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风险分析与防控

2017-12-28 10:30: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风险分析与防控

文 翟江 仇树军 王鹏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是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的重要环节和风险点。进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风险分析和防控,对于提高评审工作质量,规范评审行为、不断提高评审工作的有效性、规范性,防范、规避评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分析背景

以某地区2016年第一季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实际统计数据(略)为背景,进行实证风险分析研判。

风险分析

一、专业评审员数量与评审项目数量不匹配具有评审超时限风险

通过对“评审员专业分布”和一季度机动车安检机构评审员的使用数据分析,突出表现在机动车检测行业评审员偏少,审查任务量偏大,专业评审员使用频次远高于其他专业,实际评审安排不能满足评审员选派的规定要求,具有超过评审时限和不能确保评审质量的风险。

另外,GB21861-201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和方法》标准中加载制动、外廓尺寸等参数于2017年4月1日起强制实施,2016年下半年是变更扩项高峰期,对专业评审员数量不足存在的评审超时限风险更是雪上加霜。

二、评审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造成评审质量风险

检验检测机构评审涉及检验检测专业领域广泛、检验检测数据繁杂、检验检测方法众多,评审员的专业能力不足造成评审质量风险。

三、评审经费不能保障造成的廉政风险

目前评审组的交通、食宿费用基本都由许可项目申请单位承担,评审员的评审劳务费偏低,客观上造成了评审过程的廉政风险。

四、检验检测机构主体责任意识不强造成法律责任风险

随着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片面追求利益、强行降低消耗、简化检测环节、争抢检测资源等不正当竞争苗头已经出现。编造、伪造检测数据情况仍然存在,漏检、错检情况时有发生。造成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者的法律意识淡薄,底线、红线掌握不准,社会责任意识不强。

五、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能力不足造成质量责任风险

随着检验检测机构快速发展,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大而强的机构不多,小而弱的机构不断出现,造成检验检测机构人员专业能力不足,规范操作、数据分析等能力偏弱,具有专业能力不足造成的质量责任风险。

风险防控

一、内强管理防控风险

一是充分分析、利用好现有评审员资源。通过加强沟通,根据各方需求提出科学的选派方案,力所能及地实现质量保证、缩短时限、频次均衡,提高评审员选派的科学性、合理性,保证评审质量和效率。

二是不断加强评审员队伍建设、培养新评审员。根据评审中发现的易发、多发问题,结合新准则要求,组织针对性强的继续教育活动,在专业能力、评审技巧、廉洁自律等方面,提高评审员队伍的整体专业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同时注重通过现场评审、专项培训,尽快提高新评审员的审查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在精细化、痕迹化、规范化方面狠抓落实。做好日常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工作,系统地解决和避免重复性、多发性问题,避免、杜绝问题的反复、重复发生。

二、外强服务防控风险

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资源,加大下基层帮扶力度,加快检验检测机构基本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拓展服务领域,针对检验检测机构技术薄弱环节,深入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法律宣贯、专业培训、操作规范、问题诊断、科学避险的帮扶支持工作,推动检验检测机构健康发展。

三、借力改革防控风险

借力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深化改革,从体制和机制上根本解决问题,更加科学、合理地预防和规避风险。

一是进一步界定和明确技术评审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梳理和明确技术评审机构和行政审批机构的职能定位和职责分工,明确职责、避免和减少职责和流程交叉,科学、合理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亟待解决评审专项经费。尽早解决评审员的评审劳务费、以及现场评审发生的交通、食宿等评审专项经费,从根本上规避评审的质量风险和廉洁风险。

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员选拔和使用机制。基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涉及的行业、专业量大面广、专业性强的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员选拔和使用机制,不局限于“系统内”吸引高水平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充实评审员队伍。

总之,无论是立足于目前实际工作现状、还是着眼于体制和机制改革,进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风险分析与防控,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和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行政许可审查中心

(责任编辑:春天)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