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市场监管>>标准天地>>

我国高新技术标准化综述

2004-05-28 00:00:00 www.sac.gov.cn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组,国际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决定当今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资本和劳力等有形资本,而是取决于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高新技术的标准化是高新技术实施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发达国家都不惜投入相当的经费和人力去进行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并着眼于世界市场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如美国标准科学技术研究院,每年从政府得到的标准研究经费多达7亿美元;ISO/IEC/JTCI(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所属17个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其中三分之一由美国承担,其他分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的工作则由其他发达国家承担。目前,在高新技术标准化领域的实质工作几乎全部由发达国家主导,这就保证了他们的高新技术产品总是处于领导潮流的位置,由此为他们的技术推向全球奠定基础。因此,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为加速实现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加强我国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高新技术标准化贯穿于新产品的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的全过程。通过开展高新技术标准化,可以大幅度缩短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和节省大量研制经费,同时还可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安全性、通用性和可靠性,并提高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和节省资源,从而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推广和普及高新技术科研成果,并且把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比如在信息技术领域,为了确保网络的互连和互操作,就必须制定接口和技术条件标准,离开这些标准,就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系统高效运转。总之,高新技术标准化搞好了,就会加速高新技术的发展和成果的快速转化。否则,就会阻碍高新技术的发展。

  我国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概况
  高新技术最显著的特点是发展快、变化快、更新快、技术含量高。当前,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的标准化已十分突出地摆到我们面前。近几年来,在高新技术相关领域,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对所涉及的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以及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辛勤工作,我国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已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信息技术标准化
  在信息技术标准化方面,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与信息技术国目标准化组织相互配套的技术机构,它们是: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 ISO/IEC/JTCO
    --全国电子业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 ISO/TC154)
    --全国信息与文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 ISO/TC46)
    --全国工业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 ISO/TC184)
    --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 ISO/TC2ll)
    --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 ISO/TC68)
    标准化工作与信息化工程建设和应用系统开发紧密配合,大大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程,诸如"金关工程"、"金卡工程"、"金桥工程"、"金税工程"等等。为配合这些工程建设,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和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等标准化研究机构共同组织,适时编制了《金融电子化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EDI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CAD系统标准化总体规范》、《三金工程标准化指南》等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这些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在相关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和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适应信息技术标准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相关的标准化机构均以十分积极的态度紧密跟踪和研究。如针对多媒体技术的MPEG4标准的跟踪和研究,对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标准的跟踪研究,对Internet域名体系标准的研究,对电子商务标识体系的研究等等。通过这些跟踪研究,将以最快的速度尽快制定适合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标准。
    2.通信标准化
    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国的通信技术在传送网、业务网、接入网、支撑网、电信新业务与远程信息处理、多媒体通信等方面的标准化工作得到大幅度发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整的电信标准体系。到目前为止,已经制定的电信标准包括:国家标准342项,行业标准627项,内部标准140项。这些标准化工作对我国电信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并为我国逐渐成为电信大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能源标准化
    高新技术在能源领域主要体现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能效提高新技术。主要负责能源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有中国标准研究中心、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于ISO/TC180)、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子IEC/TC88)、核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于ISO/TC85)、太阳能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口于IEC/TC82)。迄今已制定出12项有关太阳能热利用方面的标准,6项沼气能标准、18项光伏方面的标准,2项地热标准6项风能方面的标准以及53项核能标准。
我国能效标准制定和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只有2-3年时间,但是与其他类型标准相比,我国能效标准的研究工作起点较高,标准的制定速度也较快《家用冰箱能效限额与节能评价值》和《管形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额与节能评价值》两项能效标准已发布实施,中小型电动机、空调、风机、水泵、自镇流荧光灯、管形荧光灯等能效标准的制定工作均已展开。
  4.航空航天标准化
    早在80年代,我国航空工业部门就组织制定了《航空工业标准体系表》,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形成了最新版本,并成为国防科技工业标准体系的一部分。航天标准化,伴随着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也正在发展。目前航天行业标准(QJ)有4000项左右,同时还有国军标(GJB)级和国标(GB)级与航天有关的标准几百项。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问题,是航空产品和航天工程的核心问题,因此,标准化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础,有其特殊的重要性。
    5.生物医学标准化
  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是一种新生事物。随着生物技术医药的发展,为了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起到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各国都要在原制定的指南或质控要点的基础上,对已经批准使用的药品,针对每个具体药品的特点,制定出对每一种药品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在药品的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应该是强制执行的,在我国其具体标准有《中国药典》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前者主要是化学药品和中药的国家标准,后者则是对生物制品包括生物技术产品的国家标准。此两项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将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生产、应用过程纳入法制化管理,从而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使之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以上就高新技术的几个主要方面介绍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概况,其他如新材料等等,限于篇幅不--详及。
    
  高新技术粽准化应重点加强的领域
    1.大力开展电子商务领域相关标准的研究
    电子商务正日益改变着全球传统的贸易、政务管理和信息服务的方式,给各国和世界经济的增长方式、社会形态和人民生活质量带来巨大变革。我国在国家"十五"计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因此电子商务的标准化是关系到我国当前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其具体课题有:电子商务的数据体系及其维护;电子商务的业务描述技术标准;电子支付标准;电子商务安全保密技术标准;电子商务CA认证体系标准;面向B2/B、B2C的综合性标准实施协议;电子商务服务与认证规范;现代物流配送标准体系等。
    2.开展先进制造技术标准的研究
    企业信息化,是以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设备、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以及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化的通讯系统等手段对企业进行全方位、多角度、高效和安全的改造,以实现通过信息流来控制物质流和资金流,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来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与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中的标准化对于制造业来说非常重要,其内容包括软件本身的标准化,软件在企业实施的标准化,企业业务数据和技术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标准化等等。此外,管理信息和产品信息的标准化在大规模定制生产、基于网络的供应链管理、虚拟企业、准时生产(JIT)等现代化生产制造模式中起着越
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当前应主要在以下一些方面研究和制定相应标准:产品数据的表达与交换标准;零件库标准;CAIS技术规范;产品数据管理(PDM)系统接口标准;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接目标准;制造业信息化软件接口的一致性测试等。
    3.开展地理信息系统标准的研究  当前,西方各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私人企业都在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资源以发展各自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致力于建立国家规模的、地区性的以至于全球性的GIS系统。GIS先进技术对我国自然资源调查和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实现GIS标准化将会产生极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综合的环境效益。我国GIS开发与建设项目很多,当前重点应在以下几方面积极开展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空间数据转换格式;空间元数据;空间数据分类编码规则与方法;空间数据质量;地理信息结构化等。
    4.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
  安全性是IT产品和系统的一项重要质量指标。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对促进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安全产品或系统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是一个根本性的、基础性的、应用极为广泛的标准,必须迅速建立。当前应重点制定的一些重要岗位的安全技术评估准则有:金融行业的安全性技术要求;电信行业的安全性技术要求;涉密信息系统安全性要求;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性技术要求等。
    5.开展新能源与能效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在我国能源资源相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关标准以及节能产品的能效标准将成为我国能源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其具体课题有: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系统相关标准;发电设备及其降耗技术标准;风力发电相关标准;太阳能热利用及光伏发电相关标准;地热热利用技术相关标准;生物质气化技术相关标准;能源合理利用相关标准;重点耗能产品能效标准化及重点生产工序能耗限额标准化等。
    6.航天领域急需研究制定的标准内容
  主要有:航天术语标准;航天器与运载火箭接口标准;航天器对发射场、测控岗等的技术要求;地面与大气层及太空环境标准;与卫星、运载火箭、飞船有关的重要产品标准;航天标准管理、质量保障、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标准;轨道计算、卫星通信、测控标准;与运载火箭和航天器有关的其他标准。
    7.农业生物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主要有: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评价标准;农作物转基因种子标准;分析测试方法标准;药物残留标准;疫病安全控制标准;生物农药产品质量标准。
    8.生物医药相关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主要有:基因治疗和体系细胞治疗的标准化问题;DNA疫苗标准化研究;高新技术方法制备各种新型细胞因子的安全性评价的标准化;生物芯片标准化等。

  对加强我国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几点建议
    1.标准化体制改革
    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发展快、更新快的特点和要求,对其有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可进行某些尝试性的改革,具体建议如下:
   (1)对于某些在国内外有影响、有实力的国内企业或研究机构,应鼓励他们直接参与高新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即在归口的主管部门认可下,直接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申报国家标准项目。
   (2)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实行动态管理方式,即可随时由相关标委会根据技术需要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上报。
   (3)可仿效国际Internet工程组(IETF)的形式,对一些不十分成熟的标准可先作为试行标准推荐执行。
    (4)对一些急需的国际标准,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标准,可不再翻译为中文,而以国际标准编号与我国国家标准编号双编号形式予以批准发布。
   2.政府对高技术标准的扶持
   政府加大对高新技术标准化的投入已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问题,应尽快加以解决。解决这-问题方法可采取多种渠道,一是国家财政加大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力度;二是国家各主管部门在确立高新技术项目时明确一块标准的研发费用。
    3.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鉴于在高新技术的国际标准化活动中,由中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微乎其微,很多情况我们只是一般性地参与,其结果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地采纳国际标准。为了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我们应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就指派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跟踪研究,并力争将我国在标准中的要求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这样将会使我国的利益得到一定的保证。
    4.标准统一协调机制的建立
  高新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跨学科、跨领域,如生物工程中的一些技术与农业、卫生、轻工、环保等部门都有关。这种跨学科的技术研究,体现在标准的制定上,也出现了与某一标准相关的研究部门都在分别制定相同类型的标准的情况。因此,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对高新技术标准的制定明确分工,统一步调,合理调整资源配置,保证标准制定的同步和协调。
    5.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
    高新技术突出体现在知识水平高、技术含量高,高新技术的最终成果是实现产业化发展。在当前标准化制修订经费额度一时不能有重大改变的情况下,我们应将高新技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放在那些技术已相对成熟,产业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如信息技术的标准化,通信技术的标准化,能源与资源利用的标准化,航空航天标准化,生物医药的标准化等,并在这些领域选择那些关系重大、对技术推广和应用起决定性作用的标准项目加紧研究和制定。如当前正在进行的高清晰度数字电视标准的研究制定、电动汽车标准的制定、电子商务相关标准的制定、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标准的制定等。使有限的标准化研究经费能够用到刀刃上,以促进这些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6.加强高新技术标准的信息化建设
    在高新技术蓬勃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高新技术的标准信息对于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各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发达国家的标准化机构均设立有实时的标准信息网站,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和查询到相关的标准信息。因此尽快建设好一个标准内容全面、分类科学合理、手段先进的标准信息网站,同时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适合市场需要的标准发行体系,对于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