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技术监督》>>

浙江省质监局“技术机构千家 企业质量帮扶”活动采访纪实

2008-12-18 00:00:00 中国质量新闻网

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

——浙江省质监局“技术机构千家企业质量帮扶”活动采访纪实

    ■文/本刊记者  苟 铭

    “冬天来了”。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深度影响逐渐显示出来,中国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不少陷入了经营困境的中小型企业都感到了冬天的寒意。

   当然,对中小企业扶危济困,全社会一直在努力,政府高层密集性的调研,频频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都在帮助、引导中小企业走出艰难时期。

   此时,与企业关系密切的质检部门也在这个严冬里为企业点燃了一把火——国家质检总局和各基层局纷纷出台措施,采取行动,开始了对企业实实在在的帮扶。他们在出台了为企业减负措施的同时,依靠自身的职能和技术优势,深入一线,帮助企业提升质量、创新标准、严格计量,从根本上提高竞争力,增强抗风暴的能力。

   浙江省质监局开展的“技术机构千家企业质量帮扶活动”,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例子。他们组织质量技术机构,帮助纺织、汽配等产业制定区域性统一联盟标准,进行质量帮扶;组织计量技术机构,对制药、造纸等产业进行计量帮扶;组织特检机构,帮助企业提高特种设备安全水平。质监部门点燃的这一把火,不仅可以让中小企业感到更加温暖,也增强了他们战胜“严寒”的勇气。

   光荣与艰难并行的2008年就要过去,2009年即将到来,质监部门点燃的这一把火,已经映照出春天的曙光!

不搞花架子,不喊空口号。帮扶活动的重点就落在了实实在在的一步一个脚印上。

熊熊“火焰” 温暖了你

    对于技术机构来说,他们与企业属于业务上的关系,顶多也就在送检或抽检时碰到。

   但浙江海盐的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却成了企业的亲人,遇有婚丧嫁娶他们都是被邀请的对象;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请不到专家是最大的苦恼,技术精尖的专家意味着巨大的生产力。

   但浙江省质检院轻工中心的丁浩博士和张杰两名技术专家却多次赴义乌市上溪镇,向15家玩具企业详细讲解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规则。

   面对当前形势,“我与企业共生存,共克难”。这样的共识在浙江省的质监技术机构中已经形成。技术机构与企业能够如此快速地进入了“热恋期”,缘于一场“技术机构千家企业质量帮扶”活动牵的红线。

    定位思考

   11月底的杭州,对记者这样一个从北到南的人来说,却没有感到丝毫的凉意。头一天晚上刚飘过一场细雨,第二天就迎来了灿烂的阳光。

    在这个温暖的日子里,去采访一个温暖企业的行动,正好两相呼应。

   顾文海,浙江省质监局规划财务处主管技术机构的副处长,此次活动的始作俑者之一。他向记者介绍了出台此次活动的大气候与小气候。

   “当时一方面是浙江省委提出‘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一方面,受能源涨价、国家宏观调控、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浙江的民营经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顾文海说,这就是当时所处的大气候。

    而小气候,却是他们一直思考的技术机构的定位问题。

   他说,自2005年之后,技术机构的工作重点都是放在了能力建设上,但能力提升了,它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技术机构首先是为质监部门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支撑,其次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再次就是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技术保障,只有把这三块内容做好了,那么技术机构自身的发展也就有了出路。

   但是,浙江的块状区域经济在全国来说都是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如海宁的皮革业、海盐的标准件业、缙云县灯管业等等,这些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总量虽然很大,但产品层次比较低,所以附加值也相对较低。通过什么方式来提升?顾文海认为,得通过品牌培育、制定联盟标准等质量提升方式来进行。

   标准信息了解的途径不畅通,产品的质量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需要诊断,生产中有一些专业性的问题不明白,这些都是浙江省一些中小企业得的“通病”。于是,今年5月,浙江省质监局颁发文件,“技术机构千家企业质量帮扶”活动鸣枪起跑。

    由于帮扶的对象定位在中小型企业上,所以他们所制定的目标平而实:

   质量意识有所增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得到提升,跨越3C认证、工业产品与食品生产许可证等市场准入的“门槛”的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能耗及排放的计量科学性和准确度明显提高,企业生产过程中节约能源,降低排放、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的情况大有改善;

   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技术改造推动采标和科技创新转化为标准取得实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明显增强,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比例有所得高;

    特种设备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检验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企业整改到位率达到100%。

    雪中送炭

   7月11日,浙江嘉兴“千家企业质量帮扶”活动启动仪式在海盐县的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式拉开帷幕。仪式上,浙江新东方紧固件有限公司、浙江工业大学等7家单位的代表与国家标准件检测中心代表当场签定结对帮扶协议和重点项目合作协议。

   7月13日,浙江质检院在乐清市柳市镇举办了“低压电器产品企业质量帮扶活动”启动仪式,该院负责人与21家计划实施帮扶的生产企业当场签订了帮扶责任书……

   就在活动文件发出后,一系列帮扶的启动仪式相继召开,并现场进行签约,约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不搞花架子,不喊空口号。浙江省质监局计划财务处的蔡伟勇说:帮扶活动一步一个脚印,分成了三个阶段来进行:5月份是制定方案阶段。原则上每个单位帮扶企业的数量不少于30家,制定出方案后报省局审核后批准;6月至11月是具体实施阶段。各单位按照省局批准的方案开展活动;12月是总结阶段。通过企业调查、检查评价等方法,全面总结活动取得的成效。

    不仅每个阶段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对不同的技术机构,工作内容也各自不同:

   质检技术机构重点围绕食品和健康安全类产品监管、区域品牌培育和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的需要,选择一个或几个省主导产业,开展质量帮扶活动。面向行业开展产业质量状况分析和质量提升指导;对帮扶企业产品质量进行诊断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计量技术机构主要针对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以及实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的要求,诊断帮扶企业能耗及排放计量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通过技术手段促进企业能耗及排放的计量科学性和准确度的提高。

   标准化技术机构主要围绕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和落实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帮扶企业提供更快、更便捷、更有效的标准信息服务;指导企业做好采标及标准制修订工作,指导帮扶企业应用技术贸易壁垒研究成果,增强应对能力。

   特检技术机构主要是加强帮扶企业特检巡查,指导并督促企业对检验中发现的严重事故隐患实施有效的整改措施,将隐患和事故率降到最低。

   现在,在浙江省中小型企业迎难而上、转型升级的关口,质监部门提出上述服务内容,正是企业急需攻克的课题。据初步统计,全省已有66家技术机构开展技术帮扶活动,帮扶企业达1339家。

    免费午餐

    浙江温州创伟永吉电气有限公司就是这次帮扶活动的受益者之一。

   这家位于乐清市的低压电器企业,长期为一个“老问题”而头疼——在检测成品时因为控制点把握不准,检验后的产品偶尔仍有瑕疵。浙江省质检院与该企业结对后,帮扶人员不仅为试验人员讲解设备操作要点,而且仔细介绍产品在试验、检验时的控制要点,提高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帮企业解了围。总经理张敏海高兴地说:“质量检测的帮扶就像针灸疗法,一扎就准。这种免费的服务让我们企业感激不尽。”

    不收费?人们感到惊讶。

   “是的,不收费。”浙江省质监局规划财务处副调研员虞红艺斩钉截铁地说。这个活动就是一个公益性的定位。规定技术机构不得借活动名义与企业签订各类收费服务协议,服务过程中涉及检验检测等有偿服务内容的,要严格按照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执行,严禁乱收费行为。

   虞红艺补充说,不仅这次活动不收费,浙江省质监局还对原来的正常收费进行了减免:凡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属省级及省级以下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收费一律暂停收取;对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予以暂停收取或一定幅度减免;对涉农企业的经营服务费一律按原价的50%减免。这是浙江省质监局实实在在帮助企业渡难关。

区别于其他帮扶活动,其主要特点是突出专业,关键点在于自身能力建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目前,对中小企业扶危济困,全社会都在努力,与企业关系密切的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也在纷纷发挥作用。鉴于政府赋予质监部门的职能职责,企业此次要度过寒冬,恐怕最希望质监部门为他们点一把火了。

   此时,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的技术机构,无疑要作为先锋队冲在前面。

    及时的“出手”

   现在,只要走进浙江嘉兴桐昆集团恒盛化纤有限公司的锅炉车间,大家都能看到,每台锅炉的尾部都安装了一个特殊设备——“蒸汽发生器”。

   “这些锅炉排放的烟气温度高达350℃,以前都是直接排放掉,不仅浪费能源,还造成环境污染。嘉兴特检院的工作人员建议安上这个蒸汽发生器,在成本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既节约了燃料,同时也减少了环境污染。仅这一项装置,每天就为我们公司节约近5万元的生产成本。”总经理沈建松高兴地说。

   作为桐乡最大的燃油锅炉使用者,恒盛化纤有限公司面临着高油价带来的巨大压力。嘉兴市特种设备检测院副院长石斌告诉记者,以前,恒盛化纤有限公司每天要用60吨废渣油。经检测发现,锅炉结焦严重,其热效应不足75%,造成严重浪费,但公司一直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在石斌等4人组成的技术小组的钻研下,使用“干冰清洗法”解决了这个难题。现在只需48吨,每天节约成本近6万元。

   目前,特检院的工作人员正在指导将燃油锅炉改成燃气锅炉,“改用天然气后,3台锅炉平均每天可节省生产成本8万元,对于平均利润率只有两三个点的化纤行业来说,这3项技改节约下来的成本足以让‘恒盛’立于不败之地。”沈建松显得兴奋异常。

   “认真细致——一方面深入企业内部,充分了解企业的安全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掌握了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帮扶方案,提出了能够解决的、实实在在的措施;扎实推进——做到了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企业乐于接受,工作注重实效。这是我们帮扶行动的最大特点。”嘉兴市特检院院长祝新伟总结道。

   说完,祝新伟拿出厚厚地一沓节能建议书来,“这都是我们所做的工作。”记者随手抽出一张,是对嘉兴某纳米染整有限公司的节能建议:锅炉炉膛温度偏高,造成内外盘管大量结焦,排烟温度高达350℃左右,热量流失严重,应调整燃烧工况,建议在锅炉尾部加装蒸汽余热回收装置;锅炉日常使用中负荷变化较大,建议对渣、鼓、引风等电机改用变频调速技术,以进一步降低耗电量。接下来是检验人员和受检人员的签字以及联系电话。

   记者之所以不吝笔墨全面展示这份建议书,目的就在于说明这一个帮扶活动,能够解决企业在设计、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有效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尤其在国际金融海啸及一些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这种帮助对企业来说大有裨益。

   记者之所以把这些很专业的名词进行了全部记录,目的在于说明,这样的帮扶确实需要专业的人才,专业的知识。这是此次帮扶行动区别于其他帮扶的一个显著特征。

   而这种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在海盐国家标准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比比皆是。该中心副主任冯梅就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针对海盐标准件传统生产工艺弊病——粗放型生产模式,酸洗污染环境,他们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了无酸环保拉丝技术及其设备。经试用后,使用无酸工艺处理每吨钢材成本为13.06元,而使用传统酸洗工艺成本为35.15元,两者相差22.09元。从生产效率而言,新工艺每吨能节省7分钟时间。同时,还能有效减轻工业废水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

   几乎件件有实效,处处有反馈。浙江省质监局主要负责人曾说,浙江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执行标准的转型和质量技术水平的升级。这一关键时期正是全省质监系统建功立业的历史机遇,每名质监人都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这个历史使命。

    自身的硬度

   在这次的帮扶行动中,浙江省计量院进行了驻点帮扶。热工部派送技术人员到浙江中控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驻厂帮扶、学习;长度部派送技术人员与蔡司光学仪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进行了一周的交流探讨。

   通过深入企业的驻点帮扶,一方面促使该院检测技术人员进一步了解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仪器的结构原理等,同时也对生产企业及时了解最新的检测测量技术、方法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在计量检测操作方面给予了现场指导。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帮扶企业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素质,一举两得。这就是浙江省质监局计划财务处副处长顾文海对记者所说的,帮扶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检验技术机构的能力够不够,从而在帮扶中找到差距,共同提高。

   对此,嘉善县质监局局长沈建法有深切体会,他说,电子电声行业是嘉善的新兴支柱产业,但去年7月起执行的欧盟ROHS指令,为了出口检测,企业要到上海、杭州等地送检,成本很大。在此情况下,县质检所的RoHS检测实验室提升了检测能力,先是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具备国家级实验室资质,后又与德国TUVNord认证机构成功签定了合作协议,确定其为TUV Nord嘉善合作实验室,检测报告被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承认。

   是的,打铁首先自身硬,能不能帮扶企业,特别是要以很专业的方式帮扶企业,就要看技术机构自身的能力够不够。浙江省的技术机构自身能力建设究竟是怎么样一个状况?

   据顾文海介绍,自2005年以来,浙江质监系统以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为核心,以有效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为主线,从原有单纯追求业务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注重技术能力含量的集约性发展模式转变。

   同时,浙江各级质监部门在自有资金的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确保全省系统项目建设任务顺利完成。2005年—2007年,浙江省质监系统项目建设总投入4.9亿元。浙江省局努力争取,在2004年—2006年4500万元省长专项经费的基础上,2007年起省级财政分5年下达经费1.25亿元,专项用于省级技术机构装备投入;杭州、宁波、绍兴、台州、温州、嘉兴等地质监部门通过国家质检中心建设这个平台,累计共争取地方土地、房屋和财政资金支持达到2.5亿元以上。

   如今,浙江省质监技术机构已经初步形成了这样一个格局:国家质检中心19家(包括已批准正在筹建5个),其中A级国家质检中心一家。省级质检中心62家,技术机构检测装备资产原值达到7亿元,实验室面积约30万平方米,形成了食品安全、机电、建材、纺织服装、电能、皮革、流量仪表等一批国内一流水平的实验室,自身能力不可小视。

   尽管如此,这次帮扶活动仍然被他们看作是一个契机,提出了通过帮扶活动,技术机构要及时查找自身存在的检验检测能力方面的差距,提升检验检测水平;进一步发现检验检测技术、方法、装备等方面存在的质监科技难题,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社会科研力量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计量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及应对技术壁垒等领域设立一批科研项目,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帮扶活动这一把火目前已成燎原之势。

如何建立一系列的帮扶长效机制是当下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

齐心协力 添薪加柴

——帮扶活动部分参与者的体会与建议

   目前,浙江省“技术机构千家企业质量帮扶”活动一边推进,一边进行汇总总结。据浙江省局规划财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总结经验,把这项活动变成一个长效机制。因此,记者把采访中听到一些体会和建议列出,希望能对这项活动更好的开展有所帮助。同时,也方便其他基层局更好的借鉴。

    浙江省计量院副院长吴建明:

   计量工作始终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石。企业要想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走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的技术保证就是计量。在帮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对计量的认识还有待提高,完整的计量保证体系有待建立,优秀的计量管理人才有待培养。现代科学技术在迅猛发展,计量的范围不断扩大,测量的量越来越大,同时也越来越精密,对技术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我们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从了解企业的需求入手,不断加大科研力度,找准服务差距,提高服务能力,从而不断帮助企业通过加强计量基础,来保障产品质量,加强能源核算、物料核算、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经营管理等,以期在各方面取得效益,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健康运行。

    浙江省质检院轻工中心主任郑希俊:

   此次帮扶活动深入到基层市县对企业进行面对面帮扶,我们在前期的工作中得到当地质监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当地相关部门搭建了一座技术服务与企业需求相联系的沟通桥梁,促进了帮扶活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由于受到当前的国际金融海啸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我们所帮扶的玩具企业与其它行业的企业一样正在经历前所未见的寒冬期,行业景气指数普遍偏低。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些企业因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人员变动频繁,从而不能有效配合我们帮扶活动的开展;但与此同时,有些较大型的玩具企业认为这正是大练内功的好机会,通过技术人才储备、从而上升到企业技术转型的大好时机。

   我们认为通过帮扶活动不但要解决目前企业急需解决的各类技术及质量问题、从而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扶成效。而且会将这次帮扶活动建立起来的技术机构与企业沟通的桥梁维持下去,以期继续发挥该桥梁的作用,使得技术机构能继续为企业提供深化的服务,从而继续深化拓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质监系统技术机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提升技术机构服务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应考虑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建立一套技术机构与企业之间交流的信息互动平台,一方面企业需求能得到更全面、更充分的反映;另一方面也使技术机构能从长计议,根据自身能力,妥善安排人员、时段及其他所需条件,使技术帮扶更有效,更贴近企业需求;

   二是应考虑建立全系统的协作机制。充分利用本系统的各类资源,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协作机制,一方面可以降低帮扶成本,另一方面也可充分发挥全系统的整体优势,使帮扶活动能深入到基层,使帮扶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丰富、更扎实,三是扩大了解企业动态信息的渠道,四是让企业能得到家门口的实实在在的技术服务;

   三是应考虑建立双赢机制。只有技术机构和企业双方互利共赢,才能使“帮扶活动”开展得更持久,内容更广泛。

    浙江质检院业务管理部主任陈洪波:

   此次帮扶活动的内容针对企业的现状,紧紧围绕企业当前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帮助企业解决某些行业存在的区域性质量问题,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应对技术贸易壁垒整体水平,以期建立一套全新的质检机构走进企业提供技术帮扶模式,充分发挥质检机构为当地产业提供技术支撑的作用,获得了被帮扶对象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们建议应该建立财政补助机制。帮扶活动要长久持续的开展,对我省有特色产业的区域性产品质量的提高,解决企业的瓶颈问题是有很大帮助的,要帮扶全部有需求的企业,需要较大的成本投入,只有在资金上有保障,工作才能持续开展地更好。

    浙江嘉兴特设院院长祝新伟:

   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工作在许多情况下是需要设备在停机状态下、甚至需要拆除保温、内部附件的情况下进行,由于工业生产的连续性,以及考虑经济效益等因素,检验检测肯定会影响部分企业的生产,不检验又无法发现和根治安全隐患。如何在这个困惑面前,找到企业和检验单位的最佳结合点,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特种设备数量剧增。检验工作繁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情况。要建立特种设备的长效监管体系,把“千家企业质量帮扶”这一惠民工程做得更深入、影响更长远,确实还有许多工作去做。

    浙江新昌县质监局局长何苏忠:

   本次帮扶工作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但在帮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技术的专业性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二是共性技术研究和开发帮扶需进一步探索。下一步需要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加快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为企业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难题。

    浙江海宁质检所所长沈斌:

   质量提升虽然是企业内在所需,但由于技术帮扶势必影响其生产和产品供货,如何更好地结合企业实际,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摸索;技术帮扶工作任务重,人员能力要求高,技术机构日常检验工作也比较繁重,故质量帮扶工作投入人员、精力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帮扶的开展。

    (本刊驻浙江首席代表陈东黎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机油液位上升、加注口变“奶盖”不要 ...

  • 安全的召回与召回的安全

  • 广汽本田2019年超额完成目标,体 ...

  • 自研自造铸市场底力 威马为新势力唯 ...

  • 中国汽车文化的先驱 奥迪第三次华丽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