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如何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2009-07-24 09:39:46 中国质量新闻网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是我们做好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的技术性、基础性工作,是政府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和产业政策、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科学依据。 

    国务院确立今年为“质量和安全年”,国家质检总局将建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国家级质检中心(以下简称国家质检中心)作为我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体系的龙头,承担着大量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检验、强制性认证检验工作,肩负着跟踪行业发展动态、帮助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任,代表着质监系统的最高检验水平。因此,国家质检中心有责任也有能力积极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近300个,其中质监系统内的国家质检中心超过半数以上。但是目前质检机构在整个产品特别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中定位模糊,受历史条件限制,风险监测体系无论检测装备、人力资源,还是对监测目标物筛选、监测计划实施、监测数据利用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不少差距。 

    1.认识片面工作被动 

    国家质检中心急需正确认识自身在目前质量风险分析中的地位作用,全面推进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一是质检机构缺乏主动、系统的风险监测计划,存在等待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监测计划的窘境。二是收集风险监测信息不充分。风险信息来源并不局限于单纯对某一目标污染物进行检测,可以从质检中心日常检验、检疫、检定校准、测试、型式评价、技术审查等工作中获取,也可从企业委托送检和消费者咨询、投诉中获得。 

    2.监测质量有待提高 

    (1)我国目前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存在着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脱节的现象,并有盲目增加监测采集样品数量和品种的趋势。这种做法不仅不能够真实反映出监测产品和监测目标物的真实状况,而且增加监测成本,浪费有限的监测资源。 

    (2)检验方法标准滞后,监测方法需要进一步统一。风险监测作为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对政府监管决策有重要影响,要求监测数据必须准确,其前提是科学、统一的检验方法。对于突发性的污染物监测,在尚没有方法依据的情况下,国家质检中心应在最快的时间研究出检验方法,并经过组织专家论证,考核数据后并且形成内容翔实的标准操作(SOP)文件,分发各协同监测的检验单位,作为上报数据时使用的惟一方法,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3)风险监测机构工作质量考核需进一步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应严格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的有关要求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工作,尤其是注意执行新开展项目检验能力的确认程序。同时将风险监测质量考核计划列到每一次监测任务中,覆盖到取样、分析、数据核发批准等各个环节,并通过检测实验室间能力验证和比对活动提高检验能力,确保监测工作质量。 

    3.经费有限资源不足 

    产品风险管理监测是前瞻性、长效性的监控研究活动,不仅需要科学的检验技术为支撑,而且需要一支包含有化学、微生物学、毒理学、食品工艺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营养学、流行病学、保健学等各类专业人才的分析评估专家队伍。面对各种新型污染物层出不穷,各种贸易壁垒对国内检验机构的能力提升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质检机构的产品质量研究性工作基础普遍很薄弱,破解行业潜规则能力受到限制。质检机构由于装备经费投入欠账太多,检验设备主要用于日常繁重的指令性监督检测工作,造成日常检测与研究工作“争设备”的尴尬局面,结果是顾此失彼,导致人才引进、科研项目申报都搁浅,反过来加剧人才流失的恶性循环。 

    推进的思路 

    国家质检中心推进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有以下几点思路: 

    1.在检测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分析代表了现代检测分析技术在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的实际应用方向,基于对危害物质进行定量、定性实验分析和技术鉴定的风险监测结果,可为政府管理决策提供客观参考信息,是制定产品质量安全和检测方法标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重要依据。因此,国家质检中心需将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作为提升检验和科研能力的着力点,服务质检工作大局,抢先机,占高位,在相应检测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2. 完善风险信息组织管理机制 

    对国家质检中心而言,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包括风险信息的及时收集、科学筛选、监测上报以及应急处置等多个环节,同时风险监测结果具有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因此需坚持“统筹规划、科学监测”的工作方法,建立健全风险信息组织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手段,科学地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1)统筹规划,加大检测设备和人力资源投入。我们要加大检测装备投入,不断引入先进的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综合运用各种检测分析手段,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收集、筛选、分析、上报各种风险信息。当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前沿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检测技术基础的变化,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日新月异,检验技术从最初只能借助简单仪器、设备,对少量项目进行检测,逐步发展到可以运用高精仪器、设备一次完成多个复杂项目的检测,并且检验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确保监测结果更加及时可靠。 

    (2)充分利用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手段,科学地开展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国家质检中心在进行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时,尤其需认真做好风险监测方案(包含监测样本的选取、监测方法的确认、监测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验证等)论证工作。 

    (3)建立严密有效的风险信息组织管理机制。它包括信息收集、筛选程序、监测结果确认上报程序以及应急处置程序。此外,国家质检中心在实际工作中需有专人及时收集、整理从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检验、强制性认证检验工作和日常委托检验业务中获取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并加强与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的沟通联系,及时获取相关信息。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相应专业检测领域的领跑者,国家质检中心应从单纯的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实现向检测技术研发方向发展的转变。因此,国家质检中心的技术骨干人员也要实现从检验员向科研人员的转变。我们应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作为科研工作切入点,加快建立以科研项目促进人才培养,带动检测能力提升的模式,积极开发检验技术研究和前瞻性基础研究,增加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响应水平。同时注重不同专业背景的人才储备工作,为风险监测结果的科学评估工作夯实基础。 

    4.构建公共检测平台 

    国家质检中心在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面需紧密结合本地区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有针对性地加大监测力度,与地方政府部门实现信息互通,努力构建本区域的公共检测平台,为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产业升级换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争取地方政府对国家质检中心的更多支持,实现自身发展壮大。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