的评选工作。三是加强品牌经济测算统计工作。会同市工商局、市统计局研究确定我市品牌经济比重统计测算办法并组织实施。2017年品牌经济比重要达到40%。

四是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开展工业企业质量承诺活动。宣传、贯彻《企业质量诚信管理实施规范》国家标准。引导、推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布质量信用报告,推行产品质量自我声明承诺制度,通过产品质量自我声明和承诺,履行保证产品质量的主体责任。

(五)围绕强化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检测能力提升。一是加强检测平台建设,夯实技术基础,提高服务企业能力。按照《安徽省省级检验检测中心管理办法的规定》,完成安徽省鞋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项目的前期资质认定和省级中心验收准备工作。推动“安徽省人造板材质检中心”建设,督促埇桥区做好筹建任务书、土地、人才引进、资金筹集等工作,力争年内该质检中心项目立项获准批复筹建。二是实施计量发展规划、完善计量量传体系。2017年,全市新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7项以上,其中市级3项以上,4个县各1项以上。重点从本地产品计量检测,提高安全生产和医疗卫生领域强检计量器具检定率方面建标。

(六)围绕消费品质量安全,推动工业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一是制定2017年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计划,明确各县区监督抽查任务,并针对2016年发现的质量问题,对重点产品开展连续抽查,对抽查合格率低的产品开展专项抽查,对抽查不合格企业开展跟踪抽查,同时,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认真做好不合格产品企业后处理工作。二是完成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加强企业分类分级监管和生产许可证证后管理。推进建立重大产品质量事件企业主动报告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完善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督促企业履行质量诚信主体责任。三是开展食品相关产品和危化品(主导、支柱产品)专项整治活动,督促生产企业主动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筑牢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质量基础。四是深化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消费者教育活动,畅通抽查信息服务渠道,进一步扩大社会监督,促进社会共治。五是开展新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通则》、产品质量监管法律法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和后处理、检验机构工作质量分类监管、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知识培训,进一步推动我市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提升。六是建立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公示制度,统筹分析和综合利用国家、省、市、县四级监督抽查信息资源,通过政府平台向社会发布重点产品、产业、区域监督抽查结果,通报产品质量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发挥市场倒逼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作用。

(七)围绕特种设备安全,推动深化特种设备监管“铸安行动计划”。一是制定并完成特种设备日常检查计划,重点监控特种设备日常检查率达到10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一般事故隐患整治率达到96%以上,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率达到95%以上。二是全面摸清特种设备底数,掌握特种设备运行状态,建立完善网络化和网格化监管体系。积极推进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标准化管理,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逐步由“抓设备”向抓“企业”转变。三是开展以锅炉、电梯等高耗能特种设备为重点的节能改造工作。开展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推动在用工业锅炉运行能效测试和产品定型测试工作,积极推进安全与节能管理标杆锅炉房建设,加快建立完善高耗能特种设备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四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全市特种设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应急救援队伍力量。积极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和事故风险的分析、研判和预警。五是提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检测信息平台建设水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检验检测数据充分共享,切实增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实效。六是加强行业自律,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指导和引导全市特种设备行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七是大力开展安全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以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使用常识为中心内容,加大特种设备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宣传,建立健全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媒体、群众参与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监督。

(八)围绕强化消费维权,推动深化“质监利剑”行动。一是加强民生计量执法工作,重点查处加油机、电子计价秤不按检定周期强制检定,破坏计量器具的准确度及其他计量作弊行为。安全计量重点查处安全计量器具的配备管理和强制检定。开展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市级计量监督抽查。对抽检不合格的依法处理,以促进我市定量包装商品合格率提高。二是加强农用生产资料的执法工作,午秋两季加大对农资(化肥、农药、农膜)专项检查力度,查处一批以假充真、以次充好、降低有效成分含量、虚假标注等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三是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执法工作,严厉打击特种设备无证生产、安装、使用、作业和超期未检等违法行为。加大液化石油气充装站检查力度,查处无证充装、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充装报废气瓶及液化石油气违法添加二甲醚的行为。四是加强对重点领域的执法工作,实施对建筑材料(电线电缆、混凝土)、低压电器(强制认证和能效标识)、汽车(校车)、汽车配件等的执法检查。五是结合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开展以人造板生产企业为重点的无证查处执法,对不再具备许可条件的长期停产、倒闭企业依法处理,加大违规企业退出力度。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