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试论成都制造业升级壮大的发展路径​

2014-07-15 15:39:05 中国质量新闻网

以质量进步促进产业升级

——试论成都制造业升级壮大的发展路径

    ■文/林  正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依托,它直接体现地区生产力水平。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制造业质量进步与产业升级壮大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加快经济发展转型,以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抓手,突出产品质量提升,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制造业特别是以IT、汽车等为代表的制造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成都的重要支柱产业。
  发展现状

  近年来,成都加快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在3297家规模以上企业和111家质量短板企业开展“质量监管、质量提升”示范试点推广活动。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以品牌培育助推产业发展,促进“成都制造”向“成都创造”转变,产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对成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行评估(见表1),2012年全市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5.23,分别比上年全国、西部地区和四川省得分高2.35、4.32、4.14(见图1)。在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三级指标中,成都制造业标准与技术水平、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研发与技改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得分为83.44、88.13、95.41、70.45、99.14、78.75,其中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和核心技术能力得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较大优势,其他指标基本处于全国平均水平(见图2)。可见,成都制造业改变了过去仅仅依靠低廉劳动力和丰富资源的“数量增长型”发展模式,向着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的“质量提升型”方向发展。
  存在问题

  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制造业从发展理念到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成都制造业基础较为薄弱,与发达地区相比,制造业质量驱动发展还有不小差距。

  一是质量成本控制较弱。2012年全市质量损失率0.41%,高于2011年全国0.16%平均水平;全市制造业产品质量等级品率83.21,比全国平均水平得分低5.91。根据质量损失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计算,2012年全市质量损失约达到21.36亿元。质量损失率较高的主要是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优势主导行业,表明成都部分主导产业质量成本控制能力较弱。

  二是行业质量驱动发展不均衡。从制造业分行业看,成都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质量水平和发展能力优于整体制造业平均水平,表现出质量驱动发展特征。但是,成都家具制造、纺织业、服装制造、饮料制造、食品制造等行业质量竞争力较差,仍然属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

  三是提升产品质量的创新能力不强。国际普遍认为,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2.5%,企业才可维持生存,5%以上才具有竞争力。2012年,成都制造业研发与试验费占销售收入比重不足1%,远远低于国际标准,甚至低于全国2011年1.02%的平均水平。没有研发经费投入就没有技术创新,因而成都制造业产品附加值低。专业技术人才比重不高也是企业质量提升发展的制约因素,2012年成都工程技术人员比重为3.44%,比全国3.57%平均水平低0.13个百分点。

  四是产品质量与市场需求契合度不高。人均产品销售收入是衡量企业产品质量契合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2012年成都人均产品销售收入仅为71.19万元,低于2011年全国81.46万元/人的平均水平。分地区看,成都部分区(市)县人均产品销售收入均不足50万元;分行业看,成都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皮革制品、纺织服装、木材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均不足40万元/人,不到汽车等先进制造业的三分之一。这从侧面反映出成都制造业产品质量有待更大地提升,还需进一步契合市场需求。
  发展建议

  为加快筑牢成都制造业质量技术基础,占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带动提升地区生产力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以品牌培育带动制造业薄弱行业发展。与沿海城市相比,当前成都制造业知名品牌较少,品牌价值含金量较低,品牌收益率不高,没有形成品牌集聚效应。建议成都加强制造业品牌培育建设,强化政府作用,引导企业通过联合、并购、重组做大做强,为品牌创建实现规模收益奠定基础;强化政策作用,整合部门政策资源形成合力,在金融、科技、出口等方面给创建品牌以政策倾斜;规范品牌评价认定机制,完善品牌退出机制,品牌评价认定主要交由品牌服务中介机构负责,市品牌战略办公室将工作重点转向对企业的品牌培育、品牌运用、品牌维权等。

  二是积极推进质量专业资格制度。当前,成都实行质量专业资格制度,但首席质量官合格的人数少,远远满足不了企业需求。建议成都积极推进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开展技能人员职业技能考试和鉴定工作;在制造业行业,尤其是成都制造业优势产业,以及具有较大潜力的企业中,实行相关岗位持证上岗制度;推行制造业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落实企业质量安全控制岗位质量责任,定期督促检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责任落实情况。

  三是建立行业标准化信息平台。标准化可以为制造业质量提升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建议成都加快推进制造业各行业的标准化工作,由市质监部门牵头,以制造业各行业为单位,依托行业内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及时跟踪吸纳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和发展动向,建设行业标准化信息平台,逐步完善制造业标准化信息管理体系,推动企业主动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内先进标准。

  四是支持更多的企业承接国家重大研发项目。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更多制造业中小企业承担国家科技项目,鼓励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带动企业增加研发经费投入;创新制造业企业研发的风险投资体系,通过买卖方信贷、科技小额贷款、融资租赁、集合信托、科技保险等方式,支持制造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融资;促进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年4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