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驶入高速发展轨道

2009-01-19 16:42:34 中国质量新闻网

田间地头的嬗变

——浙江省农业标准化驶入高速发展轨道

    ■文/陈东黎

   当时下全国的桔农正在为销路犯愁的时候,浙江省台州临海的涌泉镇桔农却在这场桔蛆的灾难中为自己挣足了面子。桔农蔡元庆自豪地说,“我们的桔子现在卖30元钱一斤还供不应求。”台州市质监局标准处副处长江传文介绍说,2002年临海成立了第一家“忘不了”柑橘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和包装,如今已实现年销售额3亿多元,农民仅此一项年人均收入7300多元。

    硕果累累

   近年来,浙江农业发展逐渐进入了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整合的佳境,浙江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浙江,全省各地以标准实施带动技术推广,按照“设施规范化”、“服务社会化”、“农户知识化”、“管理标准化”的要求,围绕农业战略产业、十大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在2003年~2007年这5年中,全省建立各类示范区(基地)3387个,其中标准化示范基地846个(国家级61个、省级357个)、无公害产地2144个、森林食品基地397个,推广应用面积120万公顷,覆盖农户236万户。标准化示范区(基地)的示范推广面积达到65.6万公顷,涉及农户143万户。按照全省现有耕地约153万公顷、园地约47万公顷、林地112万公顷、养殖面积32万公顷计算,农产品按标准组织生产的比例已从“十五”期末的25%上升到34.9%。

   据浙江省质监局标准化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标准的实施推广使浙江农民逐步尝到了甜头,也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共实现总增收益73.3亿元,户均增收5115元。

    齐头并进

   浙江各地在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发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的组织推进作用,并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政府主导推动、行业协会自律互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合伙等多种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

   如杭州千岛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推行从育苗、养殖、捕捞、配送的系列标准化操作,建立起有机鲢鳙鱼养、管、捕、加、销、研、烹、旅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有机鱼产业得到快速壮大。千岛湖有机鲢鳙鱼价格由原来的6元/公斤上涨到22元/公斤,在高于普通鲢鳙鱼近3倍的情况下,仍供不应求,直接带动了千岛湖及其周边地区其它养殖、野生淡水鱼价的提升。同时,对千岛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还带动旅游、商贸等其他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

   遂昌无公害菊米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作为特色农产品基地被列入2008年省级农业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作为“中国菊米之乡”,遂昌县于2003年7月成立了全国首家菊米产业协会,2007年由该协会主导制定了《无公害菊米》浙江省地方标准。遂昌无公害菊米标准化种植推广示范区域面积达到约567公顷,新增种植农户1万户,菊米生产企业达到20多家。

   在新昌、永嘉、余姚等地还出现了行业协会。他们根据行业特点,分类指导企业品牌建设,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品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中介机构一起,构筑以品牌宣传、推介,品牌咨询、运营,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品牌发展服务体系。如茶叶行业,新昌“大佛龙井”、开化“开化龙顶”、永嘉“乌牛早茶”、余姚“瀑布仙茗”、“安吉白茶”等都是专业协会带动发展的农产品品牌。

   据统计,全省有4084家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按标准(规范)进行统一生产的比例已达到80%,70%左右的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项目主体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承担,浙江省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已经从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发生转变。

    跨越壁垒

    浙江是目前我国遭遇技术壁垒最主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区域之一,2005年,浙江农产品出口企业遭遇技术壁垒影响的比例达到62.5%,造成了较大的损失。近年来该省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联动应对机制作用,积极做好国外农产品技术贸易壁垒的信息通报和服务,其中对美国G/TBT/N/USA/205酒类通报的研究评议取得实效,涉及浙江黄酒产业金额4000万美元;对欧盟硫丹通报的评议意见得到了欧盟官方的采纳,涉及浙江茶叶出口额2.6亿美元;对美国G/SPS/N/USA/1296/Add.1号通报提出的评议意见被美国环保署(EPA)官方采纳,涉及我国出口美国的苹果汁金额约为3.2亿美元。从2002年至今该省共开展评议50余项,其中对日本104通报、欧盟2076法规、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等重大壁垒的评议研究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还选择了西兰花、鳗鱼、柑橘、茶叶、食用菌等对日本出口量较大的农产品,在国内率先深入开展并完成19项专题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形成通俗易懂、方便有效的安全用药规范,直接向广大农户传授,成效十分明显。近年来,浙江省应对国外农产品壁垒的研究成果有8个转化为国家标准,有4个转化为地方标准。

    活力四射

   浙江省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和提升,以标准化手段培育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武义县的茶叶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2003年他们开始通过建立示范区,依托标准化手段大力发展有机茶。先后培育了“武阳春鱼”、“汤记高山茶”、“金山翠剑”等知名品牌,品牌效应促进了武义茶叶的销量和竞争力增强。目前,武义有机茶产量达800多吨,产值超过6000万元,项目实施前后,茶农增加收入1000余元。茶园获得有机茶颁证面积占全国的近10%,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有机茶之乡”。截止2008年6月底,全省农产品获驰名、著名、知名商标的已接近6000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0个,中国名牌20个,浙江省名牌324个。

   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大大增强了浙江农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使浙江农业扬长避短,走出了一条高效之路。“一只苹果卖40元”、“一斤茶叶上千元”、“一斤橘子30元”,这样的新闻在浙江层出不穷。

   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一直以来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2003年,省政府下发《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58号)文件,对全省农业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05年省政府将《农业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列入浙江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07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58号)文件,2008年省委《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浙委[2008]34号)提出要按照全省“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总战略要求,加快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农产品品牌战略,并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措施和重要任务。

    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8年,浙江省财政投入从1500万元/年增至4000万元/年,6年累计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推动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省级投入带动下,杭州、绍兴、金华、舟山等地纷纷出台配套政策措施,落实专项资金,用于农业标准制修订、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检测体系建设、农产品认证管理与奖励。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