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构建科学的质检行业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刍议

2015-05-25 10:15:55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黄景涛 王俊红 田文涛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信息资源分类问题的研究,有关信息资源分类的文章也大量增加,但此类文章要么偏重于图书馆资源管理,要么泛泛而谈,不能进行深入分析。现阶段的研究中,理论研究居多,而实用性设计和试验较少。大量文章论述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编制原则、意义和必要性,但真正给出实际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却较少。目前,国内也只出台了GB/T21063.4-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和GJB5402《军事信息资源分类法》的行业标准,前者规定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中政务信息资源的分类原则和方法。一些学者在理论上对信息资源分类体系做了一些探讨,但这些分类体系不统一,自成一家,各自为政,存在很多问题。

   信息资源分类是根据信息资源自身属性或特征,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目录结构。根据不同群体对信息资源观察角度的不同,可以从不同维度对同一个信息资源进行多重分类。对信息资源的分类一般从三个维度展开:一是从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二是从信息资源的来源和提供部门的角度进行信息资源的分类;三是从不同的应用主题建立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

   本文在上述三维度分类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套由主题分类、机构分类、业务分类、资源形态分类、资源用途分类构成的质检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一、分类体系

   在研究金质工程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鉴别、筛选质检信息资源,按照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的原则,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同时考虑到质检行业信息资源的具体情况,编制了《质检行业信息资源分类》,对质检行业信息资源进行了如下五种分类(见表1)。

    质检行业信息资源分类,参考GB/T21063.4-2007《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第4部分:政务信息资源分类》,结合质检行业信息资源的特点,形成了“针对质检信息资源,先确定主体框架,具体详细类目根据领域专家的意见和使用需求再进一步深入研究,补充调整”的技术路线。分类体系采用混合分类法,既吸收面分类法具有较大弹性、适应性强、便于机器处理信息、易于添加和修改的特点,又吸收了线分类法容量较大、层次性好、使用方便的优点。同时,在本分类体系中采用了主题法和分类法相结合的信息组织方式对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加工、综合,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力求更优。整个分类体系不仅力求稳定,同时还充分考虑到体系的系统性、可延性、可兼容性。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整个分类体系面对的是相同的质检行业信息资源,所以必须保证任何一种分类的叶子节点即每种分类的粒度是统一的。为了多方面刻画质检信息资源的特征,便于对质检信息资源的组织、维护和使用,本分类体系的顶层通过基础维、行业维、物理维、服务维对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相应地产生了主题分类、机构分类、资源形态分类、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等五种分类,其中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对应了服务维,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质检行业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其中,主题分类是核心,是质检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分类。机构分类、资源形态分类、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为辅助性分类。质检信息资源的主题分类体现了其内容的属性或特征;质检信息资源的机构分类体现了质检部门职能的特点;质检信息资源的资源用途分类和业务分类体现了质检信息资源面向用户提供的功能服务划分;质检信息资源的资源形态分类体现了质检信息的存在形式。五种分类相对独立,当质检信息资源的某个维的属性发生变化时,应尽量减少对其他维属性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保证目录体系的稳定性。这五种分类基本覆盖了质检信息资源的产生、加工、使用和管理维护过程中的不同视角,能够较好地满足对质检信息资源组织、管理和使用的需求,而且易于理解和接受(见图1)。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的服务,按业务分类对质检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也可以根据提供该项服务的职能部门通过机构分类对质检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或根据能够提供该项服务的质检信息资源内容,通过主题分类对质检信息资源进行识别、导航和定位。

    二、主题分类

   主题分类是从质检行业信息资源的语义出发,参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文主题词表》中关于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和标准化部分的主题词对质检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主题分类的每一级类目(除部分底层类目外)在进行归纳时,都尽可能地选择《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文主题词表》中已有的规范词,确保该分类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文主题词表》的一致性。主题分类与主题词表的建立是密切相关的,一方面保证了语义的单义性、规范性,另一方面便于将来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主题分类的设置遵循质检信息本体的内涵和知识体系的客观实际,选择质检行业信息资源相对本质的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使分类中大类的设置能覆盖质检各领域及相关知识范畴,能正确反映类目间的概念逻辑关系,并可保持相对稳定。主题分类的一级类目包括: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和标准化。这几大类基本覆盖了质检行业信息资源所涉及的范畴。主题分类采用线分类法,分为三个层次,每向下一层,信息的专制性就更高一层,下一级类目是对上一级类目的逐层细化。第一层是对主题词区域的分类,如: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认证认可和标准化等;第二层是类别词,根据质检部门行政管理的范围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如:质量监督的下一级类目包含质量管理、计量、锅炉、质量监督、执法督查等;第三层是类属词。第二层和第三层统称为主题词,用于信息资源的标引,第一层分类标题不作为主题词标引。

   质检信息资源本身是具有特定含义的,采用主题分类则是根据信息资源本身的内涵对同类主题的资源进行归类,对不同主题的资源进行划分。由此可见,主题分类是核心,是质检信息资源的基础性分类,体现了质检信息资源内容的属性或特征。

    三、机构分类

   在质检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两个方面的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质检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开发利用:一是用户对各部门拥有怎样的信息资源,包括信息资源的数量、质量、内容、分布情况等不了解,妨碍其对信息的获取;二是拥有数据的部门对用户的需求不了解,难以直接将信息资源发送到用户。

   质检部门机构组成体系庞大而复杂,从而导致信息资源分权管理、存放分散、共享困难等问题,用户对各部门到底拥有些什么信息资源不甚了解,同时信息管理者及高层领导对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状况缺乏宏观的把握,也就是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此,本文按照质检信息资源的产生、处理、管理相关的最主要机构、部门将质检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称为机构分类。

   机构分类采用混合分类法。一级类由四个大类组成,即总局机关司局、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单位;二级类则是根据一级类下现有的各个不同的单位、部门再分类。再往下细分时主要结合业务分类,因为每个单位、部门都具有一定行政职能,而每一项职能势必产生相应的资源,按照这种思路将机构分类完成。

   机构分类本质上就是按照各单位、部门分别拥有的信息资源来分类的。通过建立机构分类目录,同时再结合信息资源目录元数据库中存取位置等信息,能非常好地解决在质检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用户和各单位、部门之间搭起了一个桥梁和纽带,既方便用户发现和定位信息资源,也利于各单位、部门将自身拥有的信息资源目录化整理后系统地提供给用户使用,这对于领导等宏观决策者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

   采用机构分类,对于信息资源来说,日后产生的新的信息资源可以方便地根据其相关的最主要部门而分别添加到已有的分类中,可延性较好;对于拥有信息资源的机构来说,一个单位或部门的信息资源被集中分在同一个上位类下,也利于该单位或部门的人员掌握、利用和处理所拥有的信息资源。

   此分类密切结合了目前质检部门的机构组成现状,但从长远来看,若日后出现机构调整等情况,则将对机构分类产生较大影响,可能需要做较多修改。另外,机构分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信息资源在内容上的含义。

    四、业务分类

   业务分类是按照质检信息资源最相关的业务将质检信息资源进行分类,体现质检信息资源的行业面和服务面的性质。

   业务分类采用线分类法。一级类由十三个大类组成,即按照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主要业务和行政工作等分为工业产品质量监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企业质量信用管理、计量管理、执法打假、通关、检验监管、卫生检疫、动植物检验检疫、国家标准数据库及标准通报服务、认证认可管理、中国WTO/TBT-SPS等;再往下细分时,将每个业务大类按照平时的业务工作流程划分为业务小类,例如产品质量监督下就有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管理、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监督管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等五类业务分项;最后,每个业务分项下展开的就是该业务分项产生、处理的信息资源。

   质检信息资源的业务分类就是结合了质检的行业背景、服务特点、部门职能等提出来的,能很好地反映出各业务涉及的信息资源,以及职能部门向公众提供的各项服务。国家质检总局是集中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相关业务的政府机关,而其许多司局、部门的职能就是以上相关业务的办理和管理,如产品质量监督司的主要业务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等,而其他内设机构、各地方局、直属事业单位等也跟总局的各项业务密不可分,业务分类可以将一个业务涉及到的资源集中起来,用户查找这些在内容属性上业务特征很明显的资源就方便快捷得多,而且能非常完整。此外,业务分类是对质检的各项业务进行现状分析并归纳概括得出的,十分符合职能的工作流程和业务人员的使用习惯,便于用户以某个业务办理案件的形式进行查找资源,是一种非常实用有效的分类。

    五、资源形态分类

    按照质检信息资源的不同表现形态进行分类,称为资源形态分类。

   资源形态分类采用混合分类法。一级类由三个大类组成,即数据库、文本资源、多媒体资源;二级类则根据更具体的资源表现形式再划分,例如:将文本资源分为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规章制度、业务指导、规划计划、统计分析等小类,将多媒体资源分为音频、视频、静态图像等小类;再往下细分时根据资源的数量多少等具体情况,部分结合了业务分类,具有一定弹性。

   资源形态是资源一旦产生便固有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资源形态分类是最稳定的分类之一。除了总体上的稳定之外,即使全新的资源形态也可以被方便地添加到分类体系中。每一资源都可以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外在表现形式而被唯一确定地分在一个相应的上位类下,主观影响很小,适合用户采用相应技术手段和工具进行处理。但由于资源形态只是资源外在表现形式,不能直观反映资源内容上的含义,不适合用户根据资源内容特性来发现和定位。

    六、资源用途分类

   信息之所以能成为资源是因为它是具有用途的。根据信息资源的用途这一属性特征进行分类,是一种科学合理且便于用户发掘其使用价值的分类方法。按照质检信息资源的用途将其进行分类,体现了信息作为有用资源的特征,称为资源用途分类。

   资源用途分类采用混合分类法。一级类由四个大类组成,分为基础信息、业务基础信息、业务审批信息、综合事务信息;二级类则部分结合了业务和资源形态分类。基础信息包括以企业的组织机构代码、产品的物品编码为依托的公共性基础数据。业务基础信息包括依据法定职权发生的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的基础性专业信息,为日常业务审批提供有效依据。业务审批信息包括在办理业务时产生的数据,是依据行政许可或非行政许可审批及其他依申请发生的事项产生的信息,是业务基础信息的更新来源。综合事务信息包括局内部事务管理产生的数据。

   质检行业信息资源分类标准是全国质量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之一。本分类体系的构建和应用,对促进质检行业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其共享程度和利用深度具有重要意义。质检行业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信息,但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其他相关部门可以以本分类体系为基础,结合自身信息资源的特点对其进行扩展。本分类体系是对质检信息资源分类的一个开创性的尝试,分类结果经验证具有不错的效果,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5年4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