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新供给 新要求 新变革

2017-09-28 15:23:14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新供给 新要求 新变革

——质监部门面对改革新形势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文 本刊记者 施京京

近年来,“新消费”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它反映了传统消费的提质升级、新兴消费的蓬勃兴起。老百姓的需求“升级”了,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改善供给;新技术、新业态等创新了消费品,通过新供给反过来又催生了新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及时而又审慎的监管与治理,对稳定消费者对“新消费”的预期,形成现实的消费热点,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质监部门应时而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围绕消费品供给的新局面、新变化、新发展,发挥自身职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顺应形势 应时而动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态势和特点。“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突出表现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这就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介绍,近年来,我国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居民对产品品质、质量和性能的要求明显提高,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需求与日俱增。而供给侧明显不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居民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供给潜力没有得到释放。要保持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必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解决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让新的有效供给满足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释放消费潜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消费品工业总体上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形成了覆盖面广、结构相对完整的消费品工业体系。“我们产销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例如轻工业中,家电、皮革、塑料、食品、家具、五金、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贸易顺差占全国的76%。”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王世成说,但要持续满足消费升级,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任重道远。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际竞争加剧以及成本优势减弱,我国消费品工业产业规模巨大而有效供给不足、制造能力较强而创新能力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凸显,品种结构、品质质量、品牌培育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居民消费正从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消费向以住、行为代表的享受型、小康型消费转变,从模仿型排浪式的粗放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的精细消费转变,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花色、品种、质量、规格、品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中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日益成为扩大和提升需求的主导力量。

在2016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全面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是提升供给体系的中心任务,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下最大气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面对消费品的升级换代,消费方式的日新月异,要提高供给质量,满足供给需求,需要质监部门及时跟进监管与服务,为消费品质量安全保驾护航。为此,质检总局近年来大力实施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深化质量监督制度改革,以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

据了解,质检总局去年牵头起草了《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绘出了未来五年质量提升的路线图。围绕重点消费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智能马桶、智能手机、电饭煲等10类重点消费品的国抽合格率提升了5.2个百分点,其中台州地区智能马桶国抽合格率同比提升了54.2个百分点,通过具体产品质量提升激发了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加大消费品在国家监督抽查中的比重,将消费者关心关注和反映问题突出的消费品列为重点监督抽查或风险监测对象。全系统围绕“标准引领、风险监测、网上抽查、源头追溯、属地查处、信用管理”的总体思路,不断破解电商质量监管难题。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产品不断涌现,新的质量安全风险和隐患也不断涌现,增加了质量治理难度。同时,电子商务、个性定制等新业态不断兴起,如何创新监管方式,既讲规范性、又有灵活度,既监管到位、又促进发展,也是全系统必须破解的新课题。”

创新方式 及时跟进

今年3月,“新业态、新消费”质量监测服务专项行动启动,重点围绕3D打印、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消费品,通过全链条风险监测、质量比对、质量诊断、质量帮扶等措施,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不断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据悉,专项行动主要包括调研行业及质量发展状况、实施全链条风险监测、开展质量诊断、组织质量帮扶、加强宣传引导等方面内容,从摸清新兴消费品和新兴业态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和技术难点,到开展质量会商会诊,提出质量提升方案,再到政产学研检联手,实现新兴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的目标。“‘新业态、新消费’质量监测服务专项行动作为创新消费品质量供给、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充分激发了我们和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检验机构参与行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家3D打印企业的负责人如是说。此次行动综合运用质量服务和监管各项措施,以帮扶引导为主,旨在推动建立“新业态、新消费”质量监测服务长效机制。

“新业态、新消费”质量监测服务专项行动,是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今年新尝试的监管方式之一。“从监管手段来看,随着市场机制的建立完善,生产许可、监督抽查等传统监管手段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日益凸显,亟需与时俱进、深化改革。监督抽查制度实施了30多年,存在着分类不统一、工作‘程式化’、国抽和地抽不联动、抽查数据不共享等问题。此外,监管信息化程度还不高,风险监控、质量比对、分类监管等新手段还不成熟,没有形成长效性的制度安排。”产品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指出,质量需求变化带来新考验,全社会质量需求不断增长,企业、消费者、地方政府不仅要求质监部门要严格监管、保障好的产品,还期待扩大质量供给、提供好的服务。

为了推进质量监督制度改革,质检总局积极推进监督抽查“双随机”改革,开发了随机抽取配对软件,在烟花爆竹抽查中试行全程可视化监控,监督抽查工作的规范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不断增强。同时,各地质监部门也在抓紧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加快完善了风险监控制度,研究制定风险监控管理办法,启动全国消费品质量安全风险快速预警系统,推进建立风险快速反应和联动处置机制,特别是上海、广东等省局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整合微观产品质量管理职能,构建了全链条质量监督机制。探索建立了质量信息公共服务机制,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信息公众服务平台,起到了引导消费、扶优治劣、传递质量监督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监督抽查是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于了解质量状况,发现质量问题,加强质量监督,维护消费者权益,倒逼企业重视质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改进抽查制度,建立健全全国联动的监督抽查机制,加强总局和地方抽查计划的协调,做到抽查企业和产品科学分布,抽查结果系统共享。在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加快建立更为科学的分类抽查工作机制,发挥好质量评价和发现问题两大功能。建立健全以合格评价为目标的综合抽查制度。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影响国计民生、能够稳定代表产业发展基本面的产品,建立基本样本库,持续开展跟踪性监督抽查。”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形势,将建立健全以发现问题为导向的专项抽查制度,针对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不稳定、质量水平波动大、消费者和有关组织反映质量问题突出的产品,以及质量问题多发的区域,建立动态样本库,开展专项监督抽查,及时发现问题隐患,更有针对性地加强质量安全监管。

据了解,在下一步工作中,质监部门还将加大抽查力度,既不断扩大抽查覆盖面,更聚焦消费品和高风险产品,使监督抽查真正成为保护消费者的利剑;加大抽查结果的共享力度,使监督抽查结果真正成为大数据,为企业提供质量诊断服务;加大抽查后处理力度,加强不合格企业跟踪抽查,建立整改复查不合格企业“黑名单”,开展质量失信联合惩戒,对抽查发现问题集中的区域开展专项整治,促进区域质量提升;加大抽查结果公开发布的力度,既发布抽查的总体情况,也发布具体的抽查数据,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倒逼企业提升质量。

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型业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网购商品的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从质监部门监管中发现,相对线下产品而言,网购产品有“四高”,即抽查不合格率较高,假冒伪劣比例较高,质量安全风险较高,消费者投诉率较高,产品质量已经成为这种新业态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近两年,浙江省质监局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与阿里巴巴集团建立了产品质量共治合作备忘录,就强化交流、合作共建,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密切配合、协同处置,线上线下、产业帮扶等方面达成共识。据浙江省质监局局长高鹰忠介绍,通过备忘录的签订,该局本着共享共治与安全底线并重的理念,以“民举官究”为原则,过程为主向结果为主的监管方式转变,立足生产领域监管职能,从安全风险防控打击入手,深入块状产业,线上线下结合,共享共治助质量提升。

2016年8月4日,根据阿里巴巴共享的抽检不合格信息,浙江省质监局组织杭州、金华、永康三级质监执法人员,对永康东和康工贸有限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在该公司成品仓库发现阿里巴巴平台抽检不合格产品同型号的电热锅产品,合计926只。经抽样检测,上述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永康质监局依法予以行政处罚。该案作为2016年度全国质检系统十大典型案例予以公布。2017年3月2日,浙江省质监局协同阿里特战队,组织三级联动,对海盐聪浩电器厂和海盐欧艺电器厂突击执法检查,现场扣押涉嫌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浴霸等产品444台(件),涉案货值共计23000余元。

据了解,今年全系统将围绕电商产品质量监管,开展培育“品质电商”专项行动,加大力度推动地方政府打造电商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引导企业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从生产源头提升产品质量水平。质监部门将推动主要电商平台建立健全品控体系,强化线上线下联动监督抽查,利用电子商务积累的大数据优势,实施线上线下融合监管,精准锁定监督抽查对象,丰富“神秘买家”网上买样等手段,建立健全市场反溯机制,推动政府部门和电商平台之间、电商平台相互之间的信息共享,在电商平台上真正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为形成电商产品质量社会共治格局奠定坚实基础。

标准引领 提升质量

“新消费”需要高质量的产品,而高质量的产品意味着先进的标准。“以先进标准引领消费品质量提升,是改善民生的内在需要,是扩大内需的技术基础。”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如是说。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消费品标准化和质量工作加快推进,现有消费品国家标准和已备案的行业标准近6000项,消费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鞋类产品等行业的国际标准转化率达到80%以上。而与此同时,消费品供给结构不尽合理,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够强,消费环境有待改善,国内消费信心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仍比较突出,对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国务院公布的《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提出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逐步将现行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整合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授权批准发布。田世宏指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优化标准的供给结构,提升标准的供给水平,提高标准的科学管理水平。由于强制性标准涉及安全、环保等公共利益,关乎民生福祉,必须及时跟进消费需求,发挥其对产品质量安全“兜底线”的作用。在标准化改革工作中,将加强强制性标准的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强制性标准体系,提高其权威性和严肃性,推动强制性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赵剑波认为,以消费者普遍关注的消费品为重点构建标准体系,消费者权益得到彰显。一些消费者跑到国外去购买国内能大量生产的消费品,反映了国内制造业供给和消费者需求的错配,提高消费品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势在必行。

作为全国最大的智能马桶生产基地,台州拥有全国60%的智能马桶市场,但台州智能马桶却一直以来名声不响。人们谈起智能马桶产品,首先想到的是日本,其次是广东佛山。“我们很早就有意识地去树立品牌,但发现单人作战困难重重。”欧路莎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华友说。此前,台州智能卫浴产业中,存在着标准滞后、研发薄弱、检测缺少、品牌缺失、人才匮乏等诸多短板,由此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对国产智能马桶产品质量不信任,台州产的马桶盖需要变“海归”才能热销。

2016年6月2日,台州市智能马桶行业协会成立,通过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行业标准,以带动整机和零部件生产在内的整个产业升级。同一天,智能马桶产业质量提升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协会向全市智能马桶生产企业发出了质量提升倡议书,质检总局相关负责人宣读了《关于同意台州市创建国家级智能马桶产业质量提升示范区的批复》。瞄准国外先进标准,着手研制新的国家标准,推动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和检测机构制定并实施智能马桶首个联盟标准;结合监督抽查结果,组织技术机构开展质量诊断,指导企业解决耐热阻燃不达标等共性质量问题;支持行业协会举办技术交流活动,推动技术成果共享,提高技术研发能力……之后,全国智能马桶产品质量攻坚计划在台州启动,瞄准中外智能马桶质量差距,针对关键零部件、制造、设计等3个环节,特别是加热器、控制器、清洗器、电磁阀4个关键零部件,成立政产学研检联盟,深入开展质量攻关。质监部门的一系列措施,促成了台州智能马桶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过程中,我们要紧密围绕消费需求旺盛、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家用电器、消费类电子等一般消费品领域,建立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以强制性标准牢守质量安全底线,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主体作用。”据田世宏介绍,在《消费品标准和质量提升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企业标准的领跑者制度。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主要还是想放开、搞活企业标准化工作。一方面,要推动实施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引导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认真执行,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企业标准化信息的透明程度。另一方面,鼓励社会第三方机构对这些公开的标准进行评估,规范性制定和发布企业标准的排行榜,更好地引导消费者更多选择标准领跑者产品,满足市场对一些消费品质量标准信息的知晓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引导消费。

“消费品企业标准领跑者监督助力”专项行动也是质检总局今年开展的质量提升活动之一。专项行动选择一批自我声明标准高于国标、实施绿色产品标准的消费品企业,开展专项监督抽查,通过比对评估、社会公告、消费引导,推进更多消费品企业实施高标准,以质量监督促标准升级,以标准升级促质量提升,以质量提升促品牌建设,形成质量发展的“马太效应”,满足消费优质升级需求。质监部门将依据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进行监督抽查,严厉查处违反强制性标准、不符合企业自我声明公开标准的行为,曝光实际质量不符合公开声明标准的企业。

实践表明,在“新消费”的形势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老”产品升级换代,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消费信心的稳定,有赖于消费秩序的建立,有赖于质监部门及时、审慎的监管。“新消费”既是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产物,又亟待治理创新、管理创新与之相匹配。面对一个新产品、新消费品急剧膨胀的浪潮期,质监部门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主动出击,牵住“牛鼻子”,找准“发力点”,为消费者带来真真切切的质量“安全感”和“获得感”。

(责任编辑:春天)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