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对“职业差评师”零容忍

2020-11-30 11:19:01 中国质量报

□ 吴学安

近日,在外卖平台开店的赵某称遇到了“职业差评师”,差评大多和食品卫生相关,对方索要1800元删差评未果,他的新店被恶意差评半个月,导致销量和评分急转直下。与此同时,广州一家店主也被“职业差评师”勒索,最终支付1300元息事宁人。 (据《法治日报》) 

在网络消费时代,无论是网上购物还是订餐,消费者一般会把其他人的评价作为重要参考。但现在问题是,有些网络平台的规则或过于简单、机械,或缺乏对“刷评”本身的监督机制,从而使一些心怀不轨者有空可钻。一些所谓的“职业差评师”在购买商品后,常会以商品存在瑕疵为由,向商家勒索钱财牟利。其评论内容往往文不对题,子虚乌有,更有甚者伪造“证据”以证明差评的可信性。

很多时候,“职业差评师”打着消费者旗号,混迹于电商及社交平台,利用商家的恐惧心理,结伙提供“刷评服务”,借机敲诈勒索。有的商家为顾惜生意,低头认栽。至于经营上确有瑕疵的商家,更是只得花钱买平安。

毋庸置疑,这样的“职业差评师”,实质上就是“职业敲诈者”。很多时候他们往往不是“孤军作战”,背后有一支专业的团队,不止针对个别线上商家,而是四处差评,避免被平台监控到,甚至在网上花6元就可以买到一条差评,这无疑让“职业差评师”更加肆无忌惮。而当商家面对“职业差评师”的敲诈勒索乖乖交了钱,这些额外成本支出所造成商家利益受损,其就会千方百计转嫁成本,这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从本质上看,“职业差评师”故意制造虚假评价向商家索要钱财,不仅侵害了商家利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显然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要把这种讹诈行当彻底铲除,就须重塑电商生态及评价系统,不为“职业差评师”提供生存的土壤。一方面,商家面对“职业差评师”敲诈应予以抵制,如果不给钱就继续给差评,不妨搜集到证据后再去报警,坚决不能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另一方面,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也需及时跟上。网信、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对“职业差评师”的监管,打击违法行为,同时,建立健全“职业差评师”信用监管约束机制。

一言以蔽之,无论是商家、平台,还是监管部门都要守土有方,各尽其责,对“职业差评师”持零容忍态度,才能让他们失去滋生蔓延的市场。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第六届上海国际手造博览会”在上海 ...

  • 河北省乐亭县各育苗基地抢抓农时培育 ...

  •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渔溪镇黄伞坝村进 ...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立两周年巡礼 ...

  •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是劳务输出大县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