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质量新闻网健康频道!
当前位置> 健康频道>榜单·观察> >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2018-02-02 14:47:40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加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创新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陈 钢

2017年9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监管体系 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作出了战略部署。深入领会其出台背景和重大意义,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和创新举措,对于全面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

《意见》是落实中央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

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国门安全和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实现质量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体量巨大,据统计,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已突破24万亿元,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前列。然而,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形势严峻,人民群众迫切期盼高质量产品供给,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质量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提高供给质量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要把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作为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科学预防和有效控制质量安全风险,就是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促进质量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

《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要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质量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持续推动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意见》突出了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站位国家治理高度,契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突破部门局限,强化全局性、顶层性设计,运用风险管理理念,科学管控和有效消减质量安全风险,做到“放开不出事,管住不误事”。二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改革要求,在加强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的大背景下,发挥关键性改革的牵引作用,全面深化进出口商品法定检验业务改革。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在已有基础上补短板,进行巩固、充实和提高,系统性地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提升和完善,全面增强现有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的监管效能,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振消费信心、增强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经济形势的能力。四是坚持中国特色并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强化由不合格假定向合格假定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和过渡,完善质量安全的闭环监管,有效提升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为本,严守底线”“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创新引领,科学决策”“开放共享,共治联动”的工作原则,对于促进质量提升,强化风险管控,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意见》明确了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的创新举措

《意见》立足质量提升和风险管控,将改革与创新的精神贯穿始终,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全面构建新型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一是搭建立体化风险信息监测网络,系统和持续地收集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实现对问题商品的有效介入,提升监管部门有效管控质量安全风险的能力。二是构建质量安全风险分类分级预警机制,通过早期预警阻断质量安全风险累积扩散、突破临界状态,预防和保护消费者免受质量安全风险伤害,让消费者安心消费。三是完善质量安全责任追究,通过推进执法监管、行业管理、刑事司法之间的有效衔接,提高监管穿透力,让质量安全违法行为付出高昂代价,督促进出口商品生产经营者严格履行主体责任;通过树立质量安全示范标杆、优化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等举措,从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意见》围绕质量提升、风险管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相比以往的风险管理制度,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质量工作的目标追求,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当前消费升级持续加快,新消费不断孕育成长,人民群众迫切期盼高质量的商品供给。2016年,我国消费品进口增长11.4%,高于同期全部货物进口增速10.8个百分点,强化进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保障国内消费者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相关部门、相关方共同职责所在,质检部门更是责无旁贷。新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突出加强了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及处置,通过科学预防和有效控制,实现质量安全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有效预防、系统应对。例如,2016年,通过风险监测与评估,发现宜家马尔姆系列抽屉柜存在质量安全风险后,立即启动风险处置措施,力促企业召回相关缺陷产品,有力地维护了国内消费者权益。

二是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意见》从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处置四个核心环节和风险管理结果应用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对改革政府监管提出了更高、更明确的要求。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必须借助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手段,实现政府从“质量检验员”向“质量监管者”有效转变。《意见》的发布实施,更有利于相关政府部门实现放得开、管得住、服务好的工作目标。基于风险监测与评估,得以综合运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调整法检目录、差异化监管等手段,减少通关环节、缩短通关流程、加快通关速度。通过科学指导风险防控决策,健全快速反应措施、加大质量安全违法行为惩治、强化质量信用激励约束、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等方式,严守质量安全底线。充分发挥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的作用,找准质量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准确把握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趋势,精准服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三是更好地追溯质量安全责任。从我国对外贸易供给结构来看,进出口商品结构仍待优化,部分出口商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偏低,中高端产品和品牌竞争力不强,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甚至引发质量安全事故,以“质量、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不充分与过度竞争并存,阻碍优胜劣汰和结构调整。《意见》着力于推动形成优质优价、优胜劣汰的质量竞争机制,促进出口产业转型升级;注重打击各种假冒伪劣行为,为诚信企业的发展腾出市场空间,激发市场活力和潜力。《意见》坚持“放管结合、放管并重”,在更大程度地简政放权、优化检验检疫流程、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的同时,通过健全快速反应措施、强化信用联合惩戒、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加大违法行为惩治等举措,严守质量安全底线,鼓励商品优进优出。

四是更好地并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在风险监测和评估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措施,守住安全底线,兼顾贸易自由、便利,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也是国际通行的质量安全管理模式。同时也具有中国特色,在最大程度简政放权的同时,保留了对少量的高风险进口商品实施法定检验,强化由不合格假定向合格假定监管体系的有效衔接和过渡,形成一套闭环监管体系,有效提升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大力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

《意见》已经出台,作为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综合性、基础性和战略性部署,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抓好落实,这是实现预期目标任务的关键。要力争在工作机制上求改革,监管手段上求创新,扎实推进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打好大数据基础。制定、发布全国统一的风险监测计划,组织开展从口岸到市场的风险监测工作,针对影响人体健康、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等风险因素开展抽查检测。加快建设全国数据集成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平台,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全面开展面向消费者、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境外政府机构和社会舆情的风险信息采集,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伤害信息通报协作。

二是科学优化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工作的前置作用。推动建立风险评估中心、风险验证评价实验室和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等技术机构,支持和鼓励社会机构参与风险评估工作。加快风险评估标准制定,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推进风险评估能力建设。强化先进信息技术应用,规范风险识别、分析和评价程序,推动科学实用的风险评估方法研究,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工作的前置作用。

三是着力完善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依法对风险信息分级分类发布。按照质量安全风险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健全风险预警等级划分标准和动态调整规则。完善风险预警发布规则,明确时限、权限、流程、渠道等发布程序,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目标对象、预警范围等要素,分类实施风险预警。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各种方式,丰富发布手段,畅通查询渠道,提高公众对风险的认知度。

四是快速实施质量安全风险处置,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遵循“有风险,即预警;高风险,快处置”的原则,借助统一的风险信息平台,统一的风险大数据中心和统一的“通报通检通放”处置流程,实施与风险预警等级相适应的全国一体化快速反应措施,及时开展效果评价、动态调整与解除。加强缺陷进口商品召回,加强质量安全公益诉讼。充分发挥信用信息对市场主体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实施质量信用联合惩戒。建立质量安全严重违法企业强制退出制度,依法从严惩处相关企业和责任人。推进执法监管、行业管理、刑事司法之间的有效衔接,健全跨国境的打假执法协作和海外维权援助机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五是注重质量安全风险结果应用,强化风险管理在监管工作中的运用。加强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积极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相关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落实“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要求,改革检验检疫放行模式,以高风险商品和高风险项目为内容优化法定检验目录。全面复制推广检验结果采信模式和经验,维护富有活力、公平公正的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探索开展质量安全追溯。落实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严格质量安全责任追究。

(作者为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16日 16 版)

(责任编辑: 林欣 )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微评 Micro comment

热点新闻 hot news

企业动态 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