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2017-06-28 10:39:08 中国质量新闻网

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

文 钟质

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多次作出部署。本届政府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一牛鼻子,坚韧不拔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这是一场深刻的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通过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改变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推动政府加快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审批,多措并举加强监管,不断创新优化服务,打造便利、公平的市场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

李克强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但困难和挑战不可小视,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各项部署。做好今年的“放管服”改革,重点是做到五个“为”。

一要为促进就业创业降门槛,以进一步减证和推进“证照分离”为重点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全面推行清单管理制度,把不该有的权力坚决拦在清单之外。

二要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担,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切实减少涉企收费,不折不扣落实今年已出台的使企业减负1万亿元的措施。

三要为激发有效投资拓空间,破除制约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的各种羁绊,下决心彻底打破各种互为前置的审批怪圈,着力推动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除涉及安全、环保事项外,凡是技术工艺成熟、通过市场机制和事中事后监管能保证质量安全的产品,一律取消生产许可。落实95%以上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备案管理的开放、便利措施,吸引更多外资。

四要为公平营商创条件,放管结合并重推进,明规矩于前,明确市场主体行为边界特别是不能触碰的红线;寓严管于中,充实一线监管力量;施重惩于后,把严重违法违规的市场主体坚决清除出市场,严厉惩处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无论是综合部门还是专业部门都要落实监管责任。

五要为群众办事生活增便利,大刀阔斧砍掉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大力提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单位及银行等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会议上作交流发言。支树平介绍,质检总局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管服”改革的重大部署,在“放活”的同时注重落实监管责任,以“四个严格”加强全面质量监管,着力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严格质量标准。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实施标准提档升级,深入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标达标行动。去年对消费品方面12个领域770余项国际国外技术法规和相关标准的3800余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标。严格监督抽查。全面推行质量监督抽查“双随机、一公开”,不断扩大抽查覆盖面,增加重点产品抽查频次。去年全国累计监督抽查11.8万家企业、16.4万批次产品,发现不合格企业9205家、不合格产品10820批次,全部向社会公开。严格缺陷产品召回。去年召回缺陷消费品617.6万件、汽车113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21%和103%。严格质量问题整治。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对重点产品和重点地区进行集中整治,对质量违法行为“零容忍”。去年立案查处质量违法案件3.6万起,涉案货值22.51亿元,查办大案要案1980起,保持了从严监管态势。

支树平还介绍说,质检总局将坚持放管结合、并重,加强全面质量监管,做到“四个到位”:

一是政府质量监管到位。继续减少行政审批,更加精准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监管力量向一线倾斜、向事中事后倾斜,扩大监管覆盖面,主动公开不良信息。二是企业质量管理到位。发挥企业质量主体作用,推动广大企业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以ISO9000改版升级为契机,打造管理体系认证升级版。三是质量技术基础支撑到位。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基础建设,健全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更大力度推动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监督,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四是监管保障措施到位。推动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商品质量惩罚性赔偿、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等制度。大力推行“互联网+质检”,提高质量监管和质检服务水平。

据了解,质检总局将按照会议部署和李克强总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放”和“管”两个轮子一起转,大幅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新监管方式,完善认证管理,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责任编辑:春天)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