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新闻网
您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中国质量报>>第八版>>

用什么来稳住消费信心

2020-07-23 16:29:05 中国质量报

□ 胡立彪

亿翰智库的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向好,消费市场开始回温。目前中国最新消费者信心指数达到115.8,虽仍未回到2019年平均水平,但在全球处于领先位置。

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提升,从另外一些数据可以反映出来。例如京东“618”全球年中购物节期间,累计下单金额达2692亿元,创下全新记录;天猫“618”累计下单6982亿元,也刷新了记录;而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增长129%,到家业务订单量暴增5倍。

正是由于消费信心回升,释放出巨大的消费力,拉动了国内经济增长。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3.2%,由负转正。上半年我国经济先降后升,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进一步彰显出我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进一步鼓舞起全社会的信心。

消费者有信心,敢消费、想消费,才能形成消费拉动,社会经济才能获得强劲而稳定的动力。增强并稳定消费信心,离不开政府作为。除了出台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如降低商业经营主体各种税费、放开地摊经济等,还拿出真金白银直接拉动消费。亿翰智库报告显示,截至5月8日,全国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累计发放消费券190多亿元。

当然,政府鼓励消费,只起到外在促进作用,真正的消费力量还是要市场本身提供。亿翰智库报告提到一点非常值得关注:前期许多人预测,当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后,会出现一波“报复性”消费,但目前看这一趋势并不明显,第二季度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表现更加理性。国内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开始趋向品质消费,一线城市消费者品质型消费趋势凸显。

在消费者变得日益理性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其消费意愿和需求的一个关键词,是品质。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我国消费者对国内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总体上的认可度一直在上升,但给出“可靠”评价的比例仍不是很高,只达到60%左右的及格线。感觉产品不可靠,就是对产品质量不放心。如果再出现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现象,消费者就更加不放心,不敢消费了。近期央视3·15晚会曝光了一些问题企业,这些企业存在的问题,对于消费信心肯定会产生负面影响。

质量安全作为影响消费信心的决定性因素,它可以说是消费信心的基础。缺乏质量安全感会导致两个后果:一是不消费或少消费,二是到外面消费或消费外面进来的产品。近些年我国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进口商品需求一直都很旺盛,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国内企业产品认可度不高,而对进口商品“吃类更重安全,用类更重品质”的要求,也正是消费者有着更高质量安全期待的佐证。

与上述有着较强进口意愿的商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消费者对家居和家装用品类、电器电子类产品却没有多强的进口意愿,而且呈逐年减弱的趋势。这表明,在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该行业领域的一些国内企业通过提高技术水平已经可以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商品。特别是家电类产品,国内企业近些年的努力有目共睹,自主品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达到国际领先,让曾经在国内市场不可一世的日韩家电品牌失去优势,并逐渐退出中国市场。这是国内产业崛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必然结果,也必然会极大地提升国内民众的消费信心。

由此可见,消费者需求与国内供给水平直接相关。而这种市场逻辑告诉我们,在充分肯定国内消费者信心不断增长的基础上,必须认识到这种信心转化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还存在一个巨大的空间,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怎么做?下大力气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水平,满足消费需求。对于企业而言,自然是要下大气力做好质量基本功课,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则必须加强监管,持续改善优化市场环境。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水川)
最新评论
声明: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84648459。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新闻稿件修改申请表》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 lxwm@cqn.com.cn,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图片新闻
  •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康 ...

  • 浙江省围绕增强“监管公信力、问题处 ...

  • 浙江省仙居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台湾 ...

  • 湖北省市场监管系统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

  • 安徽省枞阳县市场监管局驻点监管22 ...

最新新闻