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不断完善

2012-04-18 15:57:02 中国质量新闻网

   “我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实施十年来,认证范围已从最初的19大类132种产品发展到了现在的22大类163种产品,截至2012年3月,CCC证书累计发放近61.8万张。”在近日召开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工作会议上,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刘卫军介绍,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对提升我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公共安全、规范企业生产、引导市场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发挥着对产业转型的推动作用,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基础支撑。

    稳中求进 创新发展

   2001年,为兑现我国加入WTO的郑重承诺,消除解决重复认证、重复评价的问题,国家认监委建立了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2002年5月1日,指定认证机构开始受理CCC认证申请。CCC认证制度历经10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认证范围已从最初的19大类132种产品发展到了现在的22大类163种产品,覆盖了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电工、电子、电信、农机、机动车、建材、安防消防、医疗器械、轻工、化工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的10个行业。据悉,截至2012年3月,CCC证书累计发放近61.8万张,累计获证企业近8.8万家;处于有效状态的认证证书为30.9万张,其中境内证书包括28.4万张,境外证书包括2.5万张;持有有效证书的生产企业共计4.6万家,其中境内企业4.2万家,境外企业4000余家,境外企业覆盖了78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放标准规格标志近39.9亿枚,核发印刷模压标志批准书近43.1万张。

   在认证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实施机构也在不断发展。目前,强制性产品认证共有指定认证机构10家、实验室158家,分布于全国的26个省区市。据介绍,自CCC认证制度实施起,国家认监委就指定了CCC认证标志发放管理中心对CCC标志进行发放和管理;认监委信息中心负责CCC认证获证证书和数据的管理。CCC认证对工厂检查员实行统一的注册管理制度。作为技术保障,认可中心、认证认可技术研究所在制度设计、专项监督工作中都已充分体现了其技术支撑作用。同时,国家认监委已成立了24个技术专家组,共有专家557名,全面覆盖了认证、检测、工厂检查等各个环节,各技术专家组以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标准要求为依据,结合CCC认证实施的具体情况,解决了大量技术方面的疑难问题,保障了CCC认证工作的顺利实施。

   值得关注的是,为规范认证行为,经过不断探索,国家认监委建立完善了“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认可约束、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据悉,为提升CCC认证工作质量,国家认监委一直把强化认证机构和实验室监督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自制度实施以来,国家认监委在认可中心的大力协助下,组织开展了对认证检测活动和结果的专项监督,规范了CCC认证检测工作。同时,国家认监委高度重视获证产品的最终质量,组织地方两局开展了获证产品抽查,加强获证产品国家监督抽查结果的质量分析与处理工作。

    实施十年成果显著

   刘卫军指出,十年来,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实施,全面提升了产品质量,保护了消费者安全;支撑了政府职能转变,降低了行政风险;推动了外贸发展,促进了产品出口;促进了产业升级,推动了企业创新;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诚信体系建设;服务了国家政策,引导了社会消费。

   据介绍,我国CCC认证制度实施以来,目录内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逐步提升。例如,在国家监督抽查中,家电产品合格率从2002年的76.7%上升到2010年的85.5%,电焊机产品合格率由2001年的56.5%上升到2010年的94.7%,灯具产品合格率由认证实施初期的32.7%上升到目前的81.90%。在童车生产企业聚集的河北平乡县,2005年CCC认证实施前,童车抽查合格率几乎为零,童车企业对相关技术和标准要求知之甚少,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障,CCC认证实施后,2010年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为67.64%,2011年合格率提高到77.50%,产品质量正在逐年提升。

   CCC认证制度的实施,不仅有效地保障了产品质量安全、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也从客观上提高了关系国计民生重要产品的生产技术门槛、淘汰了落后产能、促进了技术工艺水平提升。“例如,在电机行业,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电机企业处于一个标准、一张图纸的粗放式生产方式,CCC认证的实施促使一些不具备稳定生产合格产品能力的企业停产或转产,促进了电机行业优胜劣汰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制度的实施还促使企业更加重视加快推进技术改造,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和人力资源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以瓷质砖为例,CCC认证的实施使瓷质砖生产企业普遍加深了对产品放射性控制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技术创新和关键原料的识别与控制,企业选择低放射性原料、采用二次布料技术等手段,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放射性水平。

   与此同时,CCC认证制度的实施,还有效解决了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信用缺失的问题,对于质量安全、健康、环境保护等形成了统一、专业的市场评价基础准则,打破了地方和行业的市场分割,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保护了守法企业的利益,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初步成为解决市场调控失灵问题的重要手段,发挥了对市场经济秩序规范、有效运行的保障作用。据悉,近年来,在国家认监委的部署下,指定认证机构还开展了对企业的分类管理工作,加大了对获证企业产品的证后监督力度,尤其对“诚信缺失”企业,增加了飞行检查的监督频次,促进了企业的自我行为约束,推动了企业认证诚信体系的建立。“CCC认证工作从本质上体现了对企业诚信程度的评价和认定,并使诚信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

    从多方面继续完善

   “国家认监委下一步将以‘稳固、创新、发展’为总体目标,紧扣‘优化制度设计、夯实基础建设、强化监督管理’这条主线,不断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使其与产业和产品特点更相适应,与国际认证发展潮流更相融合,与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更相匹配,显著提升制度的社会公信力。”刘卫军介绍,我国将不断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基于对CCC认证质量分析的全面总结和问题剖析,CCC认证制度要逐步从产品目录、认证模式、实施规则、指定机构、质量分析与风险分析、信息化等方面进行调整完善,具体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

   建立科学合理的CCC目录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产品调出和调进目录的原则及具体评估方法,通过强化对CCC认证产品目录的动态管理,逐步建立符合国家政策需求、切合行业实际、满足百姓生活需要、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CCC目录动态调整机制。

   推动认证模式创新与实施规则调整。针对不同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和质量控制风险的差异,设置不同的认证模式,使认证程序更适合和贴近产品的质量管理和更新、发展,体现CCC认证作为保障人身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

   完善指定实施机构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总量控制、适度竞争、能力优先、综专结合、合理布局、便利企业”的原则合理调整指定机构,分步解决部分产品认证领域认证机构独家实施的问题,对指定实验室的布局进行科学合理调整。同时,要建立指定机构的淘汰机制,对指定机构的管理应有进有出,根据工作需要和认证市场规模,严格规定指定机构的准入条件,加强对指定机构认证活动和认证结果的监督。

   推进CCC认证质量分析与风险分析工作。2011年,国家认监委组织指定认证机构、实验室、专家组、研究所、认可中心、协会等多方面的专家,对CCC认证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质量分析,取得了不错的工作成效。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这项工作,建立CCC认证质量分析和风险分析的长效机制。

   建立CCC认证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今后将加强数据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认证信息共享服务,建立CCC认证数据收集管理长效机制,加强CCC质量数据的上报工作、实现CCC数据的实时采集,进一步完善和升级CCC数据信息化系统,强化系统业务端的管理。《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