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浅谈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质检工作的改革之策

2014-04-08 15:05:53 中国质量新闻网
  除积弊 抓改革促发展

  ——浅谈在经济转型升级中质检工作的改革之策

  ■文/杨汉东  谭志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战略,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加强事后监管,强调了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作用。此次全会突出了政府自身的改革,所以质检部门自身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质检部门作为与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经济行为密切相关的部门,改革思路必须要基于这两点统筹考虑,才能使改革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转型对行政和技术服务的影响

  (一)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特点。

  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呈现高中低端并存、发达欠发达地区共进的局面,发展十分不平衡。在沿海发达地区,新兴技术发展迅猛,新能源、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已经与发达国家基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华为、中兴、阿里巴巴等一批本土企业也具备了与国际巨头同场竞技的实力。但同时,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中低端制造业仍然占据经济的很大比重,缺乏核心技术。这种高低共存的经济阶段,就需要质检部门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经济双轨制矛盾凸显。中国自1978年开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后,虽然破除了旧有计划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但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仍不健全,双轨制经济模式事实上仍主导着中国经济。政府过多干预微观经济领域、政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市场自我调节机能受限、资源浪费和市场活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政府越位、缺位的问题明显,质检部门身兼“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情况也较为突出。

  红利边际效益递减。中国依靠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究其原因,一是政策红利和价值洼地的双重作用,二是全球化导致的产业链再造。例如:人口红利、资源环境的低成本、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等改革红利使中国经济连续30多年保持了高速增长。但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力的加强,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出现,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经济发展的成本正在迅速增加,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已经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质检部门自身管得过多、统得过死的问题也随之日益明显。

  (二)质检部门自身存在的固有问题。

  质检部门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当前中国经济的三个特点使质检部门固有的问题更加突出。一是规范化建设严重滞后。因为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质检部门从人员准入、执法标准、处罚依据,甚至人员着装,都是各搞一套,全国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造成了内部协作机制不畅,互相抢饭碗等问题。二是人员经费保障不完善。由于历史沿革原因,质检部门有全额财政拨款、自收自支等多种经费来源,而由于财政经费的不足,使一些地方的质检部门在经费压力下,只能以罚代管解决生存问题,造成了监管缺失、执法不力的问题。三是行政审批效率低下。一些单位以行政审批权力谋取部门利益,例如:除法定的收费项目以外,还有服务费、检验费、咨询费等花样繁多的收费项目。四是重收费轻服务的情况突出。基层质检部门仍在温饱线上,装备投入和人员培训跟不上,导致跑收入成为主要工作,为企业服务既没动力也没能力。五是发展后劲不足。因为中低端制造业更多地关注于简单的加工生产,而作为与高端制造业发展基础的标准、计量、认证等质检核心资源还缺乏市场,造成我们投入大量资源在传统领域的监管工作上,对标准等质检部门独有市场缺乏有效的监管,而其它部门的监管职能与质检部门又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几家抢饭吃的问题一直存在,质检部门不仅承担了巨大的监管风险,也缺乏在政府体系中的话语权。

  经济转型升级下的改革之策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直面问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方案突出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所以,质检部门自身改革就必须紧紧围绕中央的总方针,以问题为导向,除积弊、抓改革、促发展。

  第一、把握改革的重点。鉴于中国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仍将长期存在,高中低端制造业仍将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质监部门自身发展规划上,就要采用分类指导、各有侧重的思路。在企业缺乏质量、标准、计量、检测能力的地方,就需要由质检部门提供相应服务,弥补中小企业自身投入的不足,降低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帮助企业发展壮大。而在工业体系完备,企业自身检测技术能力较强的地方,质检部门就可以更多地利用企业的已有资源,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搞重复建设,集中资源突破新经济领域的法律、标准、计量、认证等前沿课题,掌握行业发展规律,制定游戏规则,解决目前一些产业无标可依、无法可依的问题。

  第二、突出干部队伍改革。一直以来,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关键还是审批对人员要求低,监管对人员要求高。审批是拿着规定照本宣科,而监管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干部队伍的素质要求更高,没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监管就是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根据中央简政放权,减少前置审批,加强事后监管的改革思想,今后监管将是质检部门的核心工作,而监管是否到位关键在队伍素质能否达标。但目前质检部门作为行政机关,多数干部缺乏专业技术能力,外行指挥内行的情况很普遍。因此,要解决能力不足的问题,除了一直强调的干部培训以外,对现行公务员队伍进行聘用制改革是根本出路。要压缩行政管理类公务员比例,采用聘用制的方法,更多吸纳专业技术类人员补充质检队伍,用真正的“内行人”负责监管工作,只有这样监管才能有的放矢,行之有效。

  第三、推进技术机构改革。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加速推进,低端制造升级到研发和销售等高附加值领域是必然趋势,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将更加普遍。作为生产环节的重要内容的检验检测业务,今后肯定是走专业化、集团化、产业化的发展方向。但要激发这个潜在市场,就必须要突破政策瓶颈,对检测技术机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方向,推进技术机构的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改革要将检测机构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制公司,质检部门以出资人或股东的形式行使资产管理权,而把经营权交由职业经理人负责,实力强的公司可以引进社会资本甚至外资合作,成规模后还可以上市融资。目前,国家和地方已经有所动作,但国家具体意见并不明朗,很多地方的改革还是小心翼翼,打擦边球,还需要国家明确技术机构的改革方向,以改革推动技术机构发展壮大。

  中国特色质检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国经济必将再次驶上发展的快车道,经济的转型升级必然加快推进。所以,对质检部门来说,只有改革才能适应今后的形势发展需求,也只有改革才推动中国特色质检之路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年2月刊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