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物品编码>>

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将推广应用

2013-12-16 17:34:02 中国质量新闻网

   汉信码应用推广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

   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将推广应用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罗 茗)12月16日,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主办的汉信码应用推广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孙波、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新闻办公室主任陈熙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二部主任戴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党委书记张琳、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以及来自百度公司、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大陆科技集团公司、华怡合信(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二维码产业与应用单位代表和40多家媒体记者参加了本次新闻发布会。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是隶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国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标识工作。作为我国物品编码与条码、二维码等自动识别技术的管理部门和标准归口部门,二维码的管理、标准、研究、应用和服务是编码中心的重要工作内容。

   二维码是条码的一种,该技术是为了满足一维条码不能承载大量信息等问题而研发的一种衍生条码技术,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欧美等国。早在90年代初期,编码中心就率先将二维码先进技术引入我国,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二维码技术专著,先后制定了《四一七条码》(PDF417条码)和《快速响应矩阵码》(QR码)两个国家标准,解决了我国二维码技术开发无标准可循的问题,满足了我国各行业信息化的急需。在产业应用方面,编码中心通过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联合相关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大力宣传推广二维码技术,建立试点,推动了我国二维码产业的发展和二维码技术应用的起步。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旺盛,仅靠国外码制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二维码技术的应用需求,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国外码制中文信息编码效率不高,不支持中国强制性国家标准GB18030中的全部汉字。

    我国政府部门、军队、武警等基于信息安全方面的考虑,要求二维码码制自主可控。

   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码制技术的研制,有利于我国的二维码技术研发与应用规避相关知识产权风险,促进产业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编码中心于2003年申请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课题《二维条码新码制开发与关键技术标准研究》(2002BA906A66),并与我国多家自动识别技术企业共同开展汉信码技术研究工作,2005年12月26日该课题顺利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项目验收。2007年,汉信码国家标准GB/T21049《汉信码》发布。

   汉信码在汉字信息表示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数字和字符、二进制数据等信息的编码效率、符号信息密度与容量、识读速度、抗污损能力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凭借着完善的技术性能,汉信码于2011年正式成为国际自动识别技术领域的国际权威行业标准——AIMglobal码制标准,汉信码技术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国际AIMglobal主席表示支持汉信码上升成为国际ISO标准。

   作为一种完全自主创新的码制,汉信码的六项技术专利成果归编码中心所有。编码中心明确了汉信码标准中涉及到的专利免费授权使用的基本原则,二维码技术与应用公司以及最终用户不需要向编码中心或任何其他单位交纳许可费用,从而能够将二维码技术与应用面临的专利风险降到最低。

   汉信码国家、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和相关技术应用工作以及专利免费的策略,为我国二维码技术与应用企业提供了自主创新平台,对于提升我国各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专家认为,汉信码作为一种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码制,具有知识产权免费、技术先进,生成识读相关技术成熟,标准化程度高等优点,是一种十分适合在我国广泛应用的二维码。

   据汉信码研发团队代表、编码中心副主任罗秋科介绍,汉信码技术目前已经获得国内国际多家主流二维码生成软件和识读设备的支持,产业化发展顺利。汉信码已成功应用到了国家国税总局汉信码增值税发票和特种行业应用发票、广东省水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和医疗卫生领域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行业。针对大众应用,由编码中心推出的免费汉信码PC端生成软件和手机端识读软件的成功上线,标志着汉信码的应用从医疗、食品追溯、单证票据管理等单一的行业应用向行业应用与大众应用共同发展的转变。

   目前,汉信码已经成长为我国技术最成熟先进、标准化程度最高、生成软件、设备等产业技术支持最充分的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码制。由于拥有汉信码码制的相关技术和标准的自主知识产权,针对不同行业的应用需求,如安全性要求高、符号尺寸受限等,可以在技术与标准层面进行不同的扩展,从而实现二维码应用的自主可控。

   当今随着二维码应用的逐步普及,一些欺诈、钓鱼网站开始通过二维码威胁到用户的利益。二维码所包含的内容是否安全,如何确保扫码结果不给用户带来风险,如何监管、引导二维码的使用,确保二维码用户的安全及隐私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编码中心将进一步加强二维码应用管理工作,搭建可信二维码公共服务平台,为我国二维码大众应用提供公共服务,逐步规范我国二维码技术的应用。此外,在汉信码等基础技术国家标准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通过与服务提供商、运营商和行业组织的广泛合作,进一步加快名片、追溯、防伪等应用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目前《名片二维码通用技术规范》等二维码应用国家标准已立项,正在积极制定中,有望今年年底通过专家审定,争取尽快发布实施,以规范二维码技术应用发展。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动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编码中心与百度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把汉信码、商品条码、全球商品数据平台与搜索引擎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打造一个自动识别技术与互联网捆绑应用的数据服务平台,在大数据时代下,更广泛地服务于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大众生活。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明确指出:“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这为汉信码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编码中心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国汉信码等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技术的研发、标准化与应用推广工作,共同推进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二维码技术产业与应用的发展。

    关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是统一组织、协调、管理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的专门机构,隶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1988年成立,1991年4月代表我国加入国际物品编码协会(GS1),负责推广国际通用的、开放的、跨行业的全球统一编码标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标准,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和标准化解决方案。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全国设有46个分支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集编码管理、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推广以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工作体系。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零售、制造、物流、电子商务、移动商务、电子政务、医疗卫生、产品质量追溯、图书音像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