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四版>>

诗人丁国成眼中的红豆七夕节

2020-08-07 09:58:16 中国质量报

□ 杨 文

“面对热衷洋节的社会现实,红豆集团逆风而上,通过多种方式,致力中国情人节的创建,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壮举。”近日,已入耄耋之年的诗人、诗词评论家、《诗刊》原常务副主编、《中华诗词》原副主编丁国成,在为即将到来的“8·25”红豆七夕节专门录制的一段祝贺视频中这样说。

视频中,丁国成高度评价了红豆集团首创红豆七夕节,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善举。他说:“我能和红豆集团联合举办红豆七夕节诗词大赛,感到十分荣幸。”丁国成提到的诗词大赛,是2002年红豆七夕节期间举行的备受社会关注的“二十万大奖寻当代王维”活动,距今已过去18年,然而时光并没有稀释记忆,尤其对当时的评委丁国成而言,这段美好的回忆历久弥新。

在18年前的第二届红豆七夕节上,红豆集团联合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杂志社、江苏省无锡市委宣传部,举办了红豆七夕节诗词大赛,设立了共计40万元的总奖金和20万元的一等奖大奖,以“红豆·相思”为主题,旨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大赛一经公布,便吸引了海内外诗友的积极参与,在短短3个半月的时间内,征集到了近11万首情诗作品,成为中国诗坛的一大盛事。作为当代诗词界的权威,丁国成受邀为赛事终评评委,与丁芒、郑伯农、杨金亭、林从龙等评委一起进行了公平、公正的评选,最终选出了大赛的各个奖项。赛后还出版了获奖诗集《红豆诗三百首》,丁国成为该书作序。他在《情至不能已 氤氲化作诗》的序中回忆道:“这次诗歌大赛,触及到人性之中的敏感部分和心灵之内的人文关怀,容易引起广大诗人的普遍共鸣,导致诗思敏捷、诗兴大发。”

至今,谈及当时的优秀作品时,丁国成仍兴奋不已,并能如数家珍地回忆起令他赞叹的诗句:“旭阳一点如红豆,已把相思写满天”“生来红豆惹人怜,粒粒相思粒粒缘”……

2018年,丁国成参与主编的《中华诗词学会三十年诗词选》出版,其中收录了若干首当年“二十万大奖寻当代王维”诗词大赛的获奖作品,包括当年一等奖得主刘征的诗作——《红豆曲并序》等。这些诗词,能在海量的中华诗词中脱颖而出,足见当时大赛征集出来的诗词质量之高。

尤其令丁国成赞叹的,是红豆集团创造性将“红豆”与“七夕”融合在了一起。正所谓红豆是有形的情,情是无形的红豆。红豆作为长久以来象征“情”的意象,代表了人世间最为纯洁、真挚的情感;而中华传统“七夕节”,虽然是承载了中华民族的美丽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却渐渐被世人所淡忘。红豆集团老董事长周耀庭这样解释“红豆”与“七夕”的缘分:“红”即“工”,代表了织丝的织女,“豆”则代表了种豆的牛郎。受王维诗的启发,自2001年起,红豆集团视每年举办红豆七夕节为已任,至今,它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喜欢的节日。

对于红豆七夕节20年,丁国成殷殷寄语:“希望红豆集团能够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北京市钟表质量监督检验站:不断提供 ...

  •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市场监管局开展夏 ...

  • 山东省无棣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医疗 ...

  • 河北省永清县龙虎庄乡大力发展设施农 ...

  • 决战决胜 脱贫攻坚(公益广告202 ...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