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质监网格化监管模式初探

2011-02-18 10:24:29 中国质量新闻网

   网格化管理源于计算机网格(Grid)技术在管理领域中的应用。网格化管理是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在网格单元之间有效地实现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

    基本特征

   网格化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作业方式的优化和完善,是在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支撑下,前台着眼服务对象的需求,后台着手服务管理资源的调配,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

   网格化管理的特征是网格结构系统协调互动、异构资源全面共享、按需配置协同作业、业务流程闭环控制。通俗地说,网格化管理就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科学方法为指导,通过运用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的管理手段、方法和技术,实现监管对象全面覆盖、资源信息全面共享、岗位责任层级落实,将原来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的管理。

    基本模式

   质监网格化监管的基本模式,是以系统的观点着眼全局统筹,从整体(系统)与部分(子系统或要素)、部分与部分、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上综合地、精确地分析和研究,以综合信息处置平台为核心,以多级递阶式网格为支撑,以风险管理为抓手,以资源共享和工作机制为协作纽带,通过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作用,谋求1+1>2的整体功能放大效应,构建一个“政府推动,部门协助、企业为主、社会参与”四位一体的多维网格化管理体系,共享互动、良性循环,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效能。

    (一)以优化资源配置为根本,科学布局网格。

   运用系统论等原理,按照“纵横交织、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职能到位、责任到人”的原则,充分利用质监内外系统监管资源,以普查建档为抓手,全面摸清监管基数,在保证每个网格区域面积、监管主体数量、监管任务和责权大体均衡的情况下,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定格、定员、定责、定标,以镇街(社区)为基本网格单元,构建三级四块立体网格化结构,强化网格纵横的互通互联,实现监管地域上无盲区死角,监管内容上无遗漏交叉,使得无形的责任机制获得有形载体支撑,确保网格化工作高效、精细、严谨、长效。

   一是按照系统层次等级性原理,纵向建立区(县)质监局、质监区域责任组、企(社)监督员三级网格的递阶式纵向基本体系结构,明晰各层级网格责任,实施网格分级分类监管。其中区(县)质监局为一级网格,负责网格化监管整体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督察督办,搭建网格化工作指挥协调中枢和综合信息处置平台,统筹兼顾,抓好网格化工作的计划、部署、指导、协调、检查、考核、总结等环节的工作落实;质监局区域责任组为二级网格,作为整体网格化的关节点,负责指导协调各片区网格监管工作并提供专业业务支持,全面掌握网格内日常监管工作的基本情况,计划、组织落实一级网格部署的各项监管任务,负责抽查重点区域、企业和产品,解决和反馈日常监管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并对三级网格日常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和评估,组织、协调网格内违法行为的查处工作;企(社)监督员为三级网格,构成一线网格单元,负责基础网格监管内容的具体执行(含信息登记、综合评估、日常巡查、跟踪整改、问题反馈等内容),对监管对象实施分类信用监管。

   二是按照系统开放性原理,横向建立企业、基层政府、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四类模块,整合各方优势,化有限监管资源为无限网格发展。其中企业模块层面,以强化其网格主体责任为根本,借助企业质量安全主管、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有形载体,构筑质企网格模块横向对接平台,逐步引导企业以标准、质量、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诚信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岗位责任体系,切实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基层政府模块层面,以法律法规明文规定基层政府应承担的属地责任为出发点,助推质监网格化监管工作纳入基层政府年度绩效考核指标,强化基层政府在质监网格化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以二级网格质监区域责任组设立为切入点,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实现质监与基层政府组织设置上的有机融合,同时优先吸纳村委(社区)工作人员兼职质监协管员,最大限度地延伸质监网格至监管一线;职能部门模块层面,在当地市区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在清晰界定各部门监管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业务交叉覆盖区域的合作机制,强化跨部门业务对接,以信息共享、协同联动为标准,实现质监网格监管由单部门治理向多部门综合治理转变;社会模块层面,以发挥社会舆论监督力量为补充,在既有的12365投诉举报系统、行风监督员、廉政反馈卡等监督模式上,结合各网格特点,创新思路,围绕企业违法行为和质监廉政履职两条监督主线,拓宽监督渠道,构建多元化监督方式。

   三是按照系统整体性原理,以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为目标,改变既往分线监管模式,在三级网格层面,着力推行综合监管模式,优化网格资源配置,即根据监管对象个体需求差异,将质量、食品、标准、计量、特设等各项监管任务科学组合、灵活“捆绑”,将日常监管与专项监督有机融合,通过质监执法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相关职能部门以及质监协管员的灵活配组,构建一支“一专多能”的综合监管队伍,运用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实施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地综合监督。

    (二)以信息技术为保障,建立综合信息处置平台。

   为确保质监网格化管理有序开展,基于质监立体化网格结构,搭建综合信息处置平台,兼顾对内调节枢纽、对外综合服务的作用。该平台设于一级网格层面,以综合科的组织实体形式存在,运用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通过对外五个子平台端口建立,实现网格内部运行电子化、协同化、透明化,外部服务专业化、便捷化、规范化。

   对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集数据管理、指挥调度、绩效考核、业务再造四重功能为一体的网格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一是数据管理功能。借助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着力推动“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技术法规、标准信息库”三个应用信息库为重点的公共资源建设,为信息查询、通报、反馈、溯源提供信息保障。二是指挥调度功能。综合信息处置平台在网上受理事件后,在系统自动分类筛选和人工二次复核筛选的基础上,明确处理事件主体,第一时间将事件分配到相关网格,实现网格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远程指挥调度。三是绩效考核功能。在各网格监管信息连续采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深层次分析挖掘,以数据或者图示等方式直观呈现各级网格监管状况,量化监管对象、过程、评价,为各级网格绩效考核提供基本依据,同时运用绩效考核结果有机地促进网格化管理的良性循环。四是业务再造功能。借助信息化手段,在科学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业务流程,不断明晰各级网格工作程序标准与细则,规范各环节程序要求,将业务流转全程数字化,使得整个网格化管理的业务处理,沿着网格职能定位,形成上下相接、左右相顾、环环相扣、点面连接、责权相致、层级相促的螺旋上升良性循环。

   对外,以深化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创建五个服务子平台,实现网格内外资源的无缝对接。一是创建12365综合服务平台。紧贴群众需求,积极拓展12365综合功能,形成集咨询服务、投诉处理、预警提示、宣传发动为一体,努力打造12365质监热线服务品牌。二是创建标准化政务窗口平台。把对外服务窗口作为网格化对外服务的主阵地来抓,开辟“一站式”窗口服务,简化办事环节,规范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切实让群众进一个门,办全部事。三是创建质企服务平台。把服务企业需求作为质监工作的首要环节,通过座谈会、QQ群交流、网站留言栏、行风评议等多种途径,收集企业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实施服务,构筑良好质企互动平台。四是创建政府对接平台。主动对接基层政府发展思路,以产业调研、政策引导、标杆推动为抓手,发挥自身职能,为政府决策当好参谋。五是创建技术支撑服务平台。在一级网格层面,助推各质监技术机构设立业务办理服务点,并派驻骨干人员参与网格管理,增强技术力量对一线网格管理的渗透力,依托“技术助企”工程的实施,做好限时服务、及时服务、超前服务、助推服务、跟踪服务等五大服务。

    (三)以风险管理为抓手,强化网格协同效应。

   就质监工作而言,基层监管点多、面广、线长,管理对象庞杂,个体差异性大,尤其是食品、特设、产品质量三大安全既为其重中之重,又为其难中之难,而法律法规和社会群众的高要求,使得基层一线人员随时都面临因职责履行不到位带来问责风险。实践证明,有效化解监管难题,实现“零缺陷”监管的基本方式在于风险管理。因此,构建质监网格化模式必须贯穿风险管理理念于始终,通过质监网格化监管风险防控体系(含企业风险评估管理、风险预警反馈、风险处置三个小体系)建立,使风险管理和质监网格化监管有机融合,既发挥网格纵向控制反馈、横向协调配合的协同效应,又确保网格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

   一是以一级网格为主导,构建企业风险评估管理体系,强化网格内风险的识别、分析和评估,为后续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置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二是以二级网格为节点,建立风险预警反馈体系。利用风险量化评估体系对本级网格进行风险评级,对存在潜在风险的三级网格实施分类预警,并将风险处置结果及时反馈一级网格,做到“整体掌控,提前预警、实时反馈、快速处置”。三是以三级网格为核心,建立风险处置体系。风险处置体系的建立要重点推进三项工作:第一是要在整个网格层面规范风险处置程序,统一执行标准,为一线网格监督员提供翔实的操作指引。第二是以综合监管为手段,整合三级网格横向资源。通过宣传培训、专家会诊、技术帮扶、联合执法等监管措施,以提高企业自身内控能力为根本,充分发挥企业监督员自查自纠的能动性,将网格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第三是要建立完善邻近网格互补互查机制,即邻近网格监督员确立为AB角色,二者在执行日常监管的过程同时,复核对方上次综合监管状况,如有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反馈上级网格,对风险处置结果实施“二次复核”,增强风险处置过程的实控性。

    监管要点

   (一)强化五大机制建设,拓宽综合平台信息渠道。一是强化重大事项通报和报告机制。重点围绕食品、特种设备、质量三大安全发生的区域性、危害性问题,建立限时向上级网格、基层政府报告,向相关职能部门通报的制度。二是强化联席会商机制。会同职能部门、基层政府、行业协会等单位建立定期会议制度,通报网格监管形势,共谋监管难点解决良策。三是强化信息互换和联络人机制。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基层政府各指定一名工作人员作为网格化监管工作联络人,定期交换监管信息,负责日常行政执法的协作沟通工作。四是强化联动执法机制。通过会议协商、合作备忘录等形式,明晰各职能部门监管职责,针对存在业务交叉的区域,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五是强化信息综合分析评价机制。以综合信息处置平台为主导,采用综合分析评价报告的方式,定期公布各级网格监管情况,旨在明确工作重点,推广优秀经验,指出工作不足。

   (二)完善三项制度保障,促进网格管理良性循环。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细化网格管理岗位职责,按照“谁监管,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原则,对于因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的责任事故,逐级追究相应责任。二是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借助综合信息处置平台的绩效考核功能,将网格监管效能与干部的年终评优创先相挂钩,提高干部网格化履职的主动性。三是建立督察督办制度。实行分级分类督查、层级监督制度,通过现场督查和网上督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网格交替查验,确保监管措施落到实处。

   (三)提高四种能力,增强网格管理履职效能。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着力“四员”队伍建设(质监监管员、基层协管员、企业质量安全员、社会监督员),以提高监管员专业监管能力,协管员协查协管能力、质量安全员自查自纠能力、社会监督员辨别真伪能力为目标,科学制定并有效运行教育培训、人才评价、激励创新、责任倒逼四大机制,全力打造一支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网格化监管队伍。

   (四)拓展三类信息手段,保障网格管理实时高效。一是借用“云计算”、“物联网”的思想,依托政府电子政府网络平台,加快质监“金质工程”研发和建设,逐步实现质检系统、市场管理部门、基层政府网格监管信息的互通互联、信息共享。二是坚持与时俱进,深入挖掘QQ、飞信、博客、微博等新型信息传播载体潜力,利用其快捷、互动、低碳特点,创新网格监管对接平台,缩短网格联络距离,提高网格传递时效。三是加大网格一线现代监管装备保障,通过移动PDA、快速检测车、远程监控系统等设备的配给,提高网格一线监管的执行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