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如何把握质量问题舆论监督报道

2011-04-18 11:00:06 中国质量新闻网

   舆论监督被誉为党和政府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的喉舌。因此,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必须是以维护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为目的,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为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又慎重地开展舆论监督。

   长期以来,假冒伪劣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关打假和揭露质量问题的新闻报道受到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关注。应该说,这类舆论监督属于新闻批评类报道,它面向的是整个社会,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舆论监督,它涉及到对人和单位问题的揭露、评估仍至引发对人的处理,是一项必须慎之又慎的工作。

   因为,打假治劣和揭露质量问题的舆论监督报道不同于其他新闻批评,要求记者在既慎重又敢碰硬的前提下,完成整个采写过程,就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在采访和写作中应注意以下八个问题及关系:

   一是要以党性原则为指导,以法律为准绳,以民心为向背。按照以事实为基础的原则,来揭露制假售假和生产劣质产品的行为,从而引起有关方面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二是在新闻批评报道中,记者与被监督者在利益、立场、观点上,基本都是根本对立的,必须以事实为原则。这种对立关系,常常使采访活动本身就变成一场激烈、复杂或者微妙、曲折的斗争。这就要求记者在采写时,既要旗帜鲜明,尖锐泼辣,又不能言过辞激,更不能冷嘲热讽、肆意挖苦,甚至人身攻击。一定要把握好尺度,秉笔直书被监督者的错误事实。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深入采访被监督者,让其充分发表意见和看法。同时,还要尽可能地向知情者了解情况,听听他们的意见,以便更准确地把握事实、正确认识事实。

   三是在舆论监督报道前,尽量要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尤其是出现的区域性质量问题,更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看法,通报有关情况,使采访调查更加深入。

   四是在舆论监督过程中要有胆识、胆量和勇气。采访到制假售假的幕后新闻,要敢于坚持真理,伸张正义,揭露制假售假行为。

   五是舆论监督报道不要纠缠细节。在采写中不宜太注重细节,要着眼于大的方面。尽管在新闻报道中,有时细节很能说明问题,但还应看到有些细节是有弹性的。如果用在舆论监督报道中,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争议,从而造成麻烦。

   六是舆论监督报道要有现实的针对性。为使舆论监督新闻报道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在众多的打假治劣题材面前要选择哪些是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哪些是党和政府正要抓的典型问题,同时也要和党和政府抓的中心工作相适应。

   七是舆论监督报道要掌握时机,尽可能不要产生过大伤害。这就要求记者在采写过程中,要掌握舆论监督的尺度,对过失性的问题,一定要从善意的角度采写。重在转化报道方式,使被批评者感到自己并没有被一棍子打死,只要有了认识和改进,就能得到肯定,真正做到批评一个人,教育一批人的效果。

   八是舆论监督要有结果。这是舆论监督的严肃性所决定的,也是新闻工作的自身规律所要求的。批评报道以后,被批评者有什么反应,改正错误没有,有关方面处理结果怎样,这都是受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因此,在舆论监督过程中,要及时报道有关部门的反应、被批评者的反应、或是对批评的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情况。

   总之,舆论监督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问题。在新闻实践中,打假和揭露质量问题的舆论监督报道,需要质量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以使其更加充分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单位:中国质量报)《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