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找“艳遇”等于跳陷阱

2012-03-18 14:58:14 中国质量新闻网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人“不慎”吃到万元一顿的“便餐”,有人费心淘到手的“国际名牌”竟是垃圾货,更有人在旅途中跟着黑心导游的脚步、不停地在“艳遇”的阴沟里打滚儿。日前,郑州的黄先生在网上与一名女网友聊天。聊得高兴之际,女网友主动邀请黄出来走走。见面后,两人相搀着来到某豪华酒庄“坐坐”,点了开心果、牛肉干、瓜子、水果拼盘、红酒等,处于兴奋之中的黄先生“被消费”了1.1万余元。经警方点破,受害人恍然大悟——原来浪漫不光害死猫。

   只有您不敢想的,没有商家不敢做的。“想艳遇吗?”这是江苏某家房地产公司为新楼盘所作的推介广告。当大幅广告标语飘然而落,路人眼球统统被吸引过来,真正达到了一鸣惊人的效果。“想艳遇吗”是要通过单调、强化的重复或特殊的视觉效果,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意图达到增强消费者记忆的目的。但这样的暧昧创意,虽然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最终结果却是扰乱视听,甚至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与厌恶,其效果可想而知。据报道,现场一名10岁左右的女孩问妈妈:“艳遇是什么意思啊?”妈妈脸红了一下,搪塞说:“就是指遇到鲜艳的东西吧。”?有识之士愤怒指责道:商家的这类所谓营销策略,其实是对商业文化的曲解。“想艳遇吗”说明,眼下一些商家在追求广告效应方面,已冲破商业文化本应遵守的道德底线。据说,这一“抗议”惹得商人们哈哈大笑,他们才不关心是否毒化了社会空气、玷污了孩子们的眼睛,房地产商心里只惦记一件事,把手里的房子一间不剩地全卖出去——这就是他们心里最大的愿望。至于“艳遇”?那是消费者的闲事儿。

   在著名的“艳遇之都”丽江,渴望艳遇的游客要当心啦。一位驴友自曝经历:那天他到餐馆刚落座,服务员马上推销起各式各样的酒,并询问是否需要点歌。服务员一边说一边递上了几张点歌纸。不仅如此,该驴友还屡屡碰上“酒托”。在酒吧里,这些酒托假扮成寻找艳遇的单身女性,诱使单身男青年买单。最终,这名驴友花了近500元的酒水钱,却未能抱得“美人归”。据当地人介绍,这些“艳遇女”大多是酒吧老板雇用的“酒托”,她们通常连哄带骗,选择价格较高的酒品让客人买单。而那些头一次到丽江,抱着找艳遇想法的“冤大头”,只有被“敲竹杠”的份儿。最终,“找艳遇”变成了“被艳遇”。而这种“猎艳高手”也被人戏称为“江湖腌鱼”。

   挨坑挨多了,有些倒霉蛋儿会将自己的不幸归罪于浪漫情结。其实浪漫无罪,世间也的确存在艳遇。然而在消费领域,您最好不要抱着这类幻想。当人家打出“艳遇牌”的时候,您最好知趣地抽身而退。这样做不仅能保护好您的钱包,更能保护好您的自尊心。所有期待“艳遇”和或不感兴趣的消费者,都要牢记前辈的忠告:“买的没有卖的精”。一则西方笑话揭穿了消费“艳遇”实质——有一位光顾宠物店的顾客,不大相信他竟有这样的好运气:只花600元钱,就能买到一只既会背诵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又会模仿歌剧演员吟诵荷马史诗的鹦鹉。然而,当这人把鹦鹉带回家时,鸟儿却发不出一个音来。两周后,顾客返回店中,找店主索赔。店主说:“当初我俩都听到它像个天使般的背诗、唱歌,而现在它什么都不会了,你却让我把它收回?好吧,出于良心考虑,退给你100元。”这人勉强接受了,就在身后店门关上一瞬间,他听到鹦鹉对店主嚷嚷了一声:“别忘了,其中250元归我。”

    这便是所谓的“艳遇”。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