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记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办案能手”王二锋

2010-04-18 10:10:27 中国质量新闻网

义无返顾

——记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办案能手”王二锋

   王二锋,1974年生,现任河南省焦作市质监局稽查大队副中队长。他在执法打假的多个领域有深入、独到研究,多次获省级执法打假先进个人等荣誉,主办案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2010年2月,他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2009年度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办案能手”称号。

   他从事执法打假工作近10年,共办理各类案件700余起,端掉劣质食品、建材、农资等窝点70余个,查获各类违法产品总货值超过8000万元,为消费者和用户挽回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他家里的书架全部摆满了书,电脑里积累了215类产品的关键指标、造假心理分析、造假手段揭秘的技巧。他在打假工作中逐步深入研究作弊规律与造假心理,写下了上百万字的笔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执法理念……这个世界上有些真相不是通过表面,而是需要用心去发现,而发现的过程中不能有妥协,只能坚持才能成功。王二锋,一位普通的质监执法工作者,用行动实践着这个道理,“用心”是他对工作的态度,“坚持”是他工作的方法。在执法打假的道路上,他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璀璨的创新之花。

    拨开重重迷雾

   对于王二锋来说,“用心”的含义就是有责任心,站在维护大众利益、社会公平的立场上,体会群众、社会对质监部门的要求,尽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热情去工作。同时,还要用心去钻研,用思路去打假。他有个特点,就是对任何一件事物都喜欢刨根究底,弄清楚它的真实情况,找到规律。在从事执法打假工作的那天起,他就开始思考:我们要监管这么多种类的产品,各种产品都有其造假特点,每个造假者想的也都不一样,造假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吗?他把这个问题一直放在心里,在一次次实践中分析总结,答案也逐渐清晰起来。

   王二锋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产品的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产品所了解的信息是不对等的,生产者具有绝对的优势,不法生产者为了获得超出正常的非法高额利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想方设法降低产品的价值,并采用种种手段去掩盖这一做法。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造假作弊手段,全部逃脱不了这一本质。根据这一本质,他通过分析产品的生产过程、剖析产品的技术指标、还原产品的本来面目,总结出了溯源式执法打假方法。

   2009年2月23日,在农资执法打假专项行动中,王二锋和同事到某肥业科技有限公司检查,这家公司的主要生产工艺是购买来其他大厂的碳酸氢铵,送入造粒设备,企业工人将从设备里出来的颗粒状物品装入标注为颗粒碳酸氢铵的化肥袋中,称重、封口、入库。产品标注为颗粒碳酸氢铵,执行标准GB3559-2001,N≥17.1,还有替代尿素等字样。看到这一现象,他们对该产品在成本上产生了怀疑:这家公司购入的原料碳酸氢铵价格为500元/吨,经加工后,生产的产品售价520元/吨,每吨仅有20元差价,企业还要支出工人工资、设备厂房折旧、电费等,根本不可能挣钱。难道企业负责人投入资金办企业就是为了当搬运工吗?

   不会,这样做定然有其获利之法,并且还应该会有巨大利润!王二锋在现场发现,厂区内还堆放有装在编织袋里的白色粉末状物质。经过辨别和追问企业负责人李某,这些白色粉末是碳酸钙,这与化肥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面对怀疑,李某根本没有流露出任何紧张不安的神情,他解释道,自己的颗粒碳酸氢铵是专家研究的“绝密配方”,价格与普通碳铵基本相当,肥效上可以起到替代尿素的作用,因为含有中量元素“钙”,使用后效果肯定比尿素更好。

   面对李某的“高深”讲解,王二锋继续追根究底:既然化肥中添加有10%的碳酸钙,那么碳酸氢铵中的含氮量怎么并不降低呢?李某称,这就是“绝密配方”的关键,这一配方里添加有一些“高科技物质”,如果质监局有怀疑,可以拿些长效碳酸氢铵样品进行化验。但检验结果显示,样品确实合格。

   按说本次检查应当到此为止,但凭着职业敏感,王二锋心中的疑团反而越来越大,他和同事们继续深入调查分析,找来碳酸氢铵GB3559标准一遍遍地研读,请来检验人员介绍检验过程和结果判定原则,经过对标准中检验方法和企业使用原料的一番深入分析,他们发现了一个重大行业潜规则——传统的碳酸氢铵中“氮”含量检验方法是“酸量法”,即碳酸氢铵与过量硫酸反应,消耗硫酸越多,推算含氮量越高。造假者利用这一检验方法,在化肥中掺入了价格低廉、不含氮的碳酸钙,而碳酸钙也能与硫酸发生反应,掺假后检验结论依然为“氮含量合格”。这一造假手段极为隐蔽,造假者据此牟取暴利。谜底揭穿,他们当即向上级进行了汇报,这一发现在全国属于首例。随后,全国就此种造假行为开展了专项整治。目前,这种造假行为已在全国基本销声匿迹。

   近段时间,群众对天然气加气站的计量是否准确存有疑问。对此,王二锋采用溯源式打假理论,解剖加气机的结构,研究其加气的计量原理。他分析后发现,在加气过程中,加气机示值有一个从质量到体积的换算,这一换算过程实际上并不受温度与压力的影响。但是,作弊者偷换了概念,错误地把人们日常生活中气体遇热膨胀的习惯引入科学计算,利用气体密度进行计量作弊。随着这一发现,王二锋成为又一重大行业作弊行为的终结者。

   在溯源式执法打假理论基础上,王二锋继续深入研究具体的执法打假方法,力求将复杂的造假行为用最简单的手法予以查处。总结出了锁定目标的“信息采集、成本核算、换位思考”三大法宝和查找问题的“标准研究、政策解读、过程分析、专家研讨、快速检验”五项技巧,这些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

    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王二锋看来,执法打假是一项神圣的使命。“百姓期待着我们能够让假冒伪劣产品现出原形,期待着制假售假者受到应有的惩处。我们必须要有强烈的正义感,要带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去执法。”他一直将群众利益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热情解决群众投诉案件,真心帮助群众追回损失。

   2009年7月,荥阳市王村镇农民武某前来投诉,称其一年多前通过送砖人购买了焦作市某矸砖场生产的6万块砖,房屋盖到半截,发现有7000余块砖破裂。因为购砖时没有要发票,武某多次找拉砖人和砖场要求退砖赔钱,可历时一年多仍未解决。

   武某,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家庭经济困难,眼看着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要打水漂,欲哭无泪。接到投诉后,王二锋随即帮助他取证,并请技术人员到该砖场分析质量原因。服务感动了企业,该砖厂不仅包赔了武某砖款,还赔偿了其建房的工钱、水泥等其他损失。

   群众利益无小事。用王二锋自己的话说,解决这样的投诉案,与查获一个千万元的大案一样值得欣慰。每次向别人提到涉及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王二锋都会感叹:“我来自农村,父母都是农民,农民挥汗如雨的劳作养育了我们,他们供养全家,包括为自己养老,靠的就是辛勤耕耘的土地。他们是可敬可爱而又非常弱势的群体。”正是有了这种信念,他深入田间地头积极探索化肥造假规律,化肥生产中的违法行为在他手上都栽了跟头。

   王二锋认为,作为质监部门,不仅要打假保护群众利益,而且还要从源头上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问题,他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案件,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问题不整改不予结案的原则,处罚的同时积极帮助企业改正,这一执法方式为相对人所普遍接受。办理的700余起案件中,从未出现过复议、诉讼情况。近年来,王二锋还带领执法人员参与了政府自来水管网改造等多项重点工程的质量把关,坚持打假保名优,先后帮助“康师傅”、“飞利浦”等多家企业打假,受到企业广泛赞誉。

    贵在坚持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对于王二锋来说,“坚持”是他的工作方法。他在用心的基础上,坚持学习、坚持记录和积累、坚持思索和总结。“要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是最有效、最基本的途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向书本学、向同事和身边人学、向专家高手学、向网络学。这不能只靠三分钟热度,而是在于坚持,不管外界事物怎么变化,要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王二锋喜欢看书,每天睡前总要翻上几页,在检查危险化学品时,他连续一个月,星期天都泡在书店看化工书籍。他现在家里的三个书架全部摆满了书,床底下塞的也是书。他和队友们一起经常组织执法研讨,讨论内容涉及造假的新动向、案源的发现、执法打假发展趋势、不同执法理念的互补、调查技巧、案件后处理等各方面。他还通过网络、信函、电话、授课等多种方式与全国各地的执法打假人员交流,共同提高。“各行各业都有专家和高手,他们掌握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对行业内幕知根知底,不仅对执法打假,对任何工作都很有帮助。”

   王二锋一直保持着记笔记的习惯,将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学到的记下,不断吸取失败教训,总结成功经验,现在这些笔记本已经攒满了一个大抽屉。在他的电脑里积累了215类产品的关键指标、造假心理分析、造假手段揭秘的技巧,写下了造假心理分析、造假手段揭秘技巧等多篇文章,硬盘已经快要存满。目前,王二锋还在编写有关食品、农资等多个行业识假打假方法的书籍,书中部分内容如《低压配电柜3C认证查处方法》、《气体充装中常见违法行为及查处方法》已在各地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二锋认为,不仅自己要打假,还要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让所有的打假人乃至所有群众都能够识别,都能参与到打假中来,彻底让造假分子无处藏身。

    执法打假之路尽管充满困难,但他将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