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质量基础建设的思考

2015-01-15 14:49:49 中国质量新闻网

千里之行始足下 万仞高山起微尘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质量基础建设的思考

■文/葛思扬

  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本文给出了质量基础的内涵和概念,分析了质量基础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解析了质量基础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必须夯实质量基础的主要工作措施。


  2014年9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首届中国质量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政府要更加注重质量基础建设。那么,什么是国家质量基础,我国当前的质量基础现状如何,加强质量基础工作有何重要作用,当前我国要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夯实质量基础工作需要采取哪些工作措施,作为履行质量宏观管理重任,综合管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的质量监督部门来说,确实是一个应该认真思考并加以落实的十分重要的问题。

  国家质量基础的概念

  众所周知,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研究测量的科学。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是以计量为基础研究技术规范的科学。计量和标准化工作是质量合格评定的技术基础和依据。认证和检验检测则是对计量与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检验、检查的评价手段。从以上属性和相互关系来看,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都与质量管理息息相关,它们都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性手段和措施。

  2005年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共同提出国家质量基础(NQI)概念。一般认为,国家质量基础(NQI)是指国家为推进质量建设而建立和执行的有关标准化、计量测试、认证认可、检验检疫检测等所需的质量工作体制、机制及法规制度框架的统称。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高度评价NQI,认为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已经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作用重要

  国家质量基础 (NQI)既是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的技术支撑,也是我国技术性贸易的核心,是促进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的世界语言和技术语言。国家质量基础(NQI)给出了中国质量升级的路径,对中国制造业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政府发挥监管职能的技术支撑。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责,质监部门对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国家质量基础履行综合管理职责。计量检测是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凭数据指导生产,监控工艺,检测成品,质量才能真正得到保证。标准是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标准对质量有重要的牵引作用,有好的标准,才会有好的质量和效益。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我国质量监督工作体系正是依托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建立并完善起来,通过履行和发挥市场准入、生产许可、监督抽查、风险监控、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执法打假、缺陷召回等质量监管职能保障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

  (二)政府服务企业的公共技术平台。政府通过搭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发挥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的技术支撑作用,支持企业开展质量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推出新产品、催生新业态。加强计量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供计量测试校准检测服务。政府指导生产企业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合理配置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实现生产全过程有效监控。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政府通过建设农业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体系、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服务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参加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增强话语权,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发展。认证认可可以从源头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对外贸易。

  (三)实施国际贸易政策的重要手段。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手段,是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当前,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远超其他非关税措施,呈现出数量增多、要求苛刻、形式隐蔽的特点。据统计,2013年新通报技术性贸易措施3433项,2014年上半年就达2018项。《欧盟玩具指令》受限有毒有害物质则多达千余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规定每种食品、农产品涉及的残留限量标准平均为200项。

  现状及存在问题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质量工作,国家质量基础明显加强。但与世界上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相比,我国的质量基础仍然薄弱,差距也是明显的。

  (一)国家质量基础明显加强。一是标准化工作方面,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总数达到10万多项,覆盖第一二三产业和社会各领域的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二是计量基础方面,建成了覆盖几何量、热工、电学、力学、时频、光学等10大学科领域的183项国家计量基准,其中80多项基准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三是认证认可方面,建立了中国特色认证认可体系,认证认可国际标准转换率达100%。发放各类有效认证证书118万张。四是检验检测方面,建设国家级质检中心和检测重点实验室853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家质量治理和技术支撑体系。全国检验检测网络逐步形成,为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五是我国质量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我国积极参加全球质量秩序治理,2008年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2011年成为国际电工委员会常任理事国,2013年中国人首次当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和国际电工委员会副主席。

  (二)当前我国质量基础依然比较薄弱。一是与世界上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相比,我国的质量基础仍然十分薄弱,差距也十分明显。统计数据显示,在德国,标准对GDP的贡献率为0.9%,法国和澳大利亚为0.8%;欧盟的计量技术成本收益比为2.7,德国为3.9,荷兰为3.6。在我国,检验检测对GDP的贡献率为0.1%,认证认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分别为0.914%和0.338%。二是标准缺失、滞后、老化和交叉的情况比较突出,在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中尤为明显。由中国主导制定的ISO、IEC国际标准只有179项,仅占总量的0.7%,国家标准相关联采标率为73.5%,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三是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服务业存在着小、弱、散现象。四是技术岗位人才奇缺,制造业研发技术人才偏少,一线工人技能水平不稳定,流失率高,“设计是高工,生产是民工”的问题加剧了产品质量的波动。

  如何夯实质量基础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但还远未成为制造业强国。“中国制造”还存在着产品附加值低、自主品牌较少、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出我国质量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质量工作系统性、规范性、技术性很强,只有抓好基础、打牢根基,质量发展才有坚实保障。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必须在坚持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质量监管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这4大国家质量基础建设。

  (一)加强标准化工作。加快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节能减排、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实施标准分类管理,加强强制性标准管理,完善推荐性标准体系,培育发展社会团体标准,改革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增强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推动我国优势技术与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积极参与制修订影响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的国际标准,提高应对全球技术标准竞争的能力。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建设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企业在标准方面的主体责任。构建标准化科技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推动科技、经济与标准紧密结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标准化。要加强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抓紧组织制修订一批急需的强制性标准,缩短标准制修订周期,提升标准的先进性、有效性和适用性。

  (二)强化计量基础支撑作用。加快完善国家计量基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紧密结合新型工业化进程,建立并完善以量子物理为基础,具有高精确度、高稳定性和与国际一致性的计量基标准以及量值传递和测量溯源体系。紧跟国际前沿计量科技发展趋势,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贸易公平、改善民生等计量新需求,加强计量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法制计量,全面加强工业计量,积极拓展工程计量,强化能源计量监管,培育和规范计量校准市场,加强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计量检测和管理体系,加强对计量检测数据的应用和管理,合理配置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积极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技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升计量服务能力,建设一批重大精密测量基础设施,建立完善国家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和共享服务平台。尽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计量体系。

  (三)推动完善认证认可体系。加快建立实施新能源、碳减排、信息安全、现代服务业等新领域认证认可制度,完善国家认证认可制度体系。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建立健全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认证认可管理模式。提高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有效性,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康有序发展,完善管理体系和服务认证制度。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认证、检测市场,加强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监督管理。搭建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为各行各业提供基准统一、通用开放、权威可信的资质评价服务与管理保障。稳步推进国际互认,提高认证认可国际规则制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提升中国认证认可国际影响力。

  (四)加快检验检测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加强政府实验室和检测机构建设,对涉及国计民生的产品质量安全实施有效监督。优化检验检测资源配置,建设检测资源共享平台,完善食品、农产品质量快速检验检测手段,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健全科学、公正、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检测体系。对技术机构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管,规范检验检测行为,促进技术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检验检测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社会公信力。通过整合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定位明晰、治理完善、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布局合理、实力雄厚、公正可信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体系。

  (作者单位: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年12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