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检论文>>

北京市通州区质监局局长:在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中发挥主要作用

2016-12-27 14:43:24 中国质量新闻网

北京市通州区地处长安街延长线东端,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首都的东大门,自古就有“一京二卫三通州”之称。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通州的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建设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更让通州发展进入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征程。

当前,中央对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央政治局专题研究部署,强调要坚持用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北京市通州区质监局就是奋战在副中心建设的第一线上,全局上下充分发挥质监职能,发扬自身优势,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投入到城市副中心建设中来,并力求发挥主要作用。

让“海绵城市”标准“硬”起来

近年来,“逢雨必涝,雨停即旱”的现象在许多城市频频出现。一座城市应对雨水最好的办法就是“小雨蓄起来,中雨排出去,大雨别成灾”,将蓄存的水充分加以利用让城市更加安全、生态和清洁,因此,“海绵城市”应运而生。10月8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首次发布首都海绵城市解读,通州区作为先行示范区,将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平原海绵城市。

究竟海绵城市如何建设?如何结合城市副中心建设海绵城市?这对通州区政府、通州区质监局来说,都是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经过调研,通州区质监局发现,标准,是切入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要法宝和抓手。城市副中心建设是千年大计,各项设施规划建设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通州区质监局充分发挥标准引领的职能优势,积极参与新城建设各项标准的制定工作中去。

为借鉴国内新型城镇建设先进经验,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今年6月,由通州区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通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于世疆带队,通州区质监局等单位组成考察调研小组,对浙江省嘉兴市的海绵城市和江苏省苏州市的综合管廊建设情况进行了考察调研。

通过调研发现,通州区的海绵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水问题的系统方法,但现行标准的问题表现为“不协调、未落实、无量化、缺管理”,即相关标准规范之间不协调,没有落实海绵城市的具体要求(尤其是通州区改善水生态环境、节约利用水资源、防洪防汛等问题),缺乏海绵城市量化指标,维护管理类标准缺失较多。

针对于此,通州区质监局从河湖水体治理、地下水、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公园广场、雨水管理、节水、污水治理、生活用水安全、防洪防涝、海绵设施共11方面构建“海绵城市标准体系”,目前共梳理现行标准231项,其中国家标准73项,北京市地方标准24项,行业标准105项,国标图集29项。

同时,通州区质监局从标准层面以“修编不协调的标准”、“落实海绵城市具体要求”、“规范海绵城市量化指标”、“增加管理类标准”等工作原则,针对现行标准,除了现行有效标准193条外,现行正在修编标准18项,建议修编标准16项;将新编标准共56项,正在新编标准6项,计划新编标准21项,建议新编标准29项。总计287项标准,从工程设计、施工、监测(评价、验收)、维护管理等多环节,构架海绵城市标准体系。

此外,为更好的建设海绵城市,通州区质监局还建议同时出台《海绵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海绵城市设施风险管理办法》等地方政策文件、规章制度,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落地。

而对于城市副中心建设中重要的综合管廊建设,虽然通州新城核心启动区1.5公里长的北环环隧已经基本建成,通州综合管廊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综合管廊由于自身系统构成复杂,且需要与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利用、人防规划、防灾等多专业统筹考虑,加上发展时间短,表现出系统性不强,法规、标准体系缺失;规划编制不完善;牵头机构不明确;协调难度大;运营管理收费难等问题。

具体到标准建设方面,目前还没有直接对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进行专门立项,专门针对综合管廊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很少。

2016年2月5日,住建部颁布了《城市综合管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由于该标准体系着眼于工程技术领域,不包括综合管廊建设全过程的标准。因此,通州区质监局针对通州综合管廊建设全过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维管理、实施评估”四个阶段,对现行标准进行梳理,并搭建标准体系。共梳理出现行标准39项,其中,国标18项,地标12项,行标9项。

通州区质监局经过梳理发现,现行标准主要问题表现为“两大缺失”,即前端规划阶段标准缺失,后端管理运维、信息化标准缺失。针对“前后端”标准缺失的现状问题,通州区质监局提出向前新增“规划阶段”标准,向后完善运营管理、实施评估标准。具体新增35项标准,其中计划新编标准19项,建议新编标准16项,建议修编标准1项。最终与现行标准一起,构成通州区综合管廊建设标准体系。

同时,通州区质监局还建议通州区政府或相关部门出台综合管廊地方性法规(政策),编制《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办法》、《综合管廊编制要求》等规范性文件,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有力支撑,与标准体系一起,服务通州城镇建设。

让城市生活环境安全起来

高标准的城市副中心建设离不开安全的城市环境,通州区质监局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着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在原有特种设备监管工作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确保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保驾护航。

目前,通州全区共有在用电梯9000多台,其中居民电梯6000余台。通州区首先开展了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将隐患治理与专项维修资金使用政策及政府救济制度进行有效衔接,有效落实使用单位、行业部门及属地政府职责。

同时,借助科技力量,安装物联数据采集装置,并建立监测平台,以此推进全区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测信息系统建设,为全区电梯安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奠定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电梯物联网远程监测信息系统是通过选取电梯终端采集器,从电梯主板直接读取相关协议,辅以传感器感知电梯关键故障信息,实现电梯物联感知设备终端采集管理。对于取得的电梯状态信息数据,将通过政务专网或无线宽带专网,将信息数据汇集到数据汇聚平台,根据不同权限及管理要求,分别提供给电梯维保单位、电梯使用单位及相关监管部门,各级用户根据不同层级管理要求,分别实现电梯动态管理。

之后,在电梯物联网试点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基于五方对讲的电梯应急救援监测平台建设,即所有在用电梯都要保障五方通话畅通(五方指机房、轿厢、轿顶、地坑和值班室),即被困人员按下警铃后,上述五方都能接通。运用“互联网+”的科技手段,与应急救援实施衔接,实现电梯乘坐人与应急平台有效对接,形成电梯使用单位和维护保养单位、社会、专业三级救援联动,完善“科技创安、智慧监管”的科技体系。

该平台的成功建设,将建立全面的沟通渠道:通过电梯通讯系统,使管理中心、各梯轿厢、轿顶、底坑、机房之间建立了一条内部通讯的通道,不论在什么位置都可以互相呼叫通话,各电梯的工作平台也可进行互相呼叫。

针对经常出问题的维保环节,通州区局将运用大数据提升动态监管水平和效能。组织开展电梯维保质量抽查和电梯维保工作测算,完善电梯维保单位准入退出机制,提高电梯维保的单位组织化、专业化水平。

其实,建设好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一面催人奋进的旗帜,也是每一个通州质量工作者的独特情怀,以标准、安全等投身城市副中心建设,更是通州区质监局不容有失的历史使命,他们将不忘初心、努力前行,为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北京市通州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刘永利)

(责任编辑:八雨)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