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四川省>>

通过监管找问题 解决问题促监管

2008-10-28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通过监管找问题  解决问题促监管

——对巴中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思考

   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巴中质监局鉴于本地无乳制品生产企业的实际,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迅速对全市食品质量及特种设备安全进行了地毯式排查。

   通过8天的专项检查,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作坊)470家、在用特种设备820台(套),排除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隐患30处,提出整改措施60余条,大大提高了全县乃至全市的“两项安全”运行水平。

   在这8天时间里,巴中质监局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推动检查,对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认真思考,通过思考促进工作,获得了8周乃至80天的工作成效。

    问题不容忽视

   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因素很多,有体制方面的、机制方面的,也有传统习惯、经济政策方面的。但是,通过这次专项检查,发现企业自身和监管主体方面存在的几个问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企业自身存在的“通病”

   质量意识不强。在检查中发现,很大一部分企业负责人或主管质量安全的部门负责人对涉及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该强检的计量器具、特种设备不按规定时间、规定程序报检、送检,更是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安排。更有甚者,个别企业负责人不接受质监部门的例行质量安全检查,耍横,对抗,无所不为。在这次专项检查中,某食品作坊业主狂言:“即使发生中毒死人事件,坐牢我去坐,枪毙该我挨,不关你们的事”。这虽属个案,但反映了食品作坊行业部分群体质量意识低下、法纪观念淡漠的共性。

   内部管理松懈。去年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作坊)的内部管理、规范生产行为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没有达到预期的质量安全管理效果,突出表现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多留于形式。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管理者素质差。全市455家食品生产企业(作坊、生产者),无一人取得注册质量工程师资格,除128家食品生产获证企业有检验员或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外,其余占生产单位总数71.87%的小作坊,基本上属夫妻店,既是管理者,也是生产者,不具备相应的管理才能,无法按规定要求进行质量安全管理。二是生产者自律意识差。他们没有在去年的专项整治中养成良好的生产习惯,反而认为这些先进的管理制度“碍手碍脚”。所以专项整治活动一结束,他们也就“放松”了,以前的进货检验不搞了,生产台帐不建了,索证索票制度也不坚持了。其结果是,生产管理无记录,质量溯源无依据,监管人员来了,支支吾吾,敷衍搪塞。三是管理制度适用性差。一些企业为取得生产许可证,赶制了大量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不是源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而是应付检查,照抄照搬,且“分类齐全,规模庞大”,多达几十项制度,几大本资料,结果却是灰尘遍布,无人问津。

   质量把关不严。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作坊、生产者)抓不住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不按标准组织生产甚至没有生产执行标准,全凭感觉办事。除部分规模以上企业实行出厂产品自检外,小企业的检验室基本上是形同摆设,即或有些采用了委托出厂检验方式,检验次数也极低,不符合规定要求。部份企业对所使用的原辅料不明示,所用添加剂不备案,随意使用添加剂的现象更是普遍。

   市场竞争失衡。巴中市的食品小作坊大都是生产传统食品、内销食品,由于其制作原理简单、开办资金较少,包括很多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在内的大部分人员置业办厂,往往都选择食品生产项目。这类食品作坊时而生产,时而停产。与其相比,获证企业的生产成本明显增大。这种不公平、不公正,严重失衡的市场竞争环境迫使部分获证企业降低生产标准,参与恶性竞争,从而增大了食品安全隐患。

    监管环节暴露的“软肋”

   监管力量不足。全市企业和作坊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分布较广,几乎每个乡镇至少有1家食品生产作坊。从县城到乡镇的平均距离约在50公里以上,最远的近100公里,而县质监局职工均在20人左右,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监管手段落后。从近几年查获的产品质量违法案例看,造假手段越来越新,伪装效果越来越隐蔽,识假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市技术机构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弱,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技术支撑手段明显滞后。加之部分监管人员不善于学习,自身素质跟不上需要。在这次检查中,某县局2名多年从事食品安全监管的同志居然说:“除了无证生产,别的肉眼看不出啥问题”。

   监管力度不够。受软环境建设的影响,质监部门对企业的检查次数少了,检查力度也小了,我们很多时候是看着问题干着急,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食品作坊的取缔与保持社会稳定的矛盾,带病特种设备在封条的“监督”下照常运行等问题,都让质监部门的监管力度在实事面前大打折扣。

    措施必须强化

   强化培训。一是通过培训强化责任意识。要通过培训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切实做到监管工作“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从思想认识上解决“监管缺失”的问题。二是通过培训提高职工素质。通过召开现场会、举办专题讲座和交流学习等方式,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增强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三是通过培训普及质量知识。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质量安全知识,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法人的质量安全知识培训,使其牢固树立质量安全责任主体意识,把质量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根除抵制监管的情绪,自觉按标准组织生产。

   规范操作。巴中质监局根据地方实际、企业实际和生产工艺及产品特征的实际,针对共性的东西编制了《巡查手册,该《手册》对于一些个例也要有相应的检查措施或办法,确保监管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在这次专项检查中,《巡查手册》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局还根据此次检查发现的新问题对其作了进一步完善、修订。同时,该局对企业叠叠重重不照办也不适用的制度类软件资料,从原材料收购——保管——生产加工——出厂检验——出厂——售后等环节,进行整理、精减,利于企业操作,也便于部门监管。

   改进方法。过去,一些同志和企业习惯于样板建设和示范点检查,但这种做法掩盖了企业质量管理方面的缺陷或不足,掩盖了监管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巴中质监局在质量安全监管中认真贯彻四川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提出的对食品进行“飞行检查”思路,收到了很好成效。通过“飞行检查”的方式,找准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的“死穴”,进而影射出监管缺失的症结所在,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

   完善机制。开展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回头看”,对一些“反潮”的问题和现象及时纠正;对已建立的一些好的机制、制度,如企业质量档案管理制度、协管员制度、小作坊限区销售制度等,结合新的实际、新的要求进行完善,解决诸如协管员制度执行中出现的“协而不管”的现象;突出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部门联手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等制度的优势。要通过对监管机制的完善,增强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整合资源。在这次专项检查中,巴中质监局按照“政技合一”的思路,从技术机构抽调熟悉业务、工作扎实的同志参与到检查中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专业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各自发挥其熟悉专业技术知识和熟悉政策法规的优势,相互学习,互为补充;查找问题轻车熟路,整改措施更是一针见血。下一步,将对“政技合一”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总结完善,并在县级探索整合质检所和测试资源,合并机关股室,推行“大部制”管理模式,达到“确保质量监管效果,减少涉企检查频次”的目的。

   关注基层。四川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曾明确指出:质监工作的重点是基层,难点在基层,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用,事为基层办,劲往基层使。这一指示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尤为重要。关注基层,抓好基层工作,是解决监管缺失的关键。这也是在专项检查中,深刻体会到市局对县(区)局多关注一些,多支持一些,基础就牢固一些;基层的工作扎实一些,市局的履责就会更到位一些。下一步,巴中质监局将通过资金支持、政策倾斜和干部的上挂下派等方式加强基层和基础工作。

    (供稿单位:四川省巴中质量技术监督局)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