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以宏观质量管理促经济转型升级

2014-05-13 10:16:20 中国质量新闻网
    ■文/冯灿校

  质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宏观质量管理是经济实现效益型增长的根本出路。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以提升区域整体质量水平为目标,以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为切入口,积极发挥政府的主导力、企业的主体力和部门的协作力,走出了一条具有绍兴特色的质量建设之路。

  搭框架,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

  1.制定明晰化的质量发展总战略。质量规划是质量提升的前提。近年来,我们推动市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建设质量强市的意见》、《绍兴市质量强市建设“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意见,对质量建设作出了全面系统的规划,从宏观层面将抽象的质量明确为具象的目标和抓手,明确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保障体系、质量技术支撑体系、质量诚信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的主要任务,质量建设实现了由产品质量向产品、工程、服务、环境四大质量领域的延伸,形成了工业强市和质量强市齐步并推、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循环,推进了绍兴由“制造大市”向“品质强市”转变。

  2.开展系统化的产业质量提升活动。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经济,产品质量是企业抢占市场的通行证,加强质量建设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政府发展经济的命脉和根本出路。我们针对绍兴块状经济特色鲜明的特点,注重示范带动、创新驱动和企业主动,突出管理创优、标准创新、品牌创建、技术创先和质量创强,在4大优势传统产业和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树立了10家质量管理、品牌提升、标准创新、质量诚信、质量创优、节能减排、质量安全、行业质量、质量文化、质量新秀示范企业,引导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高品质的服务,增加产品公信力,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有效地促进了我市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同时,我市积极发挥标杆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开展了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创建工程,通过纵向、横向、双向“三向孵化”,分类、分步、分层“三分孵化”,联动式、契约式、助推式“三式孵化”等模式,营造了“行行建基地、业业抓孵化、企企促提升”的产业抱团发展氛围。目前已建成了1个省级、15个市级、51个县级先进质量管理孵化基地,336家企业经孵化后,有288家导入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有10个项目入选省质量管理创新项目,31个产品获评浙江省名牌产品,199个QC成果在市级获奖并创造直接经济效益近亿元。

  3.实施多元化的质量发展引导机制。一是引导优良资产和生产力要素向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集中。名牌是高质量产品和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近年来,我市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产业、服务业、农业以及块状产业区域名牌的培育力度,“一企一策”开展“名牌培育下基层、名牌创建进企业”活动,培育了一大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带动力大、市场辐射力广的科技创新型、管理创新型、绿色环保型品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名牌战略逐步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截至2013年,我市获得中国名牌产品61个,有效期内浙江省名牌产品315个。工业名牌中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制造业和拥有自主创新技术产品的比例达到了60%以上,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产品和国家级新产品的比例达到了25%以上,74个名牌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二是以标准化战略抢占行业话语权和市场制高点。质量标准的设立与执行是政府质量宏观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的重要依据,标准已成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应对气候变化的强有力手段。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标准创新活动,促进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标准实施转化为产业化,推进专利技术标准化。目前,我市已成立12个国家级、省级专业标技委,参与制修订国际先进标准16个、国家标准419个、行业标准376个、地方标准214个,联盟标准20个,其中6个标准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62家企业入选“浙江省标准创新型企业”。三是以政府质量奖激励全社会质量提升的正能量。政府设奖,引导和鼓励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是当今政府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普遍作法和重要保证。2007年绍兴在全省地市中率先设立了“市长质量奖”,各县(市、区)及市直各开发区之后也都相应设立了“县(市、区)长质量奖”,2010年开始了乡镇(街道)质量奖和总经理质量奖的评选工作,2012年增设了“绍兴市质量进步奖”和“质量管理标兵奖”,逐步形成了质量奖的层级评审机制和梯队培育机制。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政府质量奖企业191家。

  4.健全制度化的质量强市工作机制。质量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切实加强对质量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质量强市领导小组,建立了市政府定期研究质量建设的工作、督查和考核机制,健全了“单月督查、双月例会和季度通报”推进机制,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负责抓、牵头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合力抓的质量建设工作局面。同时,我们大力加强质量文化建设,提炼并广为传播“品立绍兴,质行天下”的绍兴城市质量精神,推动形成人人关心质量、监督质量、促进质量提升的浓厚氛围。

  抓主体,确保大质量安全底线

  1.创新构建“站所+网格”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我们通过建设乡镇质监基层站所,构筑“本地自生性的质量安全预控网、输入性的质量安全隐患拦截网”,建立了“责任明晰化,力量整合化,管理常态化,措施综合化”的“站所+网格”监管模式,真正落实了监管责任,强化了安全基础,我市的做在全省得到了推广。同时,大力推进分级分类监管,不断改进和优化监督抽查方式,切实加大涉及民生安全、生命健康、节能环保类产品的监督抽查力度,提升了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保证能力逐年提升并走在全省前列。产品质量抽查合格率从2005年的90.6%逐年攀升至2013年的97.5%,已连续九年居全省第一位。

  2.创新推行质量安全约谈制度和“黑名单”制度。立足抓早、抓小、抓苗头,坚持严管、严查、严惩,建立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收集研判、风险信息预警发布和重大风险信息快报机制,切实强化了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先后组织开展了部分重点产品整治、“十小”行业整规、安全生产“百日大整治”等专项治理活动,全面实施食品生产企业法人代表质量安全承诺、约谈、培训考试和述职评议制度,适情曝光质量违规、质量失信、质量不合格企业名单,以市场机制倒逼企业强化了质量管理。

  3.稳步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为激发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在动力,2012年,我市在市委党校建立了首席质量官培训基地,从“市长质量奖”企业的质量关键岗位入手,试点植入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动企业培育自己的质量把关人,使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目前,已有219家企业设立了首席质量官。

  4.积极探索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着力构筑政府、乡镇、企业、协会和社会监督等多元共治的大监管机制,突出激发乡镇一级政府抓质量建设的责任和动力,先后探索推广了“四责联动、三网并织”特种设备大监管工作机制,稳步推行企业首席安全官、特种设备户籍管理、老旧设备淘汰更新、主体责任量化考核等四项制度,推动政府排查治理,督促企业自查自纠,特种设备安全连续六年无死亡事故。

  夯基础,提升大质量服务平台

  技术创新尤其是获得独有的核心技术是企业克敌制胜的必要条件和“杀手锏”。检验检测是现代制造业的必备环节,是产业发展和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根据绍兴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需求,我们着力加强区域特色产业、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检测平台建设,建成了1个国家质检中心、12个省级中心和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另有环保设备、有色金属及其加工产品、中小型轴承产品3个国家质检中心正在筹建之中,启动了占地100亩,集检测、研发、中试、培训于一体的绍兴国家级检测试验科研基地建设,并积极鼓励系统内各技术机构和实验室开拓多元服务模式,面向中小企业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积极为企业突破关键技术、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应用、新技术测试等活动提供快捷优质的公益性装备共享、技术支持和标准信息服务,使检验检测平台真正为企业所用。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年3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