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五版>>

亮出“中国智造”新名片

2020-07-28 15:06:24 中国质量报

亮出“中国智造”新名片

百家媒体再进通威探秘世界级光伏产业龙头“炼成记”

□ 张 东

进工厂、看变化、说发展、话未来……近日,“光伏改变世界·百家媒体进通威”活动再次启程。由国内权威媒体、主流媒体、行业媒体、财经媒体等组成的媒体团深入全球光伏领军企业——通威光伏产业一线,实地了解中国光伏在绿色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以及品牌塑造等方面的迅猛进步和突出成就,为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在通威太阳能眉山公司,媒体团走进智能制造体验中心,详细了解通威太阳能发展历程、产能布局、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基本情况,投影数字沙盘、时光长廊等科技化和数字化成果展示,让媒体代表们耳目一新。随后,媒体团深入AI智能化生产车间,全面了解“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实时运行情况,高度智能化、全自动化生产设备、精益化管理水平及干净整洁的生产环境,让媒体团代表们赞叹不已,不时举起手机、相机拍照记录。

在永祥新能源公司,媒体团先后走进永祥新能源展厅、中控室、观景台,详细了解该公司的发展历程、产能规模、行业地位和发展规划等情况。一栋栋排列有序的钢构大楼,一座座巍峨耸立的精馏塔,这座绿色环绕、花团簇拥的花园式厂区,刷新了媒体团代表们对化工企业的传统印象,大家纷纷用镜头记录下眼前令人振奋的绿色发展景象。

“多年来,公司推行工作标准化、标准清单化、清单数据化、数据信息化,创造出具有永祥特色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现代化花园式工厂获得国家、省、市领导及专家高度肯定和评价,被誉为‘化工高尔夫球场’。”据通威股份董事、永祥股份董事长兼总经理段雍介绍,公司通过10余年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从源头解决安全环保问题,实现了提质降耗,各项指标行业领先,并打造了国内唯一的新能源与化工完整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据了解,该公司研发成功“永祥法”生产工艺,产品纯度达到99.999999999%(≥11个9),满足了N型单晶硅料质量需求,达到半导体电子级多晶硅品质,打破了国内高品质晶硅依赖进口的局面,改变了全球高纯晶硅供应格局,实现了高纯晶硅“中国制造”。目前,永祥股份高纯晶硅产能已达到8万吨,2021年,随着永祥新能源二期、保山一期项目的投产,永祥高纯晶硅产能将达到16万吨。

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表示,近年来,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承担责任,推动人类能源转型。以通威太阳能双流工厂为例,一年生产的产品将会永久性节约500万吨石油的消费,中国每年的光伏产业总产能将永远从地球上减少5000万吨石油的消费。因此,从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集中精力用10到20年时间,加快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发展,实现能源增量的70%、存量30%到50%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就能将国家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劳永逸地解决石油进口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并为破解雾霾问题控制和气候变化控制等全球性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通威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在产业链上游,永祥股份已形成8万吨高纯晶硅产能,月均出货量和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在产业链中游,通威太阳能光伏电池产能超过20GW,连续3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在产业链下游,通威新能源在全国各地的“渔光一体”光伏电站,并网项目超过1.5GW,成为全国水面光伏市场的龙头企业。

“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中美两国产业对比中,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绝对优势产业,赢得了全球7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与高铁比肩的全新国家名片。”通威集团副总裁黄其刚在媒体座谈会上表示,目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在推进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短期来看,能有效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下行压力;长远来看,能够持续拉动几千上万亿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新机遇、挖掘新需求、加速新经济新业态发展,还能同步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转型升级,实现有效投资、高效投资,真正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未来,通威将坚定不移地围绕3个世界级龙头进行打造:巩固和提升全球水产饲料、太阳能电池片的龙头地位,打造高纯晶硅的世界级龙头地位。”他说。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拥抱年轻一代,首款“兄弟聚饮酒”— ...

  •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市场监管局执 ...

  •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打造精细化工产业 ...

  • 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 ...

  • 梅雨润江南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