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质量监督>>四川省>>

浅议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距离加贴“QS”有多远

2008-04-28 06:47: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量大面广,普遍呈现出“多、小、散、乱、差”的特点,存在重大的食品安全隐患。然而,地域差异与需求差异决定了小作坊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在不降低进入门槛的前提下如何把众多的小作坊逐步纳入食品生产许可监管,如何实现2009年全国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数量下降50%、2012年基本消除无证生产加工食品的战略目标,是当前食品监管工作面临的难点与重点。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转型面临的困境

   个体力量薄弱。一是转型意识淡薄。大多数作坊从业人员质量意识不强,只注重短期效益,文化素质不高,对国家实行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的举措不理解、不支持,甚或有抵触情绪。二是缺资金。大多数小作坊从业人员是用在外务工的多年积蓄以及通过举债等途径筹来资金开办作坊的,小作坊就是他们的谋生手段,维持一家生计的主要收入来源。要跨入市场许可这个基本门槛,作坊从业人员首先面临的第一大拦路虎便是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厂房布局规划以及购买必要的生产设备、检验设备是。三是缺知识。由于从业者的文化水平不高,无法通过网络、报刊、书籍等多种途径来学习相关知识,大多只能单一地通过电视新闻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因此,面对如何进入生产许可管理行列往往一筹莫展,不知劲往何处使。

   支持与指导力量缺乏。一是地方政府政策倾斜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重视不够,认为这仅是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事,对小作坊转型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不深。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传统小作坊食品,政府没有给予一定的倾斜政策,帮助其取证加以保护传统工艺。二是监管部门帮扶不够。一方面有部份基层局还未牢固树立为企业服务的观念,认为作坊转型与己关系不大,没有切实履行转型帮扶职责,遇到难题就推,就退;另一方面大多数基层局技术力量薄弱,人员不足,经费不够,面对众多的作坊转型显得力不从心。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切实打好作坊转型攻坚战

   充分发挥质监部门的工作职责。一是重视作坊转型工作,完成角色转化。质监工作者应站在统领科学发展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高度,切实肩负起作坊转型工作的重胆,把依法监管和做好转型服务结合起来,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对食品生产加工作坊存在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予以打击,但对遵纪守法、想发展、想取证的小作坊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激活从业人员想发展,要发展,能发展的信心与活力,帮助其改变生产条件,为取证提供切实有效的业务指导。二是增强降低作坊数,增加取证数的紧迫感。把辖区取证企业工作列入各级质监部门年度目标考核,通过设立成效奖、创业奖等激励机制的建立,从思想深处触动、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增强质监队伍的战斗力。三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与指导。作坊要转型,县级是关键。县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在第一线,其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对作坊转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级质监局应定期组织系统内质检机构的食品专业技术人员对各县(市)区食品监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力争每个监管责任人都熟悉取证的基本业务知识,从而进一步充实和加强基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监管队伍素质,提高业务能力。

   协调配合,上下联动,积极推进转型工作。一是质监、工商、卫生等职能部门应加大合作力度。对不符合基本卫生条件的坚决不发卫生许可证,无卫生许可证的坚决不办理营业执照,不够市场准入条件的坚决不转小企业。严格规范,切实减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新增数。二是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应加强与政府的沟通,最大限度地争取支持;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对作坊转型经费的投入力度以及针对作坊转型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切实解决作坊转型面临的瓶颈问题。

   从实际上解决作坊转型难题。一是加强对作坊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对本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从业者有计划的进行培训。使作坊从业人员树立只有转型才有长足发展的思想理念,增强其危机感与紧迫感。二是创新思维,强化举措。对有一定实力的食品生产小作坊特别是具有利用传统工艺生产具有地方特色食品的作坊进行重点帮扶,鼓励他们走向联营、联合的发展道路,摆脱分散生产、技术薄弱、管理低下的弊端,让其逐步纳入生产许可管理,从根本上保障食品安全。(作者单位:南充质量技术监督局)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