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食品质量安全

2010-03-18 15:24:41 中国质量新闻网

食品安全中的质量基础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食品质量安全

   去年三鹿“问题奶粉”的疼痛还未消失,近日“问题奶粉”又现市场,接着,海南“有毒豇豆事件”蔓延,让农产品安全、农药监管问题再次成为了两会代表的议题。

   恰好也在3月8日,中国政府网播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今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将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框架下,建立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制定并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完善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食品中农药残留、有毒有害污染物、致病微生物、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国务院的安排事实上也是对社会关切的积极回应,表明了政府决心。

    技术支撑

    如何才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严卫星表示,应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建设,提升科学监管能力。

   “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世界各国都非常强调以科学为基础进行监管的重要性。”他建议,要切实加强、完善风险监测制度。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长王勇也曾表示: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是紧迫任务。他认为,当前,要把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作为紧迫任务予以推进,强化我们的服务意识,完善对标识的保护,食品农产品的认证,绿色通道分类管理等措施,促进提高优质的产品,优秀的名牌的培育力度,促进我国外贸健康发展。

   “完善检测体系,强化质量监督。”全国政协委员李铀提出建议,实施基层农产品质量检测构标准化建设,制定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乡镇检测站的建设标准,明确硬件、人员、经费配置要求。中央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或者准备上市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检查。

   为避免检测成本高而在质量安全控制某些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冯幸耘认为,应该由政府投入资金买单服务。同时,食品监管各部门应逐步实行食品质量检测资源共享,检测结果互认,减少检测重复,降低成本。强化对源头产品检测要层层把关,把责任从县、乡落实到村、户,要签定农田地头使用农药责任书,各村和生产基地要设监督员,对违规使用农药要实行问责制,彻底从源头上杜绝有害农产品的生产。

    追求零风险

   “我们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但为何还会出现一根豇豆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的问题?我认为,食品尤其是农产品,在监管体系及市场建设上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连续几天的政协分组讨论,记者在各个会场都能听到来自各个行业的委员们对食品监管的忧虑。

   不少委员认为,目前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管理随意性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发展品牌农业对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具有巨大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对此特别关注,并带来了相关提案。

   宋丰强说,要从根本上保证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就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一是建设优质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开展质量责任追溯制度。二是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质量。三是完善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四是加大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严格准入证制度,使农产品及其加工品分别达到市场准入标准。五是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六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和认证工作,积极探索农产品标签标识管理,让安全食品走进千家万户。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副主任王玉佩委员认为,品牌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农产品溯源问题。即使出现不合格产品,也可以比较容易区分。不致出现类似于多宝鱼的事件。一条鱼出现问题,导致全国水产养殖业损失上百亿元。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呼唤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加速技术创新和生产机制的创新。

   “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隐患和问题。”台盟中央在向政协大会提交的提案中指出,食品安全接受多头管理,监管漏洞仍然存在,食品安全的法规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此外,台盟中央认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特别是要建立食品安全的预警机制,逐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将食品安全问题在未形成较大影响之前,就能警示我们提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出现,一些代表委员还呼吁要进一步加大处罚力度,增加企业违法成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追求零风险的愿望也给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严卫星说。

    潜在危险

   就在人们都在关注食品本身的安全时,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蔡建国却把眼光盯向了另一个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但却被人们忽视的问题——食品的外包装对被包装食品所造成的污染危险。

   蔡建国认真的说,这绝非危言耸听,有事实为证:2005年11月,瑞士雀巢公司宣布,由于在产品中发现外包装印刷油墨深入牛奶中间,决定召回投放欧洲市场上的该公司生产的婴幼儿配方牛奶。

   据记者了解,尽管有关主管部门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先后出台一系列规定、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措施,但是监管食品包装的法律法规依然缺失。

   因此,蔡建国建议:食品包装的安全问题是一个技术特强的问题,国家主管部门应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会同有关专家尽早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使食品安全在管理上不留下盲点死角。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对目前被应用于食品包装的材料、印刷专用油墨和胶水等进行梳理,列出允许使用的产品目录清单,对其实施生产和使用的许可证管理,引导食品加工企业使用通过认证的无毒无公害包装材料。科研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包装用材料的研究,开发出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对人体和环境都无毒无害的产品,形成国家标准,推广实施。在目前的阶段,食品卫生检疫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尽早把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本体一样,一并纳入到检测的工作范围内,一旦条件(比如国家标准的出台、检测技术的成熟、检测技术力量的到位)具备即实施对食品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测,为老百姓真正把好食品安全关。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