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坚守的计量人生

2015-07-20 16:11:30 中国质量新闻网
   坚守的计量人生

   ——记原天津市计量技术研究所副所长艾学璞

    ■文/穆 巍  本刊记者 施京京

   “同学们,你们好!非常欢迎大家到这里参观,在正式参观讲解之前,我先请同学们做个互动游戏叫‘我与古人比身高体重’。大家看这儿,这是运用计量知识换算的孔子、项羽、曹操的身高,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他们到底有多高啊……”话音刚落,一群中学生簇拥而上围住了一个身影。

   此情此景,想必是位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课,或是位讲解员正在给学生讲解介绍。实则不然,他是艾学璞,原天津市计量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更是一位普普通通年近古稀的老人。

    做个合格的检定员

   艾学璞今年整70岁,个子不高,留着小寸头,衣着极其朴素,操着一口流利且响亮的天津话,精气神儿十足。他为人乐观豁达、平易近人,领导和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艾老”。1945年,艾学璞出生在天津老城河北区的一条胡同里,聪明好学的他从天津铁路一中毕业,分配到了天津市计量管理所,他清楚地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是1964年,他刚满19岁,没想到这一干就是50多年。

   19岁那年,艾学璞给自己的定位是争做一名“能检定、会修理、懂制造”的合格检定员。每次到工厂学习,他都要牢记检定规程,并在实践中发现社会的需求,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搞研发。1966年,还是练习生的“小艾”完成了450V-750V±0.03%级电压表标准分压箱等标准器。到1978年,艾老主持完成了建磁计量标准工作,由他带头开展的软、硬磁计量检测走在了全国前列。1985年,他潜心研究德国单相±0.01%、三相±0.03%电能表检定装置,最终使天津电能计量成为全国最高计量标准。

   岁月荏苒,对于艾学璞来说,不变的是对计量事业的热爱和坚守。因科技创新,他先后获得了国家科研三等奖、天津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天津市技术监督先进工作者、有突出成绩的计量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艾学璞自己经常说:“下辈子我还得干计量!”

    计量文物的守护者

   1987年深秋的一天,在天津市计量检定所大院的库房里,横七竖八堆放着一堆杂物,收破烂的师傅正在院子里捡着废证书和旧报纸。艾学璞焦急地走上前去,拿起那些“破铜烂铁”爱不释手地端详着,当时的行政科科长见他盯着一只旧铜斗,拍着他的肩膀说:“老弟,你看中了哪个,随便拿。你瞧,这个旧秤杆做成台球杆肯定没问题,那个戥秤是象牙的,当筷子用多漂亮!”

   艾学璞顿时一脸严肃:“老兄,你们胆子真大,你们要卖的不是破烂而是计量的祖宗啊!”他指着一只20公斤的铜砝码说:“你瞧,这东西是纯铜的,1973年被盗过,是我从王串场派出所领回来的,这可是民国时期的标准器,属于文物啊!你要赶快跟领导汇报,刻不容缓!”原来,所谓的“破铜烂铁”是民国时期度量衡标准器具。得到该科长请示后,检定所所长当即下令,请艾学璞协助整理计量文物,并重新入库加以保管。就这样,40多件秤砣、秤盘、铜斗、铜升、铜砝码等“幸免于难”,也成为了日后天津计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从事了一辈子计量工作的艾学璞在2005年退休,对于一般人而言,也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更何况已经干了41年,可他实在割舍不下自己热爱的计量工作,主动承担起了筹建天津市计量博物馆的工作。就这样,艾老开始奔波于天津市的各区县质监局计量所、计量器具制造使用单位、不知名的老街道和古董商店,挖掘着、搜集着,甚至自掏腰包购买“计量宝贝们”,至今都没有间断。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推开博物馆大门,俨然不能相信这是由一己之力筹办的展览馆。从最初的几平米小办公室,到现在百平米的宽敞大厅;从最初的馆藏40多件,到现在的500多件;从最初的家用市尺、杆秤,到现在的清代制造金银饰品的清库部天平、砝码等……一件件展品得以重见天日,一件件宝贝被重新珍藏,一个个故事被人们熟知,无不记录着艾学璞的足迹,浸透着他的心血。

   2006年8月的一天,实物、展板、展柜都筹建起来了,可是没有讲解员怎么办?艾学璞毛遂自荐担任了“义务讲解员”,并一直坚持了10年。他自学了计量历史、计量文化的精髓,把生硬的理论凝练成通俗易懂的文字,自己编写了引人入胜、启迪心扉的解说词,并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的参观者制作展示教具。只要有参观者提出疑问,他都能作出准确精妙的回答,有人好奇地问:“您是怎么做到烂熟于心、百问不倒的?”他笑着说:“我把博物馆当成了自己的孩子来培养,做家长的谁不爱自己的孩子,谁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啊?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

   2010年,喜讯传来,天津市科委批准天津计量博物馆为天津市科普教育基地。2013年,这里又被原天津市质监局、天津市教委批准为天津市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天津计量博物馆已成为天津计量工作对外开放的窗口,艾学璞的讲解也成为天津计量的一张名片。

    与计量结缘的“老顽童”

   走进艾学璞不到10平米的办公室,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破不旧不堪、样式老旧的办公桌,上面凌乱摆满了《中国计量史》、《二十四史》、《中国计量》以及各类文件、手稿等等,足足堆放了有一尺多高,随意翻开其中一本都写满了各种标记。这些年来,他将计量历史古籍作为工作上的亲密伙伴,并在浩瀚的书海中挖掘着瑰宝。退休以后的艾学璞将研究计量历史作为自己余生的全部追求,参与编写了《天津科技志》、《新中国计量史》中近10万字的计量篇章部分,在《中国计量》刊物上发表论文14篇,独立撰写了37万字的《天津计量史略》,挖掘《后汉书·律历志》中国古代计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提出计量发展分为定性区别和定量分析两个阶段。除此之外,他还做了大量的计量调研考证工作,将天津建立地方计量行政管理机构的历史界定为清代光绪年间,整理出《考证天津商务总会“督察检定度量衡“史料依据及说明》,并经多方论证改写了天津的计量历史。

   用“痴迷”二字形容艾学璞对计量工作的热爱一点都不为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他参与的计量活动不胜枚举——参与《计量》电视片的编辑与制作,编写了《计量知识问答(120题)》,设计制作“曹冲称象”电子游戏,免费为中小学生讲解计量成语故事,为出租车司机讲解计价器原理,参与录制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杆秤制造工艺过程……天津市市场监管委计量处处长马蜻曾跟艾老开玩笑说:“您可是比我们计量处管得还‘宽’,哪里有计量工作,哪里就有您的身影啊!”艾学璞笑了,而且是开怀大笑,他说:“生命的长度我已经无法掌控了,但是我要延伸我生命的宽度,所以必须要在剩下的时间里创造点价值,这说明我与计量工作有着不解之缘啊!”

   2013年11月底的一天,天气阴沉、寒风刺骨,艾学璞正奔赴南开小学要为孩子们义务讲解计量成语故事。寒风似乎在和这个骑自行车的老人作对,把他吹得直摇晃,突然电话响了:“您好,是艾学璞大爷吗?我是天津市肿瘤医院,您的情况已经确诊了……”接到这样的电话,按照常理大多数人都会直奔医院或者回家找家属,而艾学璞径直骑车来到了四年一班的教室,他心想:答应孩子们今天要讲计量成语故事,准备了一书包的教具和文字卡片,我这么大岁数不能言而无信啊!“同学们,你们好!我是艾爷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成语是‘锱铢必较’,同学们知道锱是多少?铢是多少?这些可都是古代的计量单位……”艾学璞脸上依然带着笑容,并且工工整整地在黑板上书写了“计量成语故事”六个大字。而此时此刻的他,已经被天津市肿瘤医院确诊为肺癌。

   2013年12月15日,艾学璞在医院做了右侧肺叶全部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出院后,家人劝他在家好好休养,就此停止一切工作。可他却义正辞严地说:“谁都不用陪我到医院化疗,我自己行!”一般常人都难以忍受的化疗,可这位年近七十的老人硬是没叫一个苦字,8次化疗都是自己一个人去,输完液不回家直奔单位,在办公室整理工作笔记、阅读计量书籍。手术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他结合计量文化研究,完成计量常识、成语、故事等130篇,超过12万字的论述。艾学璞的主治医生刘主任惊叹地说:“艾老是我治疗的病人里少有的乐天派,也是恢复最好的,我现在经常把他的情况讲给别的病人听。老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现如今,70岁的艾学璞依然坚持每天骑自行车到单位上班,风雨无阻。他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书整理笔记,在他笔记本第一页清楚地写着:夕阳无限好,莫叹是黄昏;珍惜每一刻,永做计量人。如同名字里的“璞”字一样,他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纯真质朴,平凡率真,也就是这样一位草根计量人,却蕴藏了巨大的能量,将事业、计量、人生三者完美融合。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5年6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