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一版>>

甘肃省夏河县乎尔卡加村“菜篮子”工程助力脱贫

2020-10-21 10:16:36 中国质量报

青稞改种青椒 牧民变身菜农

甘肃省夏河县乎尔卡加村“菜篮子”工程助力脱贫

□ 杨柳岗

进入9月,甘肃省甘南自治州夏河县达麦乡乎尔卡加村切浪道自然村蔬菜大棚中的辣椒、西红柿、番瓜长势喜人。

“辛苦几个月,终于有了回报。今天这150公斤番瓜能卖750元,150公斤青椒能卖1200元。大棚的蔬菜不断换来收益,大家都有了盼头。”切浪道村村长加吾笑着说。

赵志辉是甘肃省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综合科科长,2018年3月被省局选派达麦乡乎尔卡加行政村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至今。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需要克服高原反应、语言不通等一系列困难。“刚来的时候,了解到村民多半靠打工增加收入,村里产业结构单一,贫困户缺少收入来源等困难,确实感到很头疼,扶贫工作不知从何下手。”赵志辉回忆道。也是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样子,把扶贫工作做好。

在经常往返兰州和夏河的路上,赵志辉发现,与夏河县毗邻的临夏县有成片的蔬菜大棚,这让他动了在本县也发展蔬菜大棚的念头。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村民不能外出务工,收入减少。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决定利用当下人手充足发展蔬菜大棚,提高村民收入,解决不能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问题。

建大棚,钱从哪来,种什么菜,卖给谁,效益怎样?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一解决。经乡党委政府上报省市场监管局后,今年3月26日,省市场监管局研究决定,对乎尔卡加行政村切浪道蔬菜大棚项目进行帮扶,投入帮扶资金20万元。经过省局协调,甘肃政创商贸有限公司为切浪道蔬菜大棚种植合作社捐赠2万余株蔬菜种苗及3万元帮扶资金。在赵志辉看来,近些年,随着藏区人民群众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旅游业的发展,当地对蔬菜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就为发展蔬菜大棚提供了市场基础。而且村里现有6家合作社都是以畜牧养殖、旅游项目为主,急需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增收渠道。“今年先建10个蔬菜大棚,计划带动建档立卡户13户,每户每年分红不少于2000元。余下收入注入村集体经济,将有效助农增收。现在,有省局大力支持,帮助解决资金和种苗问题,还联系专家指导,找准销路,彻底打消了群众的后顾之忧,我们开展扶贫工作也有干劲了。”赵志辉说。

对发展蔬菜大棚这一全县首个“菜篮子”工程,加吾村长算了一笔账:大棚里的有机蔬菜都比市场价格高,每天收入2000元左右,10个大棚一年纯收入就能达25万元左右。青稞改种青椒,牧民变身菜农,这一华丽转身,完成产业新布局,带来各种新变化。

近年来,甘肃省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持续发力,积极探索和培育适合帮扶村发展特色的后续产业,不断增强帮扶村和帮扶群众的“造血”“生血”功能,拓宽增收渠道,增强发展后劲,确保贫困群众长远发展有保障、不返贫,还让他们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浙江省平湖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打造《化 ...

  • 拼多多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

  • ​黑龙江国际大米节开幕

  • 穿行在金秋

  •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市场监管局联合第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