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物品编码>>

《条码与信息系统》创刊二十周年庆祝活动正式启动

2013-07-22 16:49:31 中国质量新闻网

记录物品编码辉煌发展

助推行业应用再谋新篇

——《条码与信息系统》创刊二十周年庆祝活动正式启动

策划人:本刊记者/赵建萍

    2013年7月4日,北京,万木葱茏,生机盎然,花开正艳。

    在这样的一个盛夏时节,《条码与信息系统》创刊二十周年庆祝活动拉开了帷幕。

   经历了二十年风雨洗礼的《条码与信息系统》,犹如夏日之花绚烂,绽放着成熟的魅力,弥漫着怡人的芳香。

   二十年来,《条码与信息系统》立足于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服务,把自动识别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以及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编码知识作为宣传的主要内容。

   二十年来,《条码与信息系统》伴随着我国物品编码事业的起步与发展,记录着中国物品编码的普及、应用、规范等辉煌历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宣传传播作用。

   二十年来,《条码与信息系统》助推着我国自动识别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在促进我国质检工作的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功勋卓著,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过往辉煌熠熠,未来路途漫漫。在我国物品编码事业发展进入服务于网络经济和政府监管的新时期,《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出版发行的《条码与信息系统》也将踏上新形势下的雄关漫道,用改革创新的宣传传播手段助力物品编码行业应用再续盛世华章。

   齐力再奏自动识别宣传新乐章

   ——《条码与信息系统》创刊二十周年座谈会侧记

    本刊记者赵建萍

   7月4日,正值仲夏,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以下简称“编码中心”)联合《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以下简称“杂志社”)在北京召开《条码与信息系统》创刊二十周年座谈会。那天北京的天气也为这值得纪念的日子,知趣地结束了连续几日的雾霾阴雨,拨云见日,万里晴空。

    这是一次深入全面的回顾总结大会,更是一次继往开来的改革创新大会。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回顾《条码与信息系统》创刊二十年来的历程,展望信息化时代杂志社未来发展道路;主要任务是在深刻领会期刊改革的精神下,贯彻落实全国物品编码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二十年的经验,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探索发展道路。

   编码中心党委书记、杂志社副社长张琳主持会议。编码中心主任、杂志社社长张成海,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巡视员李艳萍,编码中心副主任赵京等领导出席了座谈会。会上,北京交通大学物流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张铎、北京科创京城条码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燕宏生、百度公司政策部高级经理刘环宇等受邀作了精彩发言。

 

    助力物品编码应用功不可没

   独特的定位,专业的视角,权威的观点,让《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别具一格,在商品条码和自动识别领域首屈一指。

   《条码与信息系统》是国内唯一一份以报道物品编码知识为宗旨,以推动物品编码技术应用为已任的科技期刊。早在1993年,编码中心为推动、普及和规范条码技术的应用,助力我国物品编码应用,创办了这份期刊。

   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巡视员李艳萍在座谈会上指出,20年来《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在宣传质检工作、传播物品编码知识、推动自动识别技术行业应用、服务广大读者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2009年以后进入了我国物品编码的创新发展阶段,主要服务于网络经济和政府监督,杂志的先期舆论引导和铺垫宣传作用更是显得尤为重要。她提到,《条码与信息系统》在传播编码知识、报道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为提高全社会对物品编码知识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推动物品编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张成海在回顾杂志创刊20年取得的成绩时说:“杂志通过宣传报道质检工作、物品编码、商品条码、二维条码、产品电子代码、物联网和射频技术,发布国家有关物品编码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标准,探讨供应链管理等最新管理理念及其支持技术,跟踪国际通行的物品、服务关系和位置的标识系统及相关商务标准的发展,刊登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编码知识、科技论文和应用范例,为中国物品编码事业各个阶段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舆论宣传支撑作用,为商品条码和自动识别技术的推动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国内高校条码课程开课第一人张铎教授将《条码与信息系统》作为良师益友。会上,他谈到首开条码课程时,编写教材资料缺乏,而由编码中心主办的《条码与信息系统》就成了重要的参考资料。迄今为止,开设条码课程的老师已从1993年的3位增加到300多位,而学生也从几十人增加到十万多人,《条码与信息系统》在促进高校条码教学方面功不可没。杂志能第一时间提供国内外条码和自动识别的大量最新科技成果,在最新科技成果报道方面具有前瞻性和权威性。早在15年前杂志就已有过关于二维条码网络邮票的报道,不仅说明了网络邮票中二维条码的应用原理,甚至其管理模式和设备选型都有过介绍。近年来条码技术在不同技术领域的应用的最新进展,如食品安全追溯、建材、服装等,在杂志上都有详实客观的报道,为高校相关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目前,《条码与信息系统》仍然是高校开课老师的参考书,学生指定的参考教材。

   会上,张成海欣喜地告诉大家,经过20年的努力,《条码与信息系统》的订户逐年增长,现在每期发行量已近20万册,覆盖全国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成为我国商品条码、物品编码与自动识别技术领域最全面、最权威和最具实力的出版物,深受各界读者的喜爱。而《条码与信息系统》作为编码中心与系统成员信息沟通的桥梁,有力地推动了自动识别技术在不同领域的普及应用,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辉煌只属于过去,今后,《条码与信息系统》怎样才能更好地助推编码事业的发展?在不断出现的媒介新形势形成的竞争压力下,该如何与时俱进变革形式?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中,如何提高公信度、权威性,吸引更多的读者?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二十年后的今天杂志社又该何去何从?

    务实进取贴近市场促发展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张成海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杂志存在的不足:每期登载的科技论文的篇幅较多,信息量不大,文章的可读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不够。他同时提出了努力方向:“今后,我们要在进一步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上多下工夫,要尽可能贴近生活、贴近市场,要用通俗易懂的文章报道自动识别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阅读习惯也发生改变。杂志社从领导层开始正视杂志内容风格与读者需求的错位,谦逊和坦率的态度为杂志开启了另外一扇窗,迎来了一缕新鲜空气,预示着杂志在不久即将去除晦涩拗口,深入浅出,用通俗的文笔报道深奥的技术应用,让更多的读者从“懂的才看”到“不懂才看”。

   会上,参会的领导嘉宾还参加了杂志社为《条码与信息系统》创刊二十周年特别策划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这一系列活动包括创刊二十周年座谈会、“物品编码与生活”主题有奖征文、“物品编码进企业——实际应用程度与问题调研”、物品编码知识有奖征答等。活动围绕物品编码主题,突出自动识别技术实际应用,重视与读者、企业的互动交流。丰富的活动形式,务实的活动原则,使其互动性和应用性并具,相信必将扩大杂志在读者和企业中的影响力。

   通讯员是杂志社的中坚力量。通讯员的工作积极性、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直接关系着杂志的出刊质量和专业水平。在本次座谈会上,杂志社为2012年表现出色的15位优秀通讯员颁了奖。孔维佳和吕超作为优秀通讯员代表在会上发言,他们分享了通讯员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引起了在会领导、嘉宾和其他通讯工作者的共鸣和认可,赢得了多次掌声。

   座谈会上,科创京城条码技术公司技术总监燕宏生结合工作实际,把在创建标准化的GS1条码标识系统过程中,遇到的相关企业的问题做了集中系统的分享,为杂志社和各通讯员今后的选题提供了重要参考,反映了企业应用条码的实际情况。百度公司政策部高级经理刘环宇把百度公司的自动识别相关应用,如条码识读、生物(人脸、语音等)识别,给与会代表做了介绍,并将与自动识别技术相关的产品的公益作用、日常消费、娱乐用途以及对人们便捷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与会代表进行了分享。

    创新机制打造全媒体平台

   以数字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传播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这无疑给了纸质媒体无形的压力。

   张成海强调:“杂志社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积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重视新媒体的拓展工作。深度开发杂志社的网站、app移动平台、电子杂志等新媒体是我们寻求新的增长点的突破口。我们要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打造全媒体平台,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创造经济效益。”为杂志社在目前新型媒体层出不穷,同质化媒介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给出了突围之策。李艳萍也提到,要创新办刊形式,探索发展之路,适当改变自身的媒介形式、运作方式、服务方式。目前杂志社已着手建设中国自动识别网(www.aidchina.com.cn)。

   为充分发挥杂志社全媒体平台的作用,杂志社还决定成立编委会和理事会,搭建一个物品编码行业产、学、研互动平台,凝聚政界、商界和学界一批专家,为聚商、育商、护商、通商和招商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资源优化,资本放大”的目标,更有效地促进中国物品编码和自动识别产业发展,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服务。这一举措有利于行业内资源、资本优化配置,必将提高杂志在业界的地位和公信力。

   创新才能求发展,作为已有二十年办刊经验的杂志,《条码与信息系统》有庞大的资源优势、人员优势,如何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张成海强调要不断完善市场运营机制,进一步做好两本杂志的新闻宣传、杂志发行、市场经营等工作,同时,还将通过组织相关人员举办主题论坛、讲座、培训班,承办相关产业的博览会、展会、企业的新闻发布会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推动物品编码技术在各行业的应用,促进各领域编码技术应用的标准化。

   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杂志社才具有生机和活力。会上,编码中心办公室主任孔洪亮宣读了《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的改革重组通知。杂志社的重组改革是在《条码与信息系统》创刊二十周年之际创新机制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下一步期刊转企改制提早作了准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杂志社将乘着改革的春风继往开来,扬帆起航,迎接新的挑战和曙光。

    光芒背后的付出

   《条码与信息系统》创刊二十周年座谈会上,《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为2012年表现突出的15位优秀通讯员举行了颁奖仪式。孔维佳、吕超作为优秀通讯员代表发表了获奖感言,介绍了自身通讯工作经验。在出色的物品编码工作支撑下,深入基层了解企业需求,以强大的责任感和务实精神,成就着他们通讯工作的光芒。

   物品编码工作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通讯工作更是需要深入企业做最直接的了解。以对北京金象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象”)开展的工作为实例,北京分中心对“金象”开展个性化一对一服务,定期对“金象”各门店开展商品条码质量和应用情况的调查,并及时将条码使用不规范的情况反馈给企业负责人,提出可行的整改意见,以及企业今后如何避免此类问题。深入的接触和交流让北京分中心与“金象”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去年,“金象”将与北京分中心接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录成文,在《条码信息与系统》杂志上发表,分享着企业真实的感想和收获。

   一直以来北京分中心定期与重点企业联系,向企业约稿。几年来,来自百货、医药、建材等各个不同领域的零售商、制造商及印刷企业均参与其中。

   物品编码工作要取得跨越式发展,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步伐相适应,必须要有良好的市场机遇。而市场的培育,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宣传工作的支撑,需要通过宣传转变目标客户群的观念,引导其认知编码、应用编码,这也是通讯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所在。

   出色的通讯工作需要有优异的物品编码工作作为载体。物品编码工作没有亮点,没有创新,通讯报道便不会出色。我的投稿多数是基于成都办事处开展了创新工作。例如,成都办事处在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立项《中国商品信息服务平台应用模式研究及示范》,全力推动数据同步服务;研发了“成都市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长期致力于商品条码信息公共服务研究;与中国防伪协会合作,开展白酒防伪与质量溯源项目研究等,这些工作带动了成都市物品编码工作的全面创新发展,也让我有了丰富的通讯素材。(赵建萍)

   自动识别应用在互联网上崛起

    百度公司政策研究部刘环宇

   百度公司成功应用自动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出多款产品,倍受网友青睐,这些产品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会把自动识别技术推向新的发展高峰。

   自动识别技术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读、自动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近几十年自动识别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磁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射频识别、生物识别及图像识别等集计算机、光、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动识别技术和互联网深度结合发展将是自动识别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会把自动识别技术推向新的发展高峰。

    自动识别与深度学习协同发展

   传统行业自动识别的输出结果主要用来取代人工输入数据和支持人工决策。互联网领域对系统智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依靠自动识别技术已经不能全面地满足互联网的需要,所以自动识别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紧密结合的需求在互联网开始显现出来。目前,自动识别技术还只是初步具有处理语法信息的能力,并不能理解已识别出的信息的意义。要真正实现具有较高思维能力的需求,就必须使得自动识别技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具备处理语义信息和理解信息的能力,这是自动识别技术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深度学习DeepLearning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分支,是机器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动机在于建立、模拟人脑进行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它模仿人脑的机制来解释数据,例如图像、声音和文本。深度学习是无监督学习的一种,许多科学家在这里看到了硅谷科技企业的未来,因此,很多顶尖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都在研究如何将深度学习应用到具体的不同领域,以使之产品化、商业化。

    深度学习将推动自动识别进一步发展

   目前在互联网领域,深度学习的主要研究集中在人脸、声音等生物识别和一些数据识别领域,这些领域的研究主要是推动传统自动识别技术从识别信息的简单层次,进化到理解信息的高级层次。去年国庆节期间,一个美国的研究团队设计出了一套自动识别软件,这套软件能够从一大堆分子中学习发现那些可能成为药物的分子。当该系统的高识别率公布时,即使很多惯于挑剔的科学家也对实验结果表示震惊。业内称这是深度学习领域的一次重大进步。同期,加拿大的一队科学家设计出来的识别软件,在一次交通标注识别挑战赛上战胜了其他专家。

   硅谷的科技企业和百度公司早几年前就开始在产品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学习被应用到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领域时产生了很多新成果。当深度学习的技术配合上大数据的储备,语音搜索、图像搜索等新兴技术,就不再仅仅是技术的噱头,而是将搜索用户从数亿拓展到数十亿,这也是Google、苹果和百度纷纷在语音搜索上推出新产品的原因。

   令人震惊的是,美国科学家吴恩达领导Google的专家们,用16000台电脑模拟了一个人脑神经网络,他们向这个网络展示了1000万段随机从Youtube上选取的视频,看看它能学会什么。结果在完全没有外界干涉的条件下,它自己识别出了猫脸。

    百度在深度学习和自动识别领域的发展

   百度语音助手、百度语音输入法都是声音识别领域的典型产品,百度魔图、百度寻人、百度明星脸等产品都是人脸识别的典型应用。

   百度人脸识别的目标是做互联网娱乐最好的产品,当然和以安全监控为目的的人脸识别是有区别的。互联网上的应用和监控中的技术难点不同、技术路线也不同,不是以准确率为第一衡量目标。百度2013年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合作,推出了商品条码扫描功能,在物品编码中心商品条码数据的支持下,结合百度庞大的数据支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搜索体验。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使用智能设备上网的越来越多,而手机的小屏幕决定,用户不可能像在PC上一样顺畅高速输入,手机的麦克风和摄像头是比键盘普及得多的输入方式。

   2012年,百度语音和图像产品快速崛起,在语音识别准确率方面,全年的进展超过了业界过去多年进展的总和。在图像处理方面,百度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上线了世界首个全网人脸搜索产品,这些重大突破都得益于深度学习技术的突破与应用。今年年初,百度宣布成立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nstituteof DeepLearning,IDL),这是百度历史上首个正式成立的前瞻性研究机构,致力于“让计算机像人脑一样智能”的科学研究。

   深度学习技术是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最重要的主攻方向。百度是业界最早把深度学习技术成功应用于语音和图像等生物识别产品的公司之一,百度语音搜索、语音输入法、语音助手、全网人脸搜索以及自然场景字符识别等越来越多的产品已经创新性应用到了深度学习技术。深度学习技术究竟有多大的威力?以语音产品为例,它能够使得语音解码速度提升,并显著降低识别错误率,更容易让普通人理解的典型例子是最近非常流行的百度魔图“PK大咖”功能,其背后的关键技术就是基于的人脸识别模型。百度魔图已连续占据苹果APPStore免费排行总榜榜首。

   不难看出,深度学习技术已经成为科技领域,工程推动科研的典型案例。除了百度,像Google、微软、IBM这样传统大公司,一方面算法模型积累深厚,另一方面拥有丰富计算集群资源,加上商业需求驱动,让深度学习技术在近两年快速地应用到商业领域。唯一不同的是,在互联网行业最尖端的领域中,出现了中国企业的身影,而且还是处于领跑状态。

   以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一直处于“跟进”的状态,而在更为细分的互联网领域,在以百度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百度不仅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更是已经开始规模化地应用在产品身上,成为了“中国创造”的核心力量。百度已经在学术理论、工程实现、产品应用等多方面取得了DeepLearning领域显著的进展,已经成为业界推动“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物联网与生活”主题征文

   2013年,对于《条码与信息系统》与《中国自动识别技术》两份期刊来说是极具纪念意义的一年。

   《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是于1993年创刊的科技类期刊。办刊20年来,它见证了中国商品条码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是2003年创刊的我国唯一的一本自动识别领域权威科技期刊。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关怀与支持下,两份杂志不断创新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把物品编码、自动识别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推广作为主要报道内容,为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正值《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办刊20周年、《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办刊10周年之际,我社联合百度公司举办以“物联网与生活”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以此来搭建一个读者、专家、学者、消费者们讲述自身与物品编码、自动识别相关故事的平台,增进互动,提高对物品编码及自动识别技术的认知度、最终推动各行业物品编码技术实现标准化、自动化、现代化的目标。

    一、主办单位

    中国物品编码中心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

    二、支持单位

    百度公司

    三、征文主题

    《物联网与生活》

   可选以下短语作为标题,也可自拟标题:物联网与生活、邂逅条码、物品编码之我见、壮哉自动识别技术、我与条码的不解之缘……

    四、面向人群

    •《条码与信息系统》《中国自动识别技术》两份杂志的所有读者。

   •生产、中转或零售等所有涉及商品条码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应用的实体、网络运营企业的相关人员。

    •对物品编码、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有一定了解的科技爱好者。

    •物品编码、自动识别技术、物联网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注重生活细节,关心物联网、物品编码、自动识别技术发展,对生活品质要求高的所有人士。

    五、文章要求

   1.围绕主题,要求言之有物,力戒空谈。可叙述性地讲述自动识别技术对自身生活带来的改变;生活中与条码、二维条码、生物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相关的趣味小故事;也可说明性地论述条码在具体行业的应用及作用。

    2.可以是除诗歌外的所有题材,题目自拟。

    3.来稿需行文流畅,内容健康,贴切生活。

   4.字数要求在2000~4000字之间,可图文并茂,图片质量要求大小在600K以上。

    5.投稿人需为其文章、图片的原创性负责。

   6.来稿请附作者简介,写明作者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职称、职务、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六、征文时间

    征文活动自发布之日起,至2013年12月30日。请于截稿日期内投稿。

    七、评奖方法及奖项设置

   届时,杂志社将邀请有关学者、专家组成评委会,在公平、公正的原则基础上,制定评奖办法和规则,对所有应征稿件进行评奖,2014年第1期的《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上将公布评奖名单,同期,寄发奖金和获奖证书。我们适时对部分优秀获奖作品在《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上刊登。

    征文活动设置以下奖项:

    一等奖:获奖证书、2000元奖金(1名)

    二等奖:获奖证书、1000元奖金(2名)

    三等奖:获奖证书、 500元奖金(4名)

   参与奖:参与投稿的作者,将有机会参与杂志社举办的读者活动,并赠送杂志社精美小礼品一份。

    八、投稿方式

    请参赛作者将作品电子稿件以“周年征文+文章标题”命名,发入电子信箱shangqp@ancc.org.cn,咨询电话:010-84295682/5667。

    九、注意事项

   1.所有来稿内容的原创性、合法性等皆由作者本人负完全责任,文内有关引用资料,请注明出处和来源。

    2.参加征文,便视为已同意在本次活动所指定的媒体上刊登。

    3.除以上公布的投稿方式外,我刊不接受其他任何方式的来稿。

    十、宣传媒体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网(www.ancc.org.cn)、中国自动识别网(www.aidchina.com.cn)、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网(www.aimchina.org.cn)、百度网(www.baidu.com)、中国质检网(www.cqn.com.cn)。

    物品编码进企业

   ——实际应用程度与问题调研

   “物品编码进企业——实际应用程度与问题调研”活动本着以已之长补他之短、共享、共赢的原则,助力企业应用条码、二维条码、射频识别、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将安排具有专业知识的通讯员、记者深入企业内部走访、研究、调查,找出企业内部应用自动识别技术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并总结出先进经验,依托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的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最专业的指导。同时,通过杂志社的媒体平台,刊登企业在应用中的经验、新技术应用程度的调研报告,与20万读者一起分享。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杂志社与企业的互动,帮助企业及时掌握新技术,更好地应用新技术以提高效率。杂志社将一如既往地用最前瞻、最详实、最准确的相关科技信息报道,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实现杂志与企业的良性互动。

    一、活动内容

   杂志社通讯员、记者深入企业内部,了解企业对物品编码、自动识别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总结其先进经验、发现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与企业相关负责人的沟通交流,让其对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和杂志社有进一步的了解,建立与企业的长期良性合作。

    二、活动时间

    2013年7月~12月

    三、参与企业的权益

   1.具有专业物品编码知识的通讯员、记者深入企业内部调研,了解企业应用物品编码、自动识别技术时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企业利用条码等技术改善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企业可得到来自物品编码专家给出的有关解决方案,同时可以通过通讯员搭建一个长期与中国物品编码中心联系的桥梁。

   3.通讯员把本次活动的调研结果成稿后,将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中国自动识别网、百度网、中国质检网、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网等媒体刊登。

    4.主动报名参加的企业将享受在杂志刊登广告低于正常广告报价2成的优惠。

    5.参加本次活动的企业将获赠《条码与信息系统》《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全年杂志。

   6.在调研结果评选中,物品编码实际应用优秀企业还将获得由杂志社颁发的相关证书和奖杯。

    四、参与企业的义务

    1.配合记者、通讯员的调研工作,为调研记者、通讯员提供食宿,直至调研结束。

   2.对记者、通讯员坦诚相待,对自身的物品编码应用情况实事求是介绍,不可讳疾忌医,违背活动目的。

    3.对本次活动的全程执行提供一定的支持和赞助。

    五、调研结果评选

   在2014年3月前,通过调研结果评出优秀的物品编码应用企业,对获奖企业颁发证书、奖杯。

    六、企业报名方式

   报名企业应于12月1日前致电010-84295667报名,并告知企业传真,杂志社将为企业发放报名信息确认单,企业盖公章后生效。

   物品编码知识有奖征答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商品条码已经成为全球通用的商务语言,作为一种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手段,通过对供应链中的制造商、批发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信息进行统一编码和标识,为实现全球贸易及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产品质量追溯等起到了重要作用,物品编码技术已经应用到了国民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

   本次物品编码知识有奖问答为《条码与信息系统》杂志创刊二十周年、《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创刊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对物品编码知识进行科普性宣传,帮助系统成员和广大读者更好地认识和应用物品编码、自动识别技术。该有奖征答题目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信息化部、成员服务部、《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共同设计编写,有奖征答题目将登载在本次活动指定的媒介平台上,欢迎广大朋友参加。

    一、答题规则

    1.“有奖问答”活动时间为:2013年7月1日—12月30日。

   2.“有奖问答”由题目和答题卡两部分组成。参与者在线填写答题卡或下载填写答题卡,采用在线提交或传真的方式完成答题。

    3.参与者需详细填写个人资料,方可获得纪念品。

    4.每期从全部答对问题的参与者中抽取10名优胜奖。

    二、奖品设置

    1.“有奖问答”全部答对,可获赠杂志社精美纪念品一份。

    2.每期“有奖问答”设优胜奖10名,奖品为优盘一个。

    3.获奖者名单,将在本次活动指定媒介平台上登载。

    三、发奖方式

   在获奖名单公布三天之内,优胜者的奖品将通过邮寄方式按获奖者所留详细通讯地址寄送。如无地址或地址不详的,视作自动放弃获奖资格。

    四、其他说明

    本次活动解释权归《中国自动识别技术》杂志社所有。

   物品编码知识征答(第一期)

   1.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商品条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商品条码系统成员应当按照有关国家标准

    编制商品代码,向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通报编码信息”,您是否了解该规定?()(单选)

    A了解            B不清楚           C不了解

    2.您认为通报商品编码信息的好处有哪些?()(多选)

    A 公示合法商品条码,有助于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B 帮助企业科学管理、应用商品信息,增强企业竞争力。

    C 建立与企业、社会大众的沟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

    D 宣传企业与产品,扩展销售渠道。

   3.您认为商品编码信息应于何时通报?           ()(单选)

    A产品上市前           B产品上市后           C无时间限制

    4.商品数据同步是()(多选)

    A 是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提供的整合产品数据的服务。

    B是基于全球统一标识系统的商品条码、全球位置码(GLN)、全球商品数据字典(GDD)、商业信息标准(BMS)、全球产品分类(GPC)、数据质量框架(DQ)等多项国际标准构建的服务。

    C是帮助贸易伙伴在供应链中无缝共享产品数据的服务。

    D 是能够保证贸易伙伴间供应链上各环节产品信息一致性的服务。

    5.实施商品数据同步可以获得哪些收益?()(多选)

   A加速新品上市           B减少单据错误           C优化物流管理

    D降低人工成本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